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肖荣 《广西教育》2009,(35):31-32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症已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就学校转化中学生网瘾方面,我们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一些卓有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种网络文化相互激荡,对广大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入手,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种网络文化相互激荡,对广大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入手,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电子商务课堂教学中学生上网内容出现的问题着手,讨论中职学生上网的利弊关系,认为在当今世界,网络开放是必然趋势,关键是教育者要处理好网络与青少年教育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吸取精华,摒弃糟粕.  相似文献   

5.
黄彩霞 《广西教育》2009,(35):25-27
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而在各年龄阶段的网瘾比例中,最高的是13—17岁的青少年人群(国外网瘾人群集中在20-30岁),网瘾比例达到了17.1%。调查还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QQ,剩下的则是看新闻、发Ez-mail等。为了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的理念,有效戒除网瘾,我们《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课题组从2006年8月立项后,就展开了大量地研究,寻找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及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叶国芳 《班主任》2008,(2):26-27
一、构建班级博客的背景和设想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环境以及方式方法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与中学生追求自主、反对权威、追求个性等精神需要相契合,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在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发展需求的同时,使他们获得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探讨了网络对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具体办法。本人认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若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1教学背景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上网的行列,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然而绝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在聊天和玩游戏,因此,非常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趋利除弊,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和使用网络。使网络成为我  相似文献   

9.
广大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使用者,如何在青少年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就成了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而无法回避的问题。把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当今学校教育的系统内容之中,也就成为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1教学背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上网的行列,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然而绝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在聊天和玩游戏,因此,非常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趋利除弊,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和使用网络.使网络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特征,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差,在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均低于正常使用互联网者;网络成瘾女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更低于网络成瘾男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苏毓敏 《辽宁教育》2000,(12):20-20
搞好人际关系,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人际关系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青少年具备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理顺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实现其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年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迎难而上,创新工作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为了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媒介。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活跃的思维、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且他们是被网络伴随成长起来的群体,所以网络对中学生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导致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特征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对中学生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所以网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  相似文献   

15.
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全国范围内中学生的取样调查以及对部分同学的深入访谈,我们发现:网络交友已经是中学生中较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建构方式;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中的话题主要是日常生活、情感和人生体验;情感支持与交往需要是中学生网络交友行为的两个主要原因;中学生在网络交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开始网络交友的关键期.建议在日常生活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关注中学生的交往与情感需要,同时,在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生活引导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作为青少年中上网的主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沉溺于网络而产生了心理负担过重、价值观发生扭曲和人际信任危机等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创建优质的网络心理知识资源库、加强对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的咨询与治疗以及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语言失范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中学生使用网络词汇失范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社会文化、家庭和教育环境、个体心理以及网络虚拟交互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加强网络监管和反馈机制、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青少年多阅读经典、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社交习惯等一系列对策,旨在提高青少年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理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的关键,是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生活伸延和分离的影响,这启发我们要使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现实思想道德教育区分开来,重视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处理好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关系,注意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一是确立主导性教育体系及主导性教育价值取向,二是重视自下而上的教育方式,三是通过学校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内容,四是鼓励青少年发挥道德养成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阐述了网络环境中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广大中学教师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中加强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怎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呢?我认为,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主阵地。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高度责任感,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采取了疏导与辩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示范与规范相结合、竞赛与奖惩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疏导与辩论相结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一般可采用正面疏导与公开辩论相结合的方法。正面疏导。首先,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