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国教育史上,有两位教育家,身体力行提倡并奉行诗教。一位是徐特立,一位是陶行知。1924年,徐特立先生在湖南长沙县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时,曾把学生情况写成"黑板诗",挂在办公室前廊的黑板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熄灯后学生还在宿舍唧唧喳喳聊天。第二天,黑板上就有:"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嘻声即足声。"食堂伙食不佳,学生打烂碗来泄怨气。黑板上出现:"我愿诸生青出蓝,人财物力莫摧残。昨宵到  相似文献   

2.
“诗教”     
毛泽东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涯时曾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这位毛主席所敬佩的“徐老”,便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徐特立在担任湖南第一女师校长时,以“诗教”闻名。他经常用粉笔在黑板上题诗,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每晚九点,熄灯铃响过之后,他总要手提马灯,和女训育员一起放轻脚步,巡视学生宿舍。有一次他发现有学生熄灯后还大声聊天,第二天早晨,他在黑板上题诗一首: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嘻声即足声?那些昨…  相似文献   

3.
教师以教育学生为目的而写的诗歌,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像启蒙课本《神童诗》就是典型的成系统的“教育诗”。 二十世纪初期,徐特立在湖南长沙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他经常在办公室前廊挂一块黑板,一早起来,先在黑板上写一首七言绝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此种做法,在当时很受学生欢迎。(这些诗总称为《校园百咏》,今仅存十首)例如,徐特立本人平时上课有个习惯,总是爱用别的教师未用完的半截粉笔写字,学生笑他,他为此写诗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  相似文献   

4.
徐老,即徐特立,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曾长期在小学、中学、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4年,徐特立在担任湖南长沙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期间,曾在办公室的前廊上挂出一块黑板,上面既不贴公文告示,也不写校内简讯。每天清早,他都要在黑板上题诗一首,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5.
1924年,徐特立任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不久,就在办公室的前廊挂出一块黑板,上面既不贴公文告示,也不写校内简讯。每天一清早,徐特立就在黑板上题诗一首,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他常说:“教  相似文献   

6.
(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地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二)  相似文献   

7.
翻阅"教学日记",发现我在教《示儿》一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祭"这个生字时,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祭",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祭"写成  相似文献   

8.
<正>俄国著名的画家波罗丹诺夫·别尔斯基,在他的一幅名画《难题》中,画了一群学生围着一位老先生学习口算问题,其背景是教室里的黑板上有一道"难题",他们正面对"难题"在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这个"难题"是要求用口算求出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认为,教师对学生应有父亲般的产格,又有母亲般的慈爱。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校长时,学生都尊敬而亲切地称他为“外婆”,就是因为他对学生既有合情合理的要求,又有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在学校自修室通往教室、饭厅的走廊上,专设一块黑板,发现学生有什么优点就写诗表扬,有什么缺点就写诗批评。例如,他发现当时校中第十二、第十三两班的学习成绩很好,便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女儿智力何曾弱,十二三班作例观。学算刚刚三载半,几何三角一齐完。”有个叫丘伯箴的女学生行动敏捷,很有男子气概,在校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早年就任省立女子师范校长时,房门前挂有一小黑板,遇事每写诗其上,启迪学生。一次,有学生在学校厨房打破了碗,因而与工友发生不睦。徐校长闻讯,未置可否。次日,小黑板上出现  相似文献   

11.
谢建武 《中国教师》2011,(16):69+75-69,75
<正>黑板寄语,就是在特定背景下,师生在教室前后的黑板上写一段富有针对性的话,以达到提示个人、教育全体的目的。黑板寄语,其基本原理就是心理学中的"暗示诱导"。根据洛扎诺夫的原理,每个学生都具备接受暗示的能力。通过黑板寄语,把教室这个"生活学习空间"转化为"教育空间",让可见的文字作用于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产生向善的内驱力,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知识天地     
徐特立同志当年担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时,十分注意勤俭办学。别人丢掉的粉笔头,他都不轻易放弃,总是捡起来留着上课再用。看到他这样“小气”,有的学生不理解,为此,徐特立专门写了一首饶有风趣的小诗,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3.
一、起,既显现诗情画意,又进行检查预习师:请看黑板,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简笔画,同学们,请根据你们的预习,为这三幅简笔画配上诗或词。想上来的同学就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写在笔记本上。(三位学生主动上黑板,在简笔画下默写相应的诗词。)  相似文献   

14.
正曾听过孙双金老师的《落花生》一课教学,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语文与生活的融通——孙老师用生活化"色彩"扮靓了语文课堂。【片段1】谈话导入环节师我姓孙,"孙悟空"的"孙"。(板书:孙)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与大家交流?师你叫什么?生我叫安诗乐。(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师什么意思?生"诗",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就是因为我爸爸也很喜欢  相似文献   

15.
李毅师范毕业,到中学教书。上第一堂课前,李毅向一位老教师请教: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服气。老教师如此这般地教了一通,最后说:"记住,要有自信,不要有丝毫惊慌,学生才能打心底里服气!"上课了,李毅先深深吸了几口气,然后健步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他转过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画了几笔,勾勒出自己的漫画像。这时候,只听台下"哇"声一片,有学生窃窃私语:"这是我们美术老师啊!"  相似文献   

16.
何明 《宁夏教育》2010,(6):55-55
在学习乘方时,我讲完一例题后,叫了四位学生上黑板练习,其中有位学生最早做完题目,高兴地下去坐在位子上,看着没做完的同学,可不一会儿他却跑了上去拿起板擦开始修改,修改好后又回到坐位上,一会儿又跑上去改了,最后着急了,竟用手直擦黑板,继续修改。台下的学生也笑出了声,看得我又生气又想笑。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发生了一桩怪事:讲台上的教鞭三番五次地神秘"失踪"!一直以来,我对教鞭格外有感情:讲课时,教鞭在黑板上轻轻敲击,发出清脆的"嗒、嗒"声,让我神采飞扬;当学生走神时,我拿教鞭在讲桌上狠狠敲几下,学生立刻回心转意;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我把教鞭高高举起,虽然从未真正落下,却能让学生服服帖帖……你看,教鞭既是传播知识的"魔棍",也是师道尊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一类是两条直线相交(含延长后相交),另一类是两条直线永远都不会相交,从而引入平行与垂直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一直以来,新诗都是语文教学中最易被忽视的一类文本,例如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请学生们"在课本中选一首最欣赏的诗",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46名学生中,仅11位把票投给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多数学生提及不喜欢这首诗的理由,不外乎两点:其一,诗中  相似文献   

20.
今天第二节是语文课,我转身准备在黑板上写课题。那黑板让我傻了眼,手拿着粉笔真是无从着手。不是黑板没有擦,而是擦成了一张"大花脸",上面的字迹是隐隐约约,说没有吧,能看见;说有吧,看不清楚。我真的生气极了,是谁擦的黑板,如此马虎了事呢?今天不是小海负责擦黑板的吗?他做事丢三落四,工作很不负责,老师布置的事总不能很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