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闪光的礼物     
打九岁起我就得挣钱了。于是,我就问米瑟利先生能不能给我一条放学后送报的线路,他是当时美国《先驱报》在芝加哥的代理人,就住在我们家附近。他说如果我有自行车,就分一条线路给我。  相似文献   

2.
闪光的礼物     
打九岁起我就得挣钱了。于是,我就问米瑟利先生能不能给我一条放学后送报的线路,他是当时美国《先驱报》在芝加哥的代理人,住在我们家附近。他说如果我有自行车,他就分一条线路给我。  相似文献   

3.
马静 《留学生》2015,(1):47
今天的读书会,原定题目是"《邓小平时代》交流体会",后来改成现在的"世纪伟人邓小平",我觉得改得很好。通过我们学习交流,目的是引领我们大家要干什么,给大家带来一种思考。听完大家的精彩发言,我深受感动。第一次学习交流,我当时没在,后来我看了咱们发的宣传材料,确实非常好。这种活动组织得非常有意义。但是,我认为,大家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目  相似文献   

4.
去年暑假,我有幸代表学校到美国学习20天,当时住在一位叫做Betty的美国老太太家里。她为人和善热情,不仅在家里给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还经常把我带到教堂、湖边及城市的很多地方。她像照顾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我,后来我干脆就叫她“妈妈”。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到美国学习,我和同学们经常在周末搞一些活动,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出于礼貌,我们会邀请任课老师参加,而有一位美国男士从不赴邀。当时我们觉得他有一点不近人情。后来,在一次课后的闲聊中,这位老师略带歉意地解释说,周末是他们家雷打不动的“家庭日”。在他看来,忙完工作,应该有固定的一天和孩子、太太共同度过,尽享天伦之乐,而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学校参观学习期间,我个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在以下几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报告,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英语教师,我幸运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求学机会。在美国学习、使用英语,一直是我的梦想。能和native speakers面对面交流,是我渴望已久的愿望。我亲历的美国式考试这次赴美学习的大多数教师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当时我暗自思忖,英语教师怎么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同堂上课?没有过多考虑,懵懵懂懂进了教室。我们被分到了3个教室,老师引  相似文献   

8.
王玲 《中国德育》2010,(4):14-15
我1962年初登讲台。有一天,校长亲切地告诉我,你很幸运,我们决定派你给霍老师当徒弟,任务有三项:一是全面听课,向霍老师学习;二是当好助手,霍老师做班主任,你做中队辅导员;三是霍老师外出开会调不开课的时候你顶上课。当时大家都很羡慕我,刚一工作就有在名师身边学习的机会,所以我很珍惜。  相似文献   

9.
E:从小是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会想到回到台湾发片出道?袁咏琳: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歌手,只是妈妈一直想要我做钢琴老师,或者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在美国的时候有参加过各种选秀,比如说《美国偶像》我也有去尝试过,当时评委给我的评价是我不适合SOLO而是适合在一个团体里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爱心包裹     
昨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因为我收到了一个漂亮的"爱心包裹"。当时,我非常高兴。老师告诉我们这些书包是一位叫王波鑫的叔叔从很远的地方邮寄过来的。我打开书包一看,好多学习用品啊!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我最喜欢的橡皮泥;然后,是一个漂亮的水壶;其次是胶棒、铅笔、钢笔、水彩笔等。这些用品是我学习时必不可少的小助手,它们会陪伴我快乐地学习、成长。这位有爱心的叔叔不但给我们寄来了爱心书包,而且还送给我们一句话——一定要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1.
<正>美利坚、山姆大叔……这个国度给人的印象就像它多变的称呼一样令人捉摸不定。它既是富饶闲适的自由天堂,也是子弹横飞的人间地狱。17岁的时候,我离开家,独自一人来到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的高中学习一年,之后我18岁成年之前的青春年华就挥洒在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为什么要去美国作交换生?当时在普林斯顿面试我的老奶奶也问了这个问题,而我是这样回答的:我不了解美国,之前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元月十四日上午,有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美国硕士柯丝琪女士(当时在南京大学学习)来访问几个“左联”时代的老人,我也是被访问者之一。她是为了撰写博士论文作准备而来访问的。柯丝琪女士曾在一九八二年七月专程来汉访问我,我们这是第二次见面了。  相似文献   

13.
2014年7月12日,我了迎我来的美国伙伴Monse,她在一与个月的交流过程中,会我了学一些与美国人交流巧的,技发现了我们许多的异同之处,思考了如何建立中美同学的友谊。初次见面和互赠礼物Monse是学习成绩优异的美国女孩,有机构赞助她到中国来参加AFS项目。记得当时我到机场去接Monse,上了校车后,跟她坐一排,我先发起话题:“Well,how about your family?”(对了,你的家庭怎么样?)她立马就来劲了,给我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美国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觉得特别难,那时我觉得唯一能有效提高中文的方式就是去中国留学。当时,我所在的大学正好跟北师大有交换项目,所以我来留学的过程非常顺利。我于2009年来到中国,在北师大学了一年后在2011年又续签了一个学期的中文课程。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比较浅。西方媒体给我的印象是中国人每天都在和政府做斗争、中国人的想法都一样。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一次与吴传钧院士见面时 ,听他说 ,美国出版了一本书 ,介绍地理学在美国的情况 ,值得一读。可是 ,我当时并未见到该书。今年四月 ,学苑出版社的孟白同志将该书———《对地理学的再审视———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译稿送给我。我有机会将该书读了一次 ,很受启发。故想把该书内容介绍给读者。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对美国的地理学逐渐有所了解。一般认为美国的地理学是以人文地理学为主 ,自然地理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近些年来 ,美国地理学中 ,地理信息系统成为热门。在理论方面 ,也缺乏重大进展 ,更重要的是 ,认为美国地理学在美国的地…  相似文献   

16.
在徐贲《美国的学童语言》中,有这样两则中美学生的作文:一名美国小学生写了一封给奥巴马总统的信:”我想告诉你,你当选.我有多么担心。我爸爸说,奥巴马当总统,我们都得搬到贫民院去。我爸爸说,我们得买鸡.靠卖鸡蛋过日子。如果我投票选举,我一定会投给约翰·麦凯恩。但是,你能与家人住进白宫,我还是为你们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7.
今天,坐在我们采访镜头前的这位,可谓是全球最著名的富二代,他就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巴菲特。不,或许我们更应该换一种方式介绍他——美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慈善家,艾美奖获得者——彼得·巴菲特。彼得?巴菲特的童年,和很多美国的同龄人一样,平实,简单,快乐。彼得从小就一直学习钢琴,他说:我是一个很有耐心、很安静的孩子,弹琴是我当时最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正>我去美国的时候是学的生物化学,我当时做实验比较努力,而且读了很多文献,在一次开小组讨论会的时候,我有个自己的想法,但我怕我的表达能力不太好,所以就没讲出来,我就把我的想法给坐我旁边的一个美国同学讲了一下,结果这个美国同学把手举起来,把我的想法讲出来了,被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一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给杂志社写信。我不善表达,文笔一般,所以我是鼓足了勇气写的。我是在新华书店买到《中学生·高中作文版》的。我比较喜欢买书,一有时间就去逛书店,每次都要买一两本。当时,我只翻看了几页,就觉得很好,便买了下来。我觉得这本刊物很好,刊物中的作文很适合我们高中生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真的很羡慕小作者们的才华,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文言文产生的年代毕竟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文言文也不是当时口语交际的语言,只是一种书面的语言,即使是古代人也是要经过刻苦学习才能很好运用的。这就给我们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的极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有针对性地总结、研究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