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内容上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教(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注意文教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价值取向是“以和为贵”。无论其经验还是不足,都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的“礼”的概念,通常是指被先王制度化了的善美的习俗。先秦儒家认为: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礼俗,它是一个“外壳”,包含“仁”这个思想道德“内核”,即礼俗是形式,仁德是内容;仁德通过礼俗表现出来,遵循礼俗又可以培养仁德。“仁”是有等级的,因而礼俗也有等级。礼俗具有既制约人的言行又制约人的思想的作用,因此它是比法令更有效的治国良方,但并不排斥法治。后世的“封建礼教”是统治者对先秦儒家礼俗思想的歪曲,应区别。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以礼为教”以“以礼修身、以礼齐家、以礼治国、以礼平天下”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价值导向,达到了化成人性、化成天下的目标.对于先秦儒家礼教思想的理性思考和重新阐释,既可为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礼治秩序”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天人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心内容来讲,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政治思想,而不能把它看作是神学思想。先秦儒者的“仁义”与“礼”,仍然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以“仁”限君,以“礼”齐民,君仁民礼.上下和谐。这就是董仲舒的政治理想。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中,“屈民而伸君”与“屈君而伸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主次虚实之分。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思想和“书香校园”建设是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读书思想的内涵有: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学生精神发育最重要的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根本的途径,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科学性、系统性、终身性和实践性是其读书思想的重要特征.他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并形成了苏氏“书香校园”的特色,即“书香校园”建设与其核心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并成为实现其核心教育理念--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祝宗武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120-121,137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不是反封建礼教,而是对践踏礼教者的嘲讽与批判,对恪守礼教者的赞美与歌颂.它为礼崩乐坏导致人伦变异而哀挽,也为自觉维护礼教的行为而钦叹.因此,<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封建礼教的挽歌与赞歌.  相似文献   

7.
中西哲学的分野不在其是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还是持“主客二分”的立场,而在其“天人”观和“主客”观各有其特征和内涵的侧重。通过对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先秦和古希腊哲学都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而且可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天人”观主要是从性情的角度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实践问题,主要是道德论意义上的,而后者的“天人”观则主要是从理性形式的层面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8.
《中庸》是先秦儒学的哲学纲领,它既是对先秦儒学的总结和发展,又是宋明新儒学的经典根据。作为《中庸》思想体系核心观念的“诚”,在《中庸》里是贯通天人、连接物我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并且被赋予了伦理与哲学的双重意蕴。《中庸》之“诚说”构成了儒家道德形上学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弘扬先秦儒学教育思想,扬弃宋明理学教育思想,提出“性教一贯”、“知行相资”以及“学思相济”诸多教育命题,这些命题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史上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张五常热”与张五常其人国内这几年出现了一股“张五常热”,一些大学请张五常做报告。一些媒体不断报道张五常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谈对“张五常热”的看法之前,有必要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张五常其人。张五常,1935年生。曾在广东佛山念书。1948年在香港上学。1955年辍学经商。1957年出国,先后在加拿大和美国攻读经济学,1967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佃农理论》。他先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后成为华盛顿大学教授。张五常从美国回到香港后,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系,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论经济学的实证工作。自从我国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的研究型教师所要遵从的新"三从四德"中,"三从"指"从自我,从他人,从理论","四德"指"教育型品德,创造型品德,素质型品德,反思型品德"。  相似文献   

12.
汉初在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已基本实现了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安定。可至武帝时期,黄老的清静无为已无法解决新的社会矛盾.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为解决社会矛盾、满足统治者意愿带来了不同于先秦时期新的思想主张。"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思想的统一;"天人合一"进一步巩固王权,神化并限制了君权;"三纲五常"提出了以德治、教化为主的行为准则。当然,董仲舒的思想也受到时代的限制,其思想所带有的针对性与现实性色彩也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而消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男性中心论,形成了三从、三纲、四德、七出等女性传统恐惧。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闺阁政治叙述,暴露了女性冲突族群既有对父权文化极其有限的政治反抗,更是男权诡计的被迫同谋。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是敢于面对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种种阴暗意识,揭示其复杂的文化与心理上的深层意识,从而坚持了作者女性性别书写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唐代女子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项目种类、比赛性质等,认为唐代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政治稳定、封建纲常礼教的衰微及少数民族大融合等为女子体育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纲常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原则 ,它的实质是道德、伦理、政治的一体化。纲常产生于中国传统宗法等级社会的历史基础之上 ,它和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是相适应的 ,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序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应与维护传统政治的纲常也得到了历代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并在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文教举措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使中国传统政治呈现出浓厚的宗法伦理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大师,在法律思想方面,他倡导的君权至上、“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等,反映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已经初步完善.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完全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皇权和统治人民的需要,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达2 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朱熹历史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易学见解紧密相连。他从“《易》穷则变”演绎出自己的历史变易理论;他从气运“一盛一衰又一盛”的阴阳循环变易规律,导出人类社会“一治一乱又一治”的历史循环理论;他从形而上去看待阴阳变易,不承认阴阳之理本身能变易,从而推衍出三纲五常亘古亘今万世“定位不易”论。  相似文献   

18.
汉代董仲舒所倡导的"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精神的核心内容,对国民的精神统治有近2000年的历史,所以,它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灵魂的。但是,现实社会中"三纲五常"的起点并不是董仲舒的理论诞生之时。通过对相关汉字偏旁部首的解读可以确定一个事实:在远古时代,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就是不平等的,而且这种不平等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从"三纲五常"看程朱理学对孔孟儒学的背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纲五常”并非起源于孔孟,而是对孔孟儒学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背叛和践踏。程朱理学把“三纲五常”说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古长存的天理,就是要维护封建皇权专制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纲常秩序。  相似文献   

20.
胡适认为传统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纲常礼教是中国妇女解放的最大障碍。他反对缠足,反对片面的贞节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他特别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中国妇女的“自立”精神和能力,使妇女全而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意志的、社会的人,从而使近代中国社会愚昧、落后的面貌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