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东巴跳”是云南省特有民族纳西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纳西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金沙江上游一带,约有二十余万人。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维西两县及丽江地区的宁蒗、永胜等县,又分布五万余人。据史书记载,纳西族自公元二、三世纪以来,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流域,同汉、藏、彝、白、普米、僳僳等兄弟民族一道,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西南边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俗朴实,文化开萌较早,素有书乡画廊之称。这里也正是古老“东巴”文化发源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戴文忠地处祖国西南边睡的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这里居住着彝、白、哈尼、傣、壮、苗、纳西、景颇等24个少数民族,一千多万人。各族人民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体育活动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  相似文献   

3.
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在我省西北部玉龙雪山下,约有30余万人,是纳西族比较集中的一个县。解放前纳西族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思想启蒙较早。清朝康熙以后,丽江开始设置学校。据一些历史学家调查,在30年代丽江已有学校230余所,教育比较开展。这里是通往西藏、印度、缅甸的要道。解放前封建主的马帮经常往来于印度、缅甸之间,贸易  相似文献   

4.
在清朝雍正元年以前涉及纳西族的文字记载,把纳西民族记载成尚武好勇的民族,但是清政府在纳西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之后,史料记载纳西人"性柔弱","生性懦弱"等。该研究通过对纳西族改土归流前后对纳西族尚武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来探析改土归流对纳西族尚武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翔 《收藏》2010,(1):105-107
藏传佛教是在减族地区形成并经藏文、藏语传播影响其他地区的佛教。如今的蒙古、尼泊尔、不丹和我国云南的纳西族、甘肃的裕固族、云贵川的土族都流行藏传佛教。其造像也遍及这些地区,以至于流传中原。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东巴跳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存,它深深植根于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吸吮着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营养,向人们展示着纳西族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文章分别从纳西族东巴跳的起源,纳西族东巴跳的传统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阐述,为纳西族东巴跳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东巴教的跳神舞蹈(东巴跳)里的战争舞蹈,保留了较完整的原始形态。通过这种原始的战争舞蹈,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武术在发展初期的一些情况,以及战争舞蹈在武术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能为中国武术发展史提供一些佐证。 纳西族是云南省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古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收集,运用体育人类学、学校体育学的理论分类整理具有体育本质特征的纳西族民间体育游戏,使之成为纳西族地区各级学校体育课程的乡土教材,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纳西族地区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有效传承和保护纳西族体育文化,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传统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对纳西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西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该民族在特定的区域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而积累起来的,它与纳西族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实践和生存环境有关,与纳西族的宗教、民俗民风紧密结合,鲜明地显示了纳西族农耕民族文化中所保留的游牧、渔猎和采集经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云南省纳西文化研究领域有过突出贡献的众多专家与学者进行访谈与交流后,收集到了纳西文化的许多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关于纳西族特有文化——东巴文化的许多珍贵材料;对纳西打跳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演进以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对纳西打跳得出以下多种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谢晓曦 《钓鱼》2013,(1):8-9
12月23日,第三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巡回赛云南分站赛在云南省楚雄市福源垂钓基地举行。本次大赛由《钓鱼》杂志以及云南省钓鱼协会主办,楚雄钓鱼协会和福源垂钓基地承办,昆明市海仙渔具协办,来自多个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164名钓手参加了本次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东巴文化具有神灵性,有着浓郁的神灵色彩,作为东巴文化因子的纳西族武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神灵性的烙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地域文化理论,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对纳西族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纳西族武术文化丰富多彩,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表现神灵观念的主要手段。其形成的基础是纳西族的尚武传统,而频繁的战事是纳西族神灵性武术文化形成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刘信 《精武》2012,(3):79-80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方珐,从人类学、历史学的视角,对纳西族传统体育文化因子进行分析,故为生活方式的变革、价值取向的变迁、政策偏差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制约着纳西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并对其进行深层思考,以期为纳西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赵胜 《集邮博览》2008,(3):73-73
"湖畔风来夜渐深,窗前暗影似情人。闻得木叶琴声响,月下轻开一扇门。"这首小诗极为生动地形容了摩梭青年"走婚"的情形。他们日暮而聚,晨晓而归,世世代代延续着这种婚姻习俗。溯古寻源,摩梭族本是纳西族的一支,1949年以前,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现多居于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包括四川纳西族少部分地区),至今还保存着母系家庭和"阿注婚姻"的习俗。母系掌管家庭财产大权,主持生产分配所得。"阿注婚姻"的特点是,男女双方各居母家,分属两个家庭。通常是男子夜间去女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自1982年将张家界地区划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至今已有20个国家公园。它们是:①缙云山——四川重庆市郊,面积1400公顷;②沪沽湖——云南宁蒗县,面积9000公顷;③鸡足山——云南宾川县,面积1.7万公顷;④昆明——昆明市,面积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不仅有十分丰富的动物资源,而且有着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西南的云南省就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云南境内的山茶花、杜鹃花非常有名。1979年我国邮电部专门发行T37《云南山茶花》特种邮票一套十枚,同时还发行小型张邮票一枚,展示了十种原产我国云南地区婀娜多姿的山茶花品种。1991年我国发行T162《杜鹃花》特种邮票一套八枚,同时发行小型张邮票一枚,其中邮票上展示的大树杜鹃是仅产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区的杜鹃花品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探析与石头相关的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这些游戏主要有昂古昂美余、抓石子、跳方格、走子棋、老古老美余(老虎抱蛋)、飞索石、射击.它们都是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石头为主,规则较为简单,可开展性强;虽然游戏的形式各有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健身和健心作用并有助于培养心算能力、大局观念、集体主义精神等.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上述这些与石头有关的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深受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除丽江的大具乡、塔城、文海及一些居住较为分散的边远山区农民依然开展这些游戏活动外,在其他纳西族聚居地,这些游戏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是云南农垦系统的国有中型农业企业,共有土地7万余亩,人口1.7万余人(其中在职职工6959人,离退休职工3543人),是一个多民族的农垦农场(包括汉、彝、傣、白、回、苗、佤、壮、瑶、哈尼、纳西、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邮政部门从1984年4月4日启用第一枚风景日戳至今已启用了222枚,这些戳绝大部分图案设计上乘,地点、日期符合《邮电日戳印模规格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其中:云南昆明《南洋华工抗日纪念碑》、云南大理《大理三塔》、云南景洪《曼飞龙佛塔》、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昆明世博园《中国馆》、《科技馆》6枚风景日戳,被苏州市风景戳集邮研究会分别评为1996年、1997年、1999年全国十佳风景日戳(图1-6)。  相似文献   

20.
元、明以来,由于纳西族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社会经济文化类型由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向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转变.汉纳文化的融合与变迁,促使纳西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异,并产生了纳西族以麒麟蹉为代表的众多以农耕经济文化为主,兼有渔猎、畜牧经济文化等多元体育文化特征的纳西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