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文化是古老的也是优秀的,人文精神的开发与提倡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然而,研究太极拳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文章却是非常稀少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中"天人合一""、中正之道"、"和谐之道"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较深入地阐释了太极拳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中正之道"的人文精神和"和谐之道"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之规范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古已有之,但在今天的武术文化传承中并未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师之规范及其传承价值进行研究与审视,旨在补充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师之规范的研究内容,从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内容。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师之规范包括:择徒之规范--慎,具体表现为:慎之又慎;待徒之规范--亲,具体表现为:见面、亲近、亲爱;授徒之规范--严,具体表现为:严格、严谨、严厉以及威严。在今天传统武术文化师之规范的传承中我们应选择性地扬弃和创新性地转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文章回顾了东西方教化概念及其内涵,论述了中国武术内生化育的实践哲学性质,中国武术教化真义的文化归属,以及中国武术寓于的教化之于教育的补救之道。认为中国武术注重身教言传与练悟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的教化之学,一种近乎终身的习染过程。中国武术在人生境界的陶养层面上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教化而非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倡导教化,还其伦理真义的思想之光。复活与倡导教化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之必需。  相似文献   

4.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书经》:“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华民族在历史中,福是最具生命力的传统化之一,邮品上有剪纸(2005-1200BK-0040-2)、泥塑(JP32)、吉祥物(2005-28-2)等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减压瑜伽     
龙振宵 《精武》2006,(10):11-13
集修身、养性于一身,源自古印度文化的六大哲学体系之一的瑜伽,是印度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如今,“瑜伽”已成为养生与健康的同义词。时下,瑜伽在世界各地已形成时尚之风,很多人都把它奉为都市生活的最佳减压之道。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瑜伽体位法。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简约之风都属于高层次的审美范畴。单色釉瓷器从色彩到装饰,都是中国古代极简美学的彰显。朝代更迭,文化演变,这种朴素淡雅之风却一直被反复推敲和沿用。  相似文献   

7.
王永胜 《收藏》2018,(7):106-107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天马是龙马,是乘之飞升而到达仙界的凭借;仙山是不老之境,隐藏了长生不老的秘密。自秦汉开始,历代皇帝就开始在道家方士的协助下,寻求长生不老之秘。仙山是彼岸,天马是到达彼岸之舟,天马仙山实际上在秦汉开始就成为一种精神的图腾。  相似文献   

8.
张华  温搏 《体育与科学》2023,(4):53-59+75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整合武术技术原理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武术技术原理的抽象、意象、具象等三个层次,旨在助力人们对武术技术原理的整体把握,为武术技术的新时代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在抽象层面,攻防技击之“道”表征了武术技术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想指向、“阴阳平衡”的指导思想、“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具有主体性推动、统摄引领、“美美与共”等多元作用;在意象层面,攻防技击之“意”是指融合在武术技术之中的武术拳家们的主体情意、情感或意蕴,表现为武术拳种、流派的技术体系在不同的拳家、地域、领域之间分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具象层面,攻防技击之“法”是武术技术动作的基本规范,在“目标-行为-结果”动态过程中以“变”与“合”为需求前提,以“和谐共生”为平衡发展,以“生生”与“自由”为生命指向,本文以实现人与武术互构的重新表达与叙述为旨归。  相似文献   

9.
李霞 《体育师友》2011,34(6):1-1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而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就应该“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郑板桥、刘邦等)文化”、……应运而生。什么都成文化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文化满天飞,但谁也说不出其中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含量。而笔者认为,这是我们的学校文化步入了“泛文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甘建 《收藏》2009,(8):169-169
收藏是一种发乎于心,对凝固在器物上的一种文明,以财力购之、以精力研之,维系着文化传承的活动。收藏是对历史的阅读和析解,是对先祖创造文明探索印迹的寻求。收藏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是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现代搏击的"擂台文化"而言,当代传统武术所推求的"比试文化"是其"打"之存在的应然表达。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术行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进行比较,来解译传统武术为何"不能打"的现实关切,并阐发何为传统武术之"打"的实然表达。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练"和"战"的二元分离,是其"打"之能力式微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比试文化"和"擂台文化"的二元对立,将其与现代搏击放置在"二律背反"之中;对传统武术"能打"和"不能打"的二元认知,是我们理性看待传统武术"能打与否"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化的争夺和流失是当前世界文化竞争出现的必然现象,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捍卫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减少文化的流失。作为负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武术在文化流失的时代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研究和拯救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还原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曹骋 《集邮博览》2013,(4):74-76
匈牙利邮政在2013年第一季度发行多套新邮,现作简要介绍。“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是由欧洲联盟(1993年前为欧洲共同体)统一组织的高规格文化活动,其宗旨是用文化作为桥梁,将欧洲人连接在一起,推进相关城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鲍建和 《收藏》2008,(12):40-44
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的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这是因为彩陶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5.
王建鸣 《集邮博览》2011,(12):16-17
文化是城市文明之根、城市发展之魂。黄石因石得名,矿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被称为“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摇篮”。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10,(9):161-161
继7月19日-23日在北京匠心之轮国际网球学校火热开营后,2010梅赛德斯-奔驰“明日之星”青少年网球夏令营于8月9日-13日、16日-20日分别在上海、广州举行。每站夏令营为期5天.采取封闭式训练,吸引近百名网球“明日之星”前来参加。本项青少年训练营活动采用比赛和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穿插趣味网球、英语课堂。小合唱等活动。夏令营由梅赛德斯-奔驰首席赞助.德尔惠、登路普倾情支持,北京比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程运营。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人龙舞的文化特质及其开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龙舞是流传于我国雷州半岛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素有"东方一绝"之美誉,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本文从龙文化、红土文化、海洋文化和体育文化等角度分析人龙舞的文化特质和其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千万年来,长江如巨龙般奔腾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她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华夏文明,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尤其是她孕育发展的稻作文明,不仅养育了中华儿女,而且恩泽天下,惠及了全人类。大约从200万年前巫山猿人开始,长江流域就一直有炎黄子孙在繁衍生息,并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世界之最的文化遗址,向世人充分展示了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远古文明发源地的灵魂与风姿。以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特别是荆楚文化为主体的长  相似文献   

19.
不语两相知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4,(21):50-50
纹枰对坐,以手代口,无声之中,亦自有拈花微笑之妙。这是棋的境界,恐怕也是一种人生之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信堂 《收藏》2012,(3):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