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全国重工业城市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两者变化的非均衡性,计算1980年—2009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及沈阳市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沈阳市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可发现影响河北省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河北省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深入、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城乡间就业结构变动、城市内部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结构变动以及跨国结构变动。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结果,同时反映了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与开放式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一致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从相关度、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三个方面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吉林的"一、三、二"就业结构与"二、三、一"产业结构呈非对称状态,其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是吉林经济发展的重心,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吉林经济中就业增长最快、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趋势来看,河南省的就业结构是配合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轨迹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的,但目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依然很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提升二者的适配性,对策有三:一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农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三是加快制度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SSM分析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乌鲁木齐的产业结构变动。结果显示,乌鲁木齐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只有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一、三产业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就业结构的偏离度较大,且波动性很大,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且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效益低下,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笔者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贡献率等分析方法就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内蒙古产业结构也存在着升级速度缓慢、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需采取一定对策如实施主导产业选择发展的调整战略、调整投资结构方向等对策使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陈福宁 《林区教学》2012,(12):35-36
克拉克、钱纳里、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的研究证实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紧密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劳动者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状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相反,劳动者就业结构能否适应产业结构的要求,能否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影响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基于此,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大量数据,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动度、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等指标的定量分析,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期找出青海产业结构发展的弊病所在,这些不足即存在产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就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关联度低;同时也存在于各产业内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工业低附加值低加工度、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部门滞后等。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水平联动关系研究,对于寻找缓解"就业难"以及"用工荒"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利用VAR估计、Granger因果检验、中介效应等分析法,对我国1996-2012年间的教育水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演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决定作用;就业结构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和教育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创新和探索:创新办学理念,以就业作为导向;创新专业结构,保持供求平衡;创新教学体系,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职业指导,树立创业意识;创新就业制度,形成保障机制;创新就业渠道,内外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2.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常熟理工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常熟经济发展,2013年暑假选派就业工作人员深入到周边县市开发区了解产业结构、企业发展以及用人需求,为人才培养收集资料。基于此,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提出建立校园人才市场,构建互动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交流,构建共享平台,以期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对非民办中专校的招生、就业、教学开发工作的影响,以及非民办中专校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指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非民办中专校的社会责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即由对国家计划负责转变为对学生就业负责。作者在深层次分析大学扩招对非民办中专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民办中专校的权力和责任失衡问题,从而发出强烈呼吁——给非民办中专校发证权!  相似文献   

14.
对九所院校实地调研以及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道德的高要求与目前毕业生就业道德滑坡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山东大学探索出一套以道德修养课为载体,以诚信教育为重点,以‘知、情、意、行’相结合和‘预就业’实践为模式,以正确就业价值观和择业观为导向,以辅导员制度建设为特色的就业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大幅度扩招要求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观应如何改变以及高校、政府和社会这三者如何促成其就业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应该从入学抓起,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就业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方院校硕士毕业生就业意向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闻  李忠义 《高教论坛》2004,(6):163-166
本文就广西某高校2003届、2004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两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纵向对比,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地方院校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对人尽其才,学以致用,充分实现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优化人才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关系到学校声誉、专业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受毕业生规模、教育质量、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03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波动频繁,且整体水平不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师生比与就业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表征产业结构的第三产业比重则对就业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合理控制毕业生规模、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科学分配教育经费等资源以及加快经济增长均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能力不强是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应通过全面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社会合作的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湖北襄阳为例)高职教育对区域稳就业的支持作用,通过调研与实证分析,从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两个视角提出稳就业的对策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吸引人才,留住本地人才。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的机制,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