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述超 《东南传播》2010,(10):34-36
本文认为自春晚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广场式的狂欢化娱乐释缓了中国观众背负的政治、传统道德压力,以娱乐的方式完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个体、公众的建构。当下具有后现代特征、有广泛参与性的综艺节目构造了一个有民主性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但在消费主义挟持下,娱乐受众到民主公众,娱乐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到公共领域的过渡并非必然。这种过渡需要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做出有力的批判、提升与引导,更需要电视分级制等长效监管机制对综艺节目低俗化倾向进行有法可依的强有力干预。  相似文献   

2.
当代网络民主的发展增进了政党、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激发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降低了政治监督的成本,促进权力结构扁平化,拓展了公共空间,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建设.但网络民主在最终意义上只是现实民主的补充,需要紧贴现实建设民主政治所需要的社会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成锦艳 《今传媒》2013,(4):88-90
《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最富生命力、最具国际化的节目.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它伴随着中国电视文艺由综艺向娱乐的进程,经历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完成了其作为综艺节目由审美到娱乐的流变,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审美走向娱乐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1962年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公共领域,即指除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①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众在这个空间中的言论不受国家干涉.纵观中国报业史,中国的公共领域的构筑与报刊息息相关.不同时期报刊对公共领域的构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对上个世纪30年代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现在的《南方周末》评论版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报刊与公共领域的具体关系来窥探其建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民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民主意识既体现在它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上,也体现在谈话空间、嘉宾以及话题的双重性上。这使得谈话节目从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民主的色彩,即让公众意见进入到公共论坛中产生碰撞、交流,并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最终实现在国家空间、私人空间中产生思想观念的协商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视媒介传播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高官访谈"节目的生存价值、提升空间理应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从权力关系的明确与回归、公民意识的觉醒、媒介意见沟通功能的实现等方面探讨了"高官访谈"为现代民主政治搭建公共平台的生存价值.同时,本文又分别从政府、公众和媒介三方面探讨了此类节目的不足及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电视综艺节目内容建设与形式依托现状的探析发现,当下电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着娱乐化倾向严重,内容建设与艺术生产疲软,形式创新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只有通过校正传媒的方向,将传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定位在一个合理的公共空间和思想话语领域中,才能使新思想的诞生和优秀文艺的传播成为可能,这是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大众媒介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文化产品的生产主体。然而,在文化工业滋长的当下,尤其是在媒介技术迷信、媒介娱乐化、传媒集团惟利是图的消费主义导向使得公共领域空间逐渐衰弱和消解。该文探讨以大众媒介为主的公共领域与文化工业之间的关系,即当代语境下,文化工业仍然对公共领域的衰弱和消解具有催化作用,而公共领域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则有利于文化工业制造下的文化产品真正为公众和社会服务,成为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李子瑾 《青年记者》2017,(26):60-61
自2017年年初以来,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进入“刷屏时间”,收视率和口碑不断飙升,掀起了一阵文化综艺热潮,改变了近年来娱乐真人秀独霸综艺节目的格局.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形成了一股清流,让综艺节目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回归”和“价值回归”,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以及文化综艺节目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赵亮宇 《新闻世界》2013,(12):40-42
中国和韩国作为两个地域和文化较为接近的国家,韩国娱乐产业相对我国来讲较为发达。综艺节目作为娱乐产业一个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发展迅速,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以韩国MBC电视台和湖南卫视为例将二者对比,找出湖南卫视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国内综艺节目把脉。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是现代公民社会的现代产物,图书馆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现代图书馆理念决定了其公共空间性。永恒保存人类社会记忆,重塑现代社会文化;传承民主价值,稚进社会民主建设;维护公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权益,促进教育平等是其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公共领域是民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它的形成是公民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媒介成为人们发表意见的载体,而电视媒介因为同时具备了"公共性"和"批判性"的特质,对社会舆论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所以电视是可以积极拓展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公共媒介.  相似文献   

13.
邢馨月 《采.写.编》2020,(1):51-52,119
小众音乐与综艺节目的结合使这类综艺节目成为爆款的同时,也使小众音乐开始进入大众话语体系,向大众群体展示小众文化,促进我国新时期文化的繁荣发展。笔者主要通过仪式、娱乐化、叙事、公共领域方面研究综艺节目对小众音乐的传播路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表现出了伦理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等诸多价值特征.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的优化可以从空间设计、区域特色和文化讲坛等方面加大实施力度,为公众营造一个舒心、休闲、开放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温景屏 《东南传播》2015,(6):115-117
现如今电视节目进入了"后娱乐时代",各卫星频道想要在这个时代占有一席之地便开始加速对电视节目的研发和创新。在2011年,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大新亮点:怀旧元素与综艺娱乐形态相结的具有代际元素的综艺节目。代际元素综艺节目超越了传统的综艺节目的界定,以不同历史年代的人们真情实感作为纽带,聚合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的感情诉求,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超越了一般综艺节目的立意层次,体现了主流价值与娱乐精神完美的结合。这些代际元素在综艺类节目的出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丰富了现在娱乐节目的形式,使综艺节目的形式更具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公众档案意识的荫发和公共空间意识的不断深化,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功能日益凸现.本文以档案馆的公共空间定位为切入点,深入评析其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对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所蕴藏的文化景观功能的扩散和发展前景展开探索,以期对遮蔽于档案馆政治功能之下的文化功能的价值实现提供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丹宇 《声屏世界》2017,(10):33-35
在网络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寻求内容陌生化和新鲜感已经成为各类网综发展转型的必须手段.本文以现象级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为例,从娱乐倒逼亚文化标出、节目中标出项翻转形成风格到最终重构亚文化地位这条逻辑链入手,深入分析了该节目将地下嘻哈文化融入中国主流流行文化市场的方法规律,试图为网络综艺的内容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是由其属性所决定,它具有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公平利用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为了使这些社会价值尽可能得到发挥,应该尽量重视对档案馆标志性存在意义的塑造、公共文化空间理念的培育、信息技术的采用、档案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等。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报道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及时性、透明性和人文性,实现了媒体话语机制的历史性跨越.传媒的话语空间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逐步放开,并在话语实践中渗透民主意识形态.只有通过制度化保障将信息公开变成政府处理突发和公共事件的常规化手段,才能形成公众对新闻真相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再也不是简单地寻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增加了精神生活满足的一面。与此同时,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综艺节目无论是从节目本身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体现着娱乐文化。下面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其内容、言语表达等的娱乐化,从而对我国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