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打上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烙印的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什么是"山寨文化""山寨"一词源于广东,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通过小作坊起步,以极低的成本快速模仿主流品牌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该产品,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  相似文献   

2.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亦作“山砦”,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首先来源于“山寨手机”,慢慢的用来形容同种类型的东西,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近年来,山寨机中出现了不少独步世界的技术创新。外观创新,工艺创新。因“山寨”版的流行而形成“山寨”文化.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  相似文献   

3.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亦作“山砦”,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首先来源于“山寨手机”,慢慢的用来形容同种类型的东西,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近年来,山寨机中出现了不少独步世界的技术创新。外观创新,工艺创新。因“山寨”版的流行而形成“山寨”文化.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  相似文献   

4.
山寨现象的发展和兴起凸显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短板。山寨产品公众社会评价日趋降低,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山寨现象与知识产权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相背离。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知识产权私权文化观念、权利文化观念、创新文化观念以及竞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经过2008年,"山寨"现在演变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山寨产品以成本低、功能、易操作等特点而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山寨节目通过极具调侃幽默感语言获得受众的欢迎;山寨人物频繁曝光荧幕受到广泛关注;山寨文化走进央视新闻联播,得到官方认可。然而日益发展壮大的"山寨"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山寨"语义非常丰富,可适用于诸多语境,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重要的语义理据,在"山寨"语义衍生与泛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隐喻认知的视角,分析了"山寨"语义泛化的路径,并对"山寨"语义、构词方式、词性及感情色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已经带有了西方消费社会的特征;而山寨现象正是在消费社会下应运而生的,山寨产品满足了一般民众消费名牌产品的自我想象;山寨现象从产业界延伸至文化领域,也反应出当代文化消费的一种变迁。本文便是在此意义上探讨轰轰烈烈的山寨现象与消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山寨文化”已经被某些报刊列为2008年十大社会文化现象。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山寨”其词,也就算登上了“大雅之堂”。2008年,“雪灾”、“地震”、“奥运”等流行语广为流行的同时,“山寨”也伴随着“山寨”产品大行其道。一时间,街头巷尾,各行各业,“山寨”之声不绝于耳,“山寨”之物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9.
话语     
《天津教育》2009,(2):3-3
警惕“山寨文化”迷惑青少年。 ——近段时间,“山寨”一词十分流行,如“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名人”等。“山寨”的本义是模仿和仿造,即模仿品牌产品的样式和功能,而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往往比被仿造者低很多。“山寨文化”的泛滥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发明创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只要有先进的东西出来,“山寨产品”就会紧随其后,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山寨文化是从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在非正规或非主流领域里模仿并戏谑主流文化产品,大多借助网络媒介传播,主要满足大众娱乐或创新需求的一种动态的大众文化形态。山寨文化满足了人们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因此,需求层次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论为山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寨文化自2008年风行以来,备受法律学者关注。对待山寨文化,当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山寨文化所衍生的产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应予取缔;另一种认为山寨文化有其创新之处,应予保护。笔者通过分析对山寨产品的法律规制和保护,表明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看待山寨文化,以保障山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得以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寨”一训,在传统汉语中,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到了现代,特别是“山寨产品”出现后,由于它所包含的那种“小型”和“不正规”的含义,人们往往会与“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实际上,此类“山寨”的提法源于香港,但“山寨”作为产品的代名词而被社会认可和炒作,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则是与广东民间IT业发起的产业现象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山寨机"为例,分析了山寨机出现的经济原因、政策原因、技术原因、价格原因、产业链原因、产品推出速度原因、外观设计原因、功能原因、利益链重构原因,指出了"山寨化"的深层次根源在于中国产业的"三元化",分析了"山寨机"面临的市场困境、价格困境、技术困境、信任困境、品牌困境、生存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寨厂商、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应各负其责、营造更好产业成长环境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13,(5):52-52
"山寨"一词,最初是指"山林中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地方",名词,感情色彩没有偏重.如,《宋史·岳飞传》中有:"飞措画甚大,今已至伊落,则太行一带山寨,必有应者."后来,"山寨"也指"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含贬义.如,《水浒传》中有:"如今山上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个山寨."但由于武器的改进,筑山寨已经很难起到防守作用,"山寨"的这个意项便随之逐渐淡化,转而泛指"有寨子的山庄",沿用至今.如,《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岁首清晨,怒族山寨的羊角号‘嘟、嘟’齐鸣."现在"山寨"一词变身形容词,衍生出两种新的意义.一是指"仿造的、非正牌的(事物)",如"山寨手机""山寨货".二是指"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事物)",如"山寨文化""山寨足球队"."山寨"的衍生义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且与其原义所传达的"不够宏大,非正式,非专业"的形象特性巧妙暗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一股文化旋风席卷了整个中国,不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网络平台,到处都能找到它的痕迹,它就是受到广大网友热捧的"山寨文化"。用搜索引擎去搜索,山寨机、山寨电影、山寨艺人、山寨门、山寨话剧、山寨音乐……"山寨"话题层出不穷,"山寨文化"流传之快,流传之广,令人咂舌。随着"山寨春晚"的酝酿,关于"山寨文化"的讨论再度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山寨文化"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文化现象,第一次进入了官方视线。  相似文献   

16.
自从“山寨”产品进入市场以来,人们对于“山寨”产品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有鼓励和反对两种声音。从长远发展来看,“山寨”产品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不合理引导,将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山寨”现象虽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存在的合理性仍然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络上盛行“山寨文化”这一现象,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果我们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难生长了在网络的助推下,“山寨”俨然成了当下一个社会流行语。它发端于“山寨手机”,后来出现所谓“山寨版刘翔”、  相似文献   

18.
张婵 《班主任》2009,(5):54-54
2008年,“山寨”一词一夜之问红遍大江南北,如“山寨文化”“山寨手机”“山寨厂商”“山寨明星”等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从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产业,又从一种产业转变为一种文化。现如今,社会上“山寨”林立,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相似文献   

19.
山寨文化是过去的两年中瞩目的一个文化现象.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纯粹的盗版文化,是对原版的恶搞和不尊敬,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真实体现了民众的思想和意愿,是在原版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该文就此对山寨文化进行了研究综述.并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水浒》中之山寨林林总总,但归结起来可分四类:一是"避祸型"山寨,此类山寨意之所在唯一,就是避祸;二是"欲成大业型"的山寨,此类山寨是想干番大事业的山寨;三是"主动招安型"山寨,此类山寨因不得已而据山寨,其归宿仍是主流社会,一心招安投降是他们所努力以求的;四是"打家劫舍以谋食型"的山寨,此类山寨将据山寨作为一种谋生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