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求,运动训练专业的发展必需拓展专业知识面,由“单一目标”的培养向“多元目标”的培养转变,人才规格培养由“专才”型向“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发展,以至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才能确保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建国50年以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目前,体育师资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体育教师的培养来看,还存在着培养体制陈旧,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术科教学,忽视学科教学;注重“专才教育”,忽视“通才教育”,等问题。通过对50年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分析,对未来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尚峰 《体育世界》2010,(2):66-67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原有单一的专才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通才教育的优越性越发凸显。本文就体育高等教育中,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谁是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科学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体育院校的价值观由“精英化”是资格教育更新为“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人才观由培养知识型、技术型的“专才”更新为智能型、创造的“通才”,学习观由阶段性的学习更新为终身体育,功能观由封闭的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更新为开放的产、学、研整合互动。  相似文献   

5.
程全德 《体育世界》2008,(11):78-79
一、通才与专才的关系 1.通才与专才的区别 一般来说,“通才”指除了掌握本学科或专业主要课程之外,还具有较宽知识面的人才;而“专才”则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某专业的某一方面,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通才具有高、中、低层次之分,高层次通才——精通多个学科,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有突出或比较突出的建树。往往掌握两个以上学科或熟知多个学科,尤其是掌握覆盖面较大的基础理论和有较强的基本能力(如创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具有在不同情况下主动掌握多种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较大潜力。低层次通才——掌握几个学科或职业岗位的一般知识与常规技能(即应知应会)。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下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统一,重视“专才”而忽视“通才”培养.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体育院校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体育院校应依时而变,培养模式由“市场型导向”走向“适应型导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国、日本、苏联体育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国体育系的课程设置由于各国教育制度的不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大体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通才”教育课程模式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课程模式。这两种课程模式各有特点,但也有其共性规律及发展趋势,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日美三国体育院系课程建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中日美三国体育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三国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各有特点,中国体育院校课程设置表现出“专才”的特点,而日美则趋向于“通才”方向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郭秉,梅贻琦,竺可祯,蒋梦麟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广纳贤士,重视师资,学术自由,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教授治校。  相似文献   

10.
王桂忠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3):51-53,56
分析了2003年部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结构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阐述了"方案"的创新作用体现在:培养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拓宽教育培养口径,确立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导向,着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能力;培养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适应学习性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符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趋势,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等体育专业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高等体育专业是培养学校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者的“工作母机”,其课程内容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教改的成败以及社会体育、竞技运动的改革与发展的前景.近年,国家教委高教司,一再强调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探讨面向21世纪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体育专业如何彻底改变过去由于目标单一,重专业、重技术、轻学术、略基础,而致成学生知识面较窄,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的格局,积极进行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能力、突出个性的索质教育,为适应本世纪末高校招生并轨,学生自主择业和体育社会化的需要创造条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高师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建军 《体育科学》2001,21(4):18-22
以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对俄、英、美、日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研究。俄罗斯表现出“专才”教育模式,但正向美国和日本的“通才”教育模式发展;日本的课程设置虽表现出数量多、门类广,但基本上局限在体育的范畴之内;而美国的课程设置常涉及到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其它学科领域;英国则表明为特别重视几门基础课程,同时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紧密相连。参照4国特点,我国高师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应适应时代赋予体育教育的新内容和特点,体现高师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摇篮,也是改变人的素质的土壤。它的“细胞”班级,是造就人才的直接环境。所以保持良好的班风,培养合格人才,是党和人民赋予每位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责任,教师可以根据所处的位置和专长,发挥才能来实施应尽的职责。自81年以来,体育教研室委派了十一位教师担任不同专业的班主任,他们为争创“三好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有些班级数学、外语统考获得全校、全市的前三名,被评为校市三好先进集体或精神文明班,仅82年有四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政治思  相似文献   

15.
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我国全日制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还存在很多弊端,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时期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方面要重新定位、课程内容要重新调整、课程实施上要有新变化、课程评价上要有新发展的新设想,以此来建立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从提出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还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学生特点在校时间短,重技能轻素质培养还或多或少的存在,而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所以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很有必要,随着职业化教育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方面研究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通才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  朱永梅 《体育学刊》2001,8(5):123-125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才教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我国的体育专业教育改革中,更应该实施通才教育思想.本文从传统观念的转变、专业门类的减少与课程设置的调整、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日,美普通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日、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看出,由于受各自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思想和对未来社会发展、体育发展的认识不同的影响,中国和日、美两国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日、美两国体育院系强调培养“通才”型体育师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高职师资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关系到职院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社会视角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标准及培养方式再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希望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