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资讯     
《父母必读》2014,(1):158-160
正中国首个亲子童装T100流行趋势在京发布——优雅童心的亲子精神将成为一种流行风尚中国首个亲子童装品牌T100童装2014春夏流行趋势发布会,10月26日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中国国际时装周隆重举行。由中国著名亲子童装品牌T100设计总监董文梅设计的主题为"天使归来"亲子童装,用东方和谐包容的人文精神,深挖英伦风尚的设计精髓,以纯净知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物质水平的提高,都给童装这一生活必需品赋予了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内涵。设计文化要素和品牌内涵建设共同架松了童装品牌的良性发展基因。了解、认识和掌握童装设计文化及各种延展关系,并渗透到童装设计的造型与比例、形体与空间、整体感与形式美效果及与市场运作之中,才能使童装真正体现出内在的生命力与形象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探讨“我国童装安全性”为目的,结合国内外童装市场的现状和童装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童装设计中的安全性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童装设计既有一般服装设计的共性又有其要体现儿童生理方面特征的独特面。棉织物以其优良的服用性能,低廉的价格,广泛地应用于童装设计。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童装设计经验,就棉织物的性能特点探索童装的舒适性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彩色夏天     
童装色彩风向标 近几年,随着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所以目前,贴近大自然的健康、原生态的色彩便成为了主流,这个趋势在2009年将会更加突出。在童装领域,除了采用这类流行色,环保材料的使用,也使童装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更向往自然和环保。  相似文献   

6.
书法作品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巧妙运用笔墨来表现文字,形成笔墨情趣。这种情趣以其独特的"中国式韵味"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亦常与书法艺术结合,形成融时空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完美艺术。基于此,通过分析书法作品的构成特点与功能,简单探析书法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童装,因其色彩美、设计美、图文美、搭配美而吸引了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因其传承之美、勤劳之美、服务之美、健康之美而引领着少年儿童的成长。瓯北六小的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童装文化乐园里,感受着美丽、庆祝着丰收、体验着喜悦。  相似文献   

8.
沈蓉 《中国德育》2011,(3):41-43,48
2009年,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开始进行融合闲暇教育、情趣教学与游戏文化的教育实践,初步构建了"情趣教育"的理念,并把它作为学校发展的文化基座。所谓"情趣教育",就是有情有趣、情趣结合,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以富有情趣的方式,塑造富有情趣的  相似文献   

9.
流行色在童装设计中越来越重要,本从流行色与童装流行色分析;童装设计中运用流行色需考虑的因素;童装设计中流行色的运用形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流行色在童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推动人们着装发生质的变化,"透"的设计手法受到青睐。在面料,运用部位和表现手法上,女装、男装、童装设计中,"透"的应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在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中民办幼儿园占主要市场,国家投入少,生源竞争激烈,办园质量良莠不齐,民办幼儿园只有"以人为本"进行文化管理,办出特色,打造品牌,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幼儿园文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因此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如何使古老的文学名著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这是我国艺术界包括影视编导在内煞费苦心的文化课题。把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改编的商业动画电影《木兰I》、2009年上映的马楚成版的《花木兰》为比较文本,通过符号学理论对三者的叙事符号和意义生产进行解读,我们认为《木兰辞》体现出为当时统治阶级和男权社会所认可的思想才能够千古流传;《木兰I》的内容灌注了以个体本位的西方文化核心,使原故事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实现了意义再生产,使原文本经由改编成为了"美国电影";《花木兰》虽然增加了很多元素,情节也复杂了许多,但由于文化观念的保守和时代精神的欠缺,没有实现意义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名人故里旅游品牌冲突与对策——以李白故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故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品牌,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围绕名人故里旅游品牌的争夺愈演愈烈。文章从旅游品牌的概念和意义出发,以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对李白故里的争夺为例,探讨了这一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对策。在江油是李白故里,安陆是李白的重要足迹所在地,二者共享李白故里品牌的基础上,文章指出江油和安陆应围绕"李白文化"加强沟通与合作,依据自身的禀赋资源和客观条件,实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共同开发"李白故里"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5.
“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既重实际也重实用,其中关于品牌书法的设计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有针对性地融入书法知识的介绍与技能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教改尝试。将书法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的具体路径为:在“包装设计”教学大纲中增补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知识介绍的篇章;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分段讲述书法文化;在课程中安排适当的课外时问对学生进行书法实践训练;加重品牌书法设计的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16.
文化带的建设模式为我国整合资源、协同推动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场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无形资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带优秀传统文旅在新时代下实现资产增值、增强溢价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从游客视角来看,扩大品牌形象的认知、增强品牌形象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背景下国际化传播,是文化带传统文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客观品牌形象塑造的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优秀文旅品牌重塑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学凝练文化元素,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二要形塑受众易感知的文化品牌形象符号,将艺术审美价值与品牌市场战略深度结合;三要重视品牌生命周期,其品牌理念应与时俱进,同时要有精准的受众定位。从受众主观感知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需加强国际传播,其立足点是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旅品牌的价值传播,其突破点在于保持主体自觉性,利用好亲缘文化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氛围带来了如今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时代潮流又是当代日常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流行文化中内涵的对抗与宽容、权威与个性、变革与品牌的耦合,既是大众传媒技术进步的体现,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作为当代流行文化最主要的追随者和传播者,关注和引导他们在流行文化中的状态与行为,既是文化建设一种迫切需要,又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文化产业品牌竞争新阶段的来临,走品牌化之路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以文化名城长春市为切入点,在对其文化产业品牌成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打造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的策略,通过个案的解析为我国地域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昆明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造昆明精神;2.开展文化理论创新;3.实施文化名人工程,培养文化高级人才;4.打造文化品牌;5.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城市文化是新昆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在“文化昆明”建设中还应注重研究昆明城市文化主题性问题;协调三次产业发展,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在昆明经济中的分额。  相似文献   

20.
徐岸英 《海外英语》2012,(1):293-294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that has reflected Chinese culture for five thousand years should be presented in the tea packaging design by us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to propag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lasting appeal.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search how to present the deep cultural inside information and ori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packaging design,which can make entire world feel the depth and profound of Chinese culture whe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go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More importantly,a particular packaging design could increase the merchandises’ attraction and concentrate people’s attention on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