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体育生活化理念产生的心理学依据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动机与需求"的相关理论,人们的动机是由其内在需要驱动的,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简化一下。即"需要~动机~行为",而人们的行为和动机就是根据其心理需要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不同,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来自于人们求生的本能,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受一定的行为动机的支配,当人们对事物具有某种需要时,便产生了动机。行为动机激励人们采取意志行动,并且贯穿意志行动的整个过程.如同人们对其它事物的需求一样,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包括社会性需要和自然性需要两类.随之而产生了直接和间接两种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7,(6):39-41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创设的自主支持环境能满足自主、能力和归属三种心理需要,从而促进自主动机的形成。因此,文章以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探索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创设自主支持的教学环境。分析自主支持环境的理论基础,介绍Reeve及其同事提出5种自主性支持教学行为:培养内在动机资源;提供解释理由;采用信息、非控制性的语言;承认和接受负性情感;表现出耐心,并举例说明其在体育教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行为 :社会行为的一种。为追求体育目标而进行与他人有交互关系的行为。可分为三类 :(1)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交互行为 ;(2 )人与人结合而共同作出的集体行为 ;(3)以整体为行动单位而表现出的团体行为。在体育活动中 ,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 ,会根据条件限制而采取一定的行为。其中 ,作为社会条件的社会关系对体育行为有很大影响。此外 ,体育规则、规范 ,与同伴或对手的关系等都对体育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意识 :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的体系。在体育实践中 ,人们对各种…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人的积极性的一般理论人们从经验观察到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思想支配和调节的。马克思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心理学的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的源泉。人的行为的种类很多,表现也很复杂,但具有共同的、基本的特征: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即行为的背后有推动力、需要或内驱力;人的行为前面总有目标吸引,即人的行为总是追求某种结果;人的行为总是由一些刺激引起,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又称之为人类行为的原因。人的行为可以看作是由刺激而激发起动机到指向目标的形…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1运动学价值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伴奏下,通过人  相似文献   

7.
基于阶段变化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对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动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阶段变化过程,其发展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处于不同的阶段,其动机因素也各不相同:个体没有达到动机阈限,处于无动机状态,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行为前意向阶段;个体达到动机阈限,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发生作用,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行为意向阶段;个体达到自主阈限,进入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成为休闲体育行为准备和行动阶段的主要驱力;个体达到内部回报阈限,就会激发内部动机,主要作用于休闲体育行为保持阶段.  相似文献   

8.
房辉  王东海 《体育科技》2023,(6):73-75+78
对多元动机理论及其对体育锻炼促进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基于社会认知的动机理论认为,行为是基于意图的,而意图是基于对行为的期望和价值判断,体育锻炼促进应着重强化意图;基于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类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心理需求决定着行为,体育锻炼促进应着重强化内在自主动机;基于双过程系统的动机理论认为,自发过程系统和反思过程系统会从不同的方向影响行为,体育锻炼促进应着重减弱自发过程系统的负面作用;基于行为维持的动机理论认为,启动行为的动机与维持行为的动机是不同的,体育锻炼促进应着重于利用社会环境等资源来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借助多元动机理论,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完善体育锻炼促进策略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链接具有将宏观的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体的驱动力和行动力的功能。基于网球项目的数据,从社会链接视角出发,以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探讨社会链接和体育参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发现:社会链接视角下的集体社会资本对体育参与动机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即积累集体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参与动机是社会链接影响体育参与行为意向的重要中介变量;运动能力感知在社会链接对体育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中起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 ,对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体育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规律是 :体育需要—心理紧张—产生动机—选择目标—目标行为—需要满足—新的需要。研究旨在为有关部门正确引导体育消费 ,调整产业结构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改编的《休闲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休闲体育动机和行为的测量,并建立休闲体育动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和休闲体育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模型。结论:投入规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投入规范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无动机和外在规范则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冰雪运动》2015,(1):80-82
在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采用自我决定理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利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自觉行为,为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打下坚实基础。提出满足学生自主性的需要、满足学生能力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等动机激发的原则;总结出转变观念,培养兴趣,确定目标,体验快乐营造氛围,鼓励自主,提高素质,建设环境等动机激发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理论,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潮州市城区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城市老年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认为:潮州市城区老年人闲暇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较强,老年人闲暇体育动机主要源自生理需要以及体验运动乐趣、结识朋友、解除孤独等方面的需要;不同性别、年龄对老年人闲暇体育的动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等,并就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出发对体育动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不同层次体育需求进行相对的激励措施将有利于激发体育意志,然而如何将群众自觉有目的的体育行为向非动机的个人体育行为转变,即实现体育领域高度的自我实现是群众体育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许建 《体育科技》2007,28(4):26-2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宁市羽毛球休闲人群的需要、动机和目标进行研究,揭示其主要内容。指出多元需要的满足和多维度动机及其主要目标的实现,是促使人们长期坚持参加羽毛球休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休闲教育及休闲体育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跃林  张彤 《体育学刊》2007,14(5):38-40
人类需要休闲,休闲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释放与真实的回归,是困惑的摆脱和对生活的创造。同时休闲也需要教育,通过教育而获得休闲能力的人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作为休闲生活重要部分的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教育的结果,更是休闲教育的提升。休闲体育的建设应加强理论研究,将其纳入教育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体育生活化的提出与我国的社会发展是完全同步的;体育生活化的内涵与奥林匹克宗旨也是一致的。体育生活化是一种现代健康观念和体育观念指导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干预的、理性的体育行为。体育生活化意味着选择一种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成为体育的积极参与者,其过程是家庭成员树立良好体育意识的过程,它要植根于良好的家庭生活制度,要求将体育消费列入家庭财务计划,成为革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有力武器,最终以人们的健康水平、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为鉴标。  相似文献   

19.
竞争性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法,探讨竞争性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产生的影响,寻求加强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途径。结果表明,竞争性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小学生中效果更为显著。非竞争性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动机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人群体育需要及体育行为方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交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需要及体育行为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体育需要是多方面的,但健身仍是各不同年龄人群的优势需要。而体育行为方式的选择动因,主要源于人们的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