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艳芬 《时代教育》2010,(1):210-210
在笔者的作文指导课中,笔者力求做到"务实"二字。教育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自己熟悉或感触最深的事件。正因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机会接受自能作文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自能训练,笔者的做法是:先"吸收"后"释放",所谓"吸收"就是先让学生去了解作文的要求,作文的材料选择,作文的写作顺序等一系列作文的常规性程序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2.
宋炜涞 《广西教育》2011,(7):50-51,64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当下,学生间互改作文的现象可谓"轰轰烈烈",但大部分学生却意兴阑珊。原因何在?如何才能发挥学生互改作文的作用?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原因分析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曹广珍 《教师》2011,(8):34-3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学生作文"是指学生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为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地交流,夯实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习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获取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徐根兰 《学子》2013,(9):79
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顾名思义,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可是,日前小学作文严重存在两种弊病:一是要求过高,追求文学化倾向;二是教师的指导重于形式而轻内容,导致学生抄袭或套作范文,甚至产生"畏文"情绪,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  相似文献   

5.
快乐作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而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作文才是真实自然而感人的,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少,阅历不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真实、愉快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拟题,提供交流机会,给予成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乐中学写,愉快作文。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作文就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毫无生命活力。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套用或抄用,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弊端,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书面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是令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疼的,也是令语文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写",即作文缺乏素材。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学生的作文状况看,不少学生对写作表现出极大困难。为什么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感到生活平淡,无内容可写,一说写作文就坐在那里皱眉头、冥思苦想。  相似文献   

9.
大千世界,华彩纷呈,作文何尝不应如此?但平时教学时,一篇篇作文读过之后,印象深刻的只有寥寥几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中缺少亮点,没有自己的"华彩",没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那抹"红色",所以,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不用提印象深刻了。那么,教师应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有亮点呢?  相似文献   

10.
冼春燕 《考试周刊》2012,(51):58-59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修改。"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在二十年来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一、说话就是作文。为了解决学生害怕作文的问题 ,首先我教育学生 ,作文并不难 ,因为作文就是说话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笔记下来就是好作文。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说话写话、听写默写等项训练 ,采取上说话课、你说他写、你读他记或自说自写等方式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并充分肯定这就是最好的作文。于是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顿消 ,作文兴趣高涨。其次 ,我要求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 ,一方面弥补学生练笔偏少的缺陷 ,加强练笔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观察习惯。时间一长 ,学生不仅通过写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翻看历年的中考满分作文,确实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老师们总是把最好的作文呈现给学生,学生——尤其是中差生,除了震惊以外,恐怕也只能是望"文"兴叹了。由此,我想:平时的作文辅导,为什么不能简单些呢?好作文的标准,简单点说那自然是立意好、构思巧、语言靓,怎么让学生把握这三点呢?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作文就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一直以来,学生对作文有着畏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假大空的作文。学生不会说自己的话,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对作文缺乏了兴趣,缺乏了创新的思维。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秦彩芳 《成才之路》2012,(23):87-87
当前,作文批改似乎成了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座大山。怎样才能把老师肩上的这座山搬走,不仅要发扬愚公精神,还得另辟蹊径——引导、发动学生互批作文,就能批出一片新天地。一、下放"民间"——批改"平民化"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如果批改作文能从"庙堂"进入"民间",学生自己也能品尝为人师的滋味,孩子们怎能不喜悦,不激动呢?但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作文的新概念已经由“书面表达”层面提升到“生命活动”层面。作文是什么?说通俗些,是用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个性化的作文就是学生精神的家园,是他们自己人生的画卷,更是他们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  相似文献   

16.
张冬华 《现代语文》2011,(4):131-132
一提起作文,一些高三学生有诉不完的苦与累,有道不尽的辛与酸,甚至有的还说每逢写作文必是"茶饭不思,日夜难寐"。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心急如焚,如何让高三作文教学"拨开云雾见青天"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作文教学实际,试着采来"小荷",摘来"红杏",给学生的作文之园添上秀色。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教师在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教师,教师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学生作文亦然,就是将自己在学习、活动、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各种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在纸上,形成文章。若学生没有见闻与实践,就没有写作材料,就没有情感抒发,所作文章就是"无米之炊”,瞎编乱造,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智慧。"一般认为,道德智慧能够使道德主体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言为心声",作文最能反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往往能够了解或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育德功能,对开启学生的道德智慧之门有重要意义。一、范例评析,  相似文献   

19.
马艳 《成才之路》2011,(6):31-31
学生作文时容易写成虚假文章,再不就是记"流水账"。怎么才能从虚假作文和"记流水账"的作文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我手写我心、个性飞扬的局面呢?我们先分析一下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1)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学生们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而怎样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学生作文是靠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实践写出来的,但同时也是靠改出来的。作文训练如果不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那就是不完整的作文教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注重教写法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