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用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的计算机自动阅卷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阅卷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能力考核的内容和软件特点。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自动考核系统可以高效地、客观地进行各种类型的能力考核。  相似文献   

2.
实验考核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计算机对实验考核进行辅助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在实验领域的新课题,本文简要叙述了依据计算机模拟实验考核理论建立实验考核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结合作者的制作和应用,对实验考核的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社会提供现代化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的创新和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总则1.为了贯彻落实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管理试行办法》和冀考委《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管理及实施办法》,特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关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环节考核上机部分(0019)、“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环节考核上机部分(0052)(以下简称实践考核)的实施细则。2.实践考核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计算机基础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和处理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3.实践考核必须坚持标准,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5.
探讨计算机技能考核自动化阅卷的原理,阐述多种软件操作题的结构化描述及其实现,介绍Word、AutoCAD等常用软件的对象模型。通过利用ActiveX自动化界面技术(Active X Automation Interface),实现计算机技能考核的自动化阅卷.  相似文献   

6.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考试覆盖范围的全面性,指出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存在的漏洞,提出了改革考核的方法,研制了在线机考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这对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传统考核方式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设计并开发一套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在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应用,实践验证了该考试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整个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实验教学评估、考核的需要,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B设计开发出一套功能完备的软件考核系统。该系统比较好的解决了报名登记、考点分配、随机出题、自动判卷等上机考试存在的诸多不便,经实际应用证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天津各职业院校每年进行人事考核时仍采用纸介质人工考核的方法,考核过程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基于Web的职校人事考核系统,以提供资料在线提交、计算机辅助考核评定、考核结果实时反馈及信息交互等服务。系统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教师信息管理模块和考核人员管理模块,实现了从教师提交维护信息,到负责人集中考核,最终公布和查看考核结果的全部功能。解决了考核前、考核中的权限问题,考核后的信息导出和备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开放教育试点形成性考核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从改革考核形式入手,即建立计算机网上形成性考核系统,全面革新开放教育试点形成性考核,促进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公共课新考核方法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计算机公共课目前授课现状以及面临的考核瓶颈,提出新的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该体系能够公平、合理和更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在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关于21世纪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回顾了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约 2 0年的历史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对 2 1世纪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考核等方面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计算机在教育测量和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更是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灵活、方便、科学、公正的个性化学习考试方式。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电大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思想、组织结构、信息流程、功能模块,以及网上考试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控制等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等多角度上的探讨,本文对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认识、教学方式、课程定位、配套系统及考核体系等环节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给出了针对上述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为例,从实验手段、内容安排、组织形式、多种教学方法、多元化考核制度等方面,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采用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进行评价得到迅速的发展;此外,移动技术的可用性也为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设计并开发了面向多类终端的自适应测试系统,在项目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已有算法所存在的部分项目曝光率高、题库利用率低、内容平衡等问题,重新设计了项目选择引擎。通过该系统可以为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和自我评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该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测评(CAA)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分类体系及其最新进展——技能性非客观题的自动测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技能性非客观题自动测评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形成性评估在公共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网络教学评估存在若干问题,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一种新形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并应用于公共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旨在探讨这种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以及教学产生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With advances in computer‐based technolog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e‐learning, there ar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to reconsider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nd, axiomatically, of teaching) and how this can be undertaken. One approach is adaptive assessment. Although it has existed in the tertiary environment since the time of the oral examination, advanced technologies allow much fuller exploitat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inherent in a dynamic system of testing that responds to the user. Having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aptive assess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it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pedagogical aims within the sector. The paper differentiates between adaptive assessment to assist learning and adaptive assessment to assess achievement. How adaptive assessment can be put in place and salient issues, such as security and system integrity, when such assessment is used for credit, are then discuss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apability exists but it has yet to be exploited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as a viable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as a contributor to quality learning.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a Web-based portfolio assessment system on students' performances. The methodological procedure adopted was to hav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 the system, with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assessment.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two computer clas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use of the system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performances. According to estimated effect siz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dicators were reflection, self-assessmen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goal setting, problem solving, data gathering, work and peer interaction. However, peer-assessment performance was not enhanced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one recommendation was to reduce peer-assessment and instead offer specific illustrations to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y to dri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