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追逐游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儿童的游戏中。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追逐游戏的概念、产生以及追逐游戏与认识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做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了追逐游戏的研究意义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外自闭症儿童游戏及游戏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水平、游戏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呈现水平低,象征性游戏少的特点,但自闭症儿童现有的游戏水平也可以为干预提供契机。自闭症儿童的游戏干预有两种取向:一是以应用行为分析、关键反应训练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取向游戏干预;二是以基于发展、个别差异和人际关系的模式、整合性游戏团体等为代表的发展取向的游戏干预。研究者在分析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游戏干预中游戏的目的和作用、治疗关系的重要性及游戏干预的取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探索了游戏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的焦点在儿童成长的几大领域内变换,除了动力发展,还包括认知的、语言的、社会的和情绪的领域。本文主要回顾有关的研究结果,希望能对游戏在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综合的解释。一、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理论探讨1.游戏理论的分歧现代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和发展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性。首先,游戏是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反映,换言之,游戏是儿童发展的窗口,它可以从不同方面揭示儿童发展的现状及水平。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即持这种观点,弗…  相似文献   

4.
假装游戏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游戏现象,游戏、假扮和想象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部分。文章集中梳理了已有研究对假装游戏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四种解释:关键作用关系,附加关系,等值关系,交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走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严肃游戏是一种非纯粹娱乐的电子游戏,要求在游戏中嵌入教学元素,旨在明确提升某方面的能力或技能。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2012-2022年之间国外将严肃游戏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实证研究文献,呈现其研究趋势,总结和归纳了其理论基础、技术载体和干预方向。严肃游戏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提出一个崭新维度,涉及认知、情绪和技能等方面,但目前国外严肃游戏的干预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发中应该完善ASD儿童严肃游戏设计,优化严肃游戏研究实验设计,加大本土化严肃游戏开发力度。未来教育实践一方面应进一步探索严肃游戏在ASD儿童干预中的应用途径,另一方面加强严肃游戏在ASD儿童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苗雪红 《学前教育》2004,(11):14-16
人类个体发育有着漫长的不成熟期,通常称之为儿童期。在这一时期,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活动需要儿童之间自主交往结成了游戏群体,即自然游戏群体。作为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游戏活动实现了对儿童与儿童自然游戏群体的双向建构:既建构群体交往关系结构,整合多极主体的交往共同体,又建构参与游戏交往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能力发展的初步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能力发展的初步观察研究曹中平儿童的游戏心理研究表明_①,角色游戏与儿童社会性技能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角色游戏不仅能提高儿童角色游戏水平。而且能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但角色游戏中儿童合作能力发展的状况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  相似文献   

8.
合作装扮游戏是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游戏形式,有大量研究致力于合作装扮游戏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早期的研究指出,合作装扮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发展特定语言能力的机会.后期的研究将焦点放在元交际技能上,指出元交际技能既有帮助儿童进行装扮游戏中的互动与合作的功能.还与儿童未来的学业成就与社会成功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社会学关注“关系”和“转向背后”的研究视野出发,探讨儿童游戏的类型、儿童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演化,以及儿童游戏中的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10.
王欣 《早期教育》2001,(11):6-7
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游戏关系而结成的群体。自然游戏群体,则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居民住宅区空地上成群游戏的孩子就属于这样的群体。年龄的差异性,往往是这种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即这种群体中通常会有年龄大小不同的孩子。埃利斯等人(Ellis et al,1981)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且儿童与年龄有差异的同伴交往比与同龄人交往更频繁。因此,自然游戏群体的形成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王滨 《幼儿教育》2004,(3):10-11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研究儿童的游戏,探索儿童游戏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空间是个体成长的"场域"。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关系的社会,空间具有生产性。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不仅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自然和人文多重属性。儿童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与儿童相分离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研究空间转向的趋势下,应加强教育空间的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一向忽视对空间的研究,对空间概念尚无明确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么不用空间概念,要么随意使用。已有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的文献,对空间的解释依然是传统地理学主客二分的"物理空间"概念,忽视空间作为"关系社会"的研究,并且缺少"教育空间"研究。因此,儿童游戏空间作为教育空间,其研究应借鉴空间生产理论,给予"教育空间"观照。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和教育空间的理论探讨,尝试从学理上分析儿童游戏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儿童与游戏空间的关系,儿童游戏与游戏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接着梳理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最后以儿童幽默游戏空间分析来观照儿童游戏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赵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41-243
民间游戏集聚了丰富的民间内涵,形式多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本文综述有关儿童民间游戏的特点、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及民间游戏走入农村幼儿园、走入幼儿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存在方式。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肯定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但在游戏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皮亚杰的活动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对于幼儿园游戏本质的重新认识和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儿童生命本质的体现,游戏隐藏着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契机,因而游戏与儿童的教育及其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成效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那么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主要活动,其师幼互动的实际情况又怎样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游戏的发展(续)李淑贤关于婴幼儿游戏的发展,我在今年《学前教育研究》第2期已论述了两个问题。本篇谈另外一个方面。三、与认知发展有关的游戏的发展一认知发展离不开游戏活动,而儿童从事的游戏类型是与他们已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皮亚杰在《儿童的...  相似文献   

17.
共同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在孤独症儿童群体中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与普遍性。共同注意与儿童的语言、模仿、游戏及社会互动等能力关系密切,积极地对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进行干预对其生涯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PROQUEST和EBSCO两大数据库,搜索了国外2000-2019年间发表的有关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干预的文献,从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及干预结果等方面对相关干预研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干预的展开提出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国外关于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发展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扩展,一方面经典研究进一步深入,旨在探明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的行为因素,认知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另一方面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交往经验对儿童发展与适应的影响,以及儿童同伴关系,社会技能在生理,情感,性别和化上的差异,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该领域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拟出以下六大部分共98项课题指南,供各地开展幼儿园游戏与玩教具研究工作时作选题参考。一、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1.学前儿童游戏发生和发展的原因、特点与发展水平研究2.学前各年龄儿童象征性游戏的特...  相似文献   

20.
体育游戏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多样性为一体,生动、具体、有趣。皮亚杰的游戏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游戏的认知功能主要是儿童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儿童游戏与认知发展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协调关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游戏是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游戏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游戏中,儿童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大脑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