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已拥有了三个博士学位,前程似锦,但他抛弃了一切所有的,从法国赶往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的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脱肠而引起肠闭塞的病人开刀,以往  相似文献   

2.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已拥有了三个博士学位,前程似锦,但他抛弃了一切所有的,从法国赶往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的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脱  相似文献   

3.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已拥有了三个博士学位,前程似锦,但他抛弃了一切所拥有的,从法国赶往未开化的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  相似文献   

4.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已拥有了三个博士学位,前程似锦,但他抛弃了所有的一切,从法国赶往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人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给病人做的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脱肠而引起肠闭塞的病人开刀。以  相似文献   

5.
启君 《初中生之友》2011,(Z4):14-17
他25岁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却在30岁时立志学医,38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远赴非洲,为穷困黑人行医50年;他是高超的管风琴演奏家,多次在欧洲和非洲巡回演出,以筹措维持诊所的经费;他著述丰富,思想深刻,在理论上,更在行动和实践上,成为当世及后来的环境保护、动物权利及志愿者运动的先驱,并以78岁高龄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对善与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从没见过。"  相似文献   

6.
周丽燕 《学语文》2004,(1):11-11
《我的呼吁》的作者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哲(又译阿尔贝特·斯韦泽)出生于法国南部凯塞斯堡地区一个路德派宗教家庭。他先后获得了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担任了斯特拉斯堡神学院院长职务。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竟然在1900年放弃了神  相似文献   

7.
《我的呼吁》的作者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哲(又译阿尔贝特·斯韦泽)出生于法国南部凯塞斯堡地区一个路德派宗教家庭。他先后获得了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担任了斯特拉斯堡神学院院长职务。而出乎人们意  相似文献   

8.
史怀哲,德国医学家、哲学家、神学家,是20世纪人道主义精神划时代的伟人。史怀哲多才多艺,少年得志。然而,年轻时的他放弃了一切既得利益和地位,毅然花费七年时间从头学医。学  相似文献   

9.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认为一切生命不仅有价值,而且是神圣的.他把这看成是逻辑和思想的必然结果.他强调人类与其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他所遵循的“不伤害生命”或“善待其他生命”等基本原则,与世界上其他宗教和文化的根本信念是一致的,如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家和道家等,尽管理论上稍有不同.史怀哲还以自己一生都在非洲热带丛林里进行医疗事业的传奇经历,亲自实践着他的这一生命伦理理念,全身心地、多方面地努力追求敬畏生命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0.
史怀哲一生反对任何暴力与侵略,他极力倡导尊重生命的理念。他一生发表了许多演说来反对战争、破坏环境及发展核武器,而他最有力的演说是身体力行的。1952年,这位慈祥博爱的长者在奥斯陆(Osol)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发表了震惊寰宇的演说《我的呼吁》(收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有深厚的宗教文化投影,必须在基督神学的背景中才能够深刻地触摸到这位旷世伟人的思想脉搏。  相似文献   

11.
尊重     
尹玉生 《中学教育》2006,(12):59-59
在著名学者及人道主义者艾伯特·史怀哲先生去世的几年前,他在美国的几位朋友在一家高档餐馆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生日宴会。晚餐过后,女服务员为他端上了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等史怀哲先生吹灭了蜡烛之后,朋友们将刀递给他。让他分切蛋糕。参加宴会的,包括史怀哲先生在内,共有七个人,都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朋友们发现,史怀哲先生将蛋糕切成了八份。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知道,年迈的老先生一定查错了人数。史怀哲先生  相似文献   

12.
在教授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的呼吁》一文时,当我用多媒体放出一张非洲难民(半裸上身)的图片时,有几个学生竟然以此打趣,嬉笑;当我又放出一张很多非洲人排队等候在史怀哲医院门前看病的图片时,竟有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得挣多少钱?"这竟是我教的学生说出的话,我的心为之一颤。面对同类的悲惨遭遇他们非但不同情,还能嗤嗤地笑出来;面对史怀哲把毕生的精力都无私地用在了非洲的医疗  相似文献   

13.
时鲜·素材     
正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他8岁那年,祖父送给他一件生日礼物———《世界地图》。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  相似文献   

14.
他今年只有22岁,却已有长达7年的背包自助旅行史。从16岁起,他靠打工、写游记赚旅费,7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中国30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33个国家(地区)。2010年12月20日,他又完成了一次"骄傲的旅行",从桂林出发,仅用3万元人民币,在5个月里连续跨越16个国家。  相似文献   

15.
尼日利亚剧作家渥莱·索因卡以其深刻的本土性、现代性征服了挑剔的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 ,成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非洲作家。在他的剧作中 ,神秘、玄虚的神话仪式内容与诙谐、优美的音乐语言形式完美的融为一体 ,既表现出对非洲传统文化的颂扬 ,又表现出对非洲现代社会危机的忧虑  相似文献   

16.
章国华 《学语文》2007,(2):15-15
再三品读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我想如果我们能真正透过文字表面的信息而捕捉到潜在文本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容量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便可以深切追问史怀哲生命伦理内在的悲凉与深遂。他一生人道主义的行为也不得不让我们坚信,所有最具有震撼力的呼吁都来自心灵的冲击,所有最具魅力的演说都来自于行动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作者简介: 在20世纪的欧洲,阿贝特·施韦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家。为实现直接为人类服务的意愿,他在38岁时取得医生执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随后,  相似文献   

18.
《读写月报》2024,(5):49-50
<正>1.剧情梗概影片主角是在世界上拥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在那里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后来她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环境。导演布莱特·摩根尤其擅长人物刻画,他从100多个小时从未公布过的珍·古道尔在野外考察和访谈的影像资料中选材剪辑,  相似文献   

19.
姓名:艾德里克(泰格)·伍兹出生时间:1975年12月30日体重:185磅家人:厄尔·伍兹和库尔蒂达·伍兹尔夫球比赛时仅仅两岁。他被誉为神童,因此倍受媒体关注。泰格的父亲厄尔担任他的教练,他常在泰格做回转练习时用各种方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以此来训练他聚精会神的能力。那时他不过才7岁。从那时起,泰格就成了常胜将军。全国,少年锦标赛、国家业余选手锦标赛以及凡属业余选手参加的比赛,泰格无不成功折桂。20岁时,泰格成了一名职业选手,签约耐克和Titleist公司。2l岁他就成了全球头号种子选手。23岁时,他取得了职业高尔夫协会大赛冠军,还赢得了Ryder杯团体冠军。24岁时,在  相似文献   

20.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了农村小学教师,二十四岁起担任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