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静 《考试周刊》2008,(8):206-207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同一性的形成在青春期形成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艾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的理论为背景,揭示造成青少年同一性迷失和角色混乱的原因,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解决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2.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儿童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个体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个体在青春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与冲突。艾里克森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论述对解决青春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概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西亚(J.E.Marcia)、小柴木启吾、加藤厚、张日昇等中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艾里克森心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张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社会及团体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发展起来的,关键期是人的青春期。中职生处在同一性的危机期,通过研究中职生同一性危机的状况、成因,有助于为构建中职生健康人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互联网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我们的生活时,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人数日益增加,他们在享受网络的诸多便利的同时,其心理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从自我同一性理论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戍瘾问题,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简述艾里克森(E.H.Erikson)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班会背景 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大阶段理论来看,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淆。进入高中后,学生开始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关心自己个性方面的优缺点,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但对于自我存在的客观性、完整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客观地分析他人的评价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艾森(E.H.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要概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西亚(J.E.Marcia),小柴木启吾,加藤厚,张日Shen等中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连续,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亲子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良好亲子关系模式创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从艾里克森人格渐成说对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创立良好亲子关系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阿德勒以及艾里克森都将心理状态平衡视作健康人格的基石 ,并重视个体用以平衡的方式 ,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更重视个体内部的平衡 ,而阿德勒和艾里克森既注重内部平衡 ,更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不健康的人格则源于个体心理状态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以“后弗洛伊德派“来称谓艾里克森并认为他的人格心理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但是随着对其理论的逐步认识与分析,却发现他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图从对构成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自我心理学,心理社会的发展,心理治疗的目的与手段)的阐述与分析来谈谈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中年级阶段被弗洛伊德称为"停滞"和"退化"的潜伏期,是一个比较平静的时期.艾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克服自卑,体验能力的实现,并认为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溯源于本阶段.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阿德勒以及艾里克森都将心理状态平衡视作健康人格的基石,并重视个体用以平衡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更重视个体内部的平衡,而阿德勒和艾里克森既注重内部平衡,更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不健康的人格则源于个体心理状态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时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结合一个犯罪青少年的个素分析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期间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网络四方面加以论述。在文章最后,笔者针对该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进入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小朋友都必然要面临的挑战。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主要是通过游戏发展主动性;而  相似文献   

15.
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同一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我同一性的分析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处于青春期晚期的大学阶段是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就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阐述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说明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和提升全体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希望籍此引发更多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同一性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根据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完善,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SCL-90和同一性状况量表,对498名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同一性存在显著差异,在SCL-90测试中9项因子有5项得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需参照其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20.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James Marcia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分别对四种同一性状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对应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