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时态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中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时态数据中的多维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维时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给出了一个多维间时态关联规则的算法主要步骤,并给出了数值实验分析,这种多维时态关联规则可以用于商品销售、股票价格等问题的知识发现和短期的预决策。  相似文献   

2.
主动时态数据库中事件的时态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事件时态一致性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主动时态数据库中事件的时态问题,给出了复合时态事件的时态关系以及任意两个事件之间的Allen关系.  相似文献   

3.
事件发生使得系统状态进行转移,事件历史中事件变更对时态数据库具有很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时态数据库和事件的形式化定义和规范化处理,系统分析了事件变更对时态数据库的影响,实现了在事件变更时对时态数据库的调整算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法将时态定义为“用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方面的动词形式”,这一定义局限于词形的变化研究,对于时间错综复杂的语篇现象则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英语时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句法规则,更多情况下选用哪一种时态取决于语篇的大环境,服务于语篇的交际目的。本文将从说话者的“视角”选择出发,主要对英语语篇中的时态不一致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法学家将英语动词的时态解释为"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语法范畴"。"多时态"的支持者和"双时态"拥护者都试图证明时间和时态的一致性,这样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定义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将时态定义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与参照点之间的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奥古斯丁和柏格森的时间观为哲学理论,文章提出"统一时态"的观点,认为英语只有一种时态,即现在时态,它包括"现联时态"和"现距时态"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就与英语时态有关的几个语法现象来分析英语时态的语篇功能。英语时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句法规则,在很多时候选用哪一种时态取决于语篇的大环境,服务于语篇的交际目的。因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时态使用的抽象规则,也要教授学生从篇章的整体角度去把握与时态相关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法学说的产生 ,使时态 /体中是否有将来时的争论突出了。新的观点认为英语时态 /体中不存在将来时 ,只有过去时和现在时 ,这一观点与传统语法的观点相悖。那么究竟应不应该否定将来时呢 ?在讨论这一问题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语法学家们是如何为时态 /体下定义的 :“时间是人类共有的概念 ,无论什么民族 ,无论什么语言 ,其所有的时间概念皆是共同的 ,尽管时态 /体是一个语法范畴但动词的时都是基于时间的基本概念来描写的”。如 ,薄冰对时态的定义是 :“时态是一个语法范畴 ,是用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方面的动词形式。”夸克的定义是 :“…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法将时态定义为"用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方面的动词形式",这一定义局限于词形的变化研究,对于时间错综复杂的语篇现象则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英语时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句法规则,更多情况下选用哪一种时态取决于语篇的大环境,服务于语篇的交际目的.本文将从说话者的"视角"选择出发,主要对英语语篇中的时态不一致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语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它是英语的组织规则和运用基础,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语法时态的教学成为关键。本文基于元认知策略对高中英语时态教学开展研究,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时态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遗传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关联规则的挖掘,提出采用遗传算法提取关联规则的方法,并讨论遗传算法的编码方法和适应度函数的构造.最后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规则的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1.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extraction of temporal arguments from event,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However,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requires a lot of hand-marked work,and exploring more features from discourse.A method of two-stage machine learning based on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TSMLTRC)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etween two events.The firs...  相似文献   

12.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extraction of temporal arguments from event, 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owever,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requires a lot of hand-marked work, and exploring more features from discourse. A method of two-stage machine learning based on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TSMLTRC)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etween two events. The first stage is to get the main temporal attributes of event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learning. The second stage is to compute the event temporal relation in the discourse through employing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stage as the basic features, and also employing some new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rtificial golden rul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first stage is much higher, and the F1-Score of event temporal relation which is computed through combining multi-features may be increased at 85.8% in the second stage.  相似文献   

13.
基于DD-RCM和时序Petri网提出一种优化电厂故障管理系统方法.用DD-RCM方法建立电厂故障管理系统的模型,并根据对应规则将电厂故障管理系统的DD-RCM模型转化为相应的时序Petri网模型;再根据Petri网模型确定出各种活动之间的选择、冲突、同步和并发的关系.进一步用关联矩阵的重组算法对各种关系加以描述.然后用简化规则结合冲突表和同步表对Petri网模型进行简化,实现对电厂故障管理系统的优化.最后基于时序Petri网的时态逻辑证明了简化Petri网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4.
罗茜 《时代教育》2010,(1):97-98
Narrative time is one very important cue to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Bounded events,explicit temporal adverbials and inference advance time in narrative. The advancement of narrative time is crucial to comprehension,which marks a new situation model or mental representation. Besides temporal adverbials,tense can also be a guide to construct comprehender's representation models.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对于汉语时间表达的研究,几乎都是从句子中谓语动词出发来反映句子的时间性。作为一种分析性的语言,汉语的时间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时间词语来体现的。鉴于此,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孟子》中的记时词语从其来源、分类、语义、语法功能,及其记时的模糊性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时间整合是时间上分离的事件或现象被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是知觉加工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物体识别和场景组织研究中发现时间整合的效果受到刺激类型、刺激强度、刺激时距等因素的影响,时间整合的理论解释也不尽相同。近来,在面孔识别研究中也发现分离呈现的面孔部分也能进行整体加工。目前,面孔识别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是面孔识别是整体加工还是局部加工?面孔识别是否存在特异脑区?深入开展时间整合的心理机制及其脑机制研究,特别是面孔识别的时间整合的神经机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前人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划定的范围和划分的类别差异极大。本文从体功能出发,把时间副词分为过程义时间副词、界变义时间副词和量化义时间副词三大类。在时间副词范围的划定上,本文从典型性原则出发,指出了典型功能真正体现为体功能的时间副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时间基准是确定一个时间词语所指时间的量度或在时间流中的位置的基本标准。时间基准按性质可以分为天象基准、人为基准、经验基准、事件基准和当前基准;按关系可以分为共点基准和互为基准。每个时间词语都有基准,理解基准是理解时间词语意义的关键,“上(下)、前(后)”与T组合而成的时间词语之间的种种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可以从基准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及其对文本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当今阅读心理研究领域关于文本理解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及其对文本理解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