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特点与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其中明确了少数民族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于2006年10月10日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编写的,力求体现国家对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汉语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课程(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在我国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汉语。在内蒙古自治区特指用蒙古语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则指国内汉语授课学校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视,从1982年到现在分别制定了《汉语文教学大纲》、《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汉语教学大纲》,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也正在制订中。根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  相似文献   

4.
我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大纲》)的颁布试行,是我区汉语教学的一件大事。该《大纲》是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经验总结,是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我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水_平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大纲》的执行情况。当然,决定汉语教学水平的直接因素,除教学大纲外,还涉及到师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沿用已久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的称谓,正在发生着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转变。在1999年出台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2002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和2006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程改革,是从制订《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汉语文教学大纲》)开始的,迄今历时三十多年,其间几易其稿,几易其名,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10月~1987年6月),座谈研讨、组织编写、制订试行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国家没有制订全国统一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各民族地区是自行其是的。1976年"文革"结束,1977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招生制度。而在  相似文献   

7.
由一次汉语教学的调研引发的几方面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5月中旬,受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委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考试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双语办公室、新疆教育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组成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修订项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教育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民族地区汉语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走过了60年的历程,造就了一支兢兢业业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民汉兼通的人才。在新时期,这支教师队伍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汉语教师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颁布,非常明确地定义了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概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汉语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作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慨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6年10月颁布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它是民族地区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教学、学业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汉语课程的依据。自《汉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进。但笔者在回访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颁发了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1956年),以下简称56年汉语、文学分科大纲;(2)《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1963年),以下简称63年大纲;(3)《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1980年第二版),以下简称80年第二版大纲;(4)《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5.
正《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应用学习"的理念,成为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激发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其实践参与性的重要方式,成为这次《汉语课标》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对上一套《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的一种创新性突破。本文从编写者的角度试着分析应用学习的内涵与编写要求,并对其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操作给出具体的建议,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藏族学生而言,在学好藏语文的同时,也应当学好汉语文。根据《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要全面提高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总结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举办《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国家级培训班。  相似文献   

18.
戴正兴 《云南教育》2000,(17):17-18
1992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 (以下简称旧《大纲》 ),对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提高民族素质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部对旧《大纲》进行了修订,产生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 (以下简称新《大纲》 ),并于今年秋季正式颁布试行,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现就新旧《大纲》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作粗略的比较,以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轨迹。   一、素质教育的深化催生出新《大纲》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对《小学语…  相似文献   

19.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2003年。届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  相似文献   

20.
邓红娟 《现代语文》2014,(10):16-17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重视实践,多读多练,是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有效经验。”“运用汉语文进行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它对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给民族学生创造汉语文环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