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0,(5):119-124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开辟了人类交往的新空间,拓展了国家安全治理的新场域。人在哪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我国网民已经达到9亿多,虚拟的网络已是人们生存的新领域,因此网络也就成为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合理有效地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增强网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党和国家意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民心所向、网意所趋。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提供网络美好精神食粮、满足网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形塑网民美好精神风貌、增强网民追求美好生活精神正能量的网络精神世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旨归是在网上精神家园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网络强基固本、网络铸魂育人、网络凝心聚力三者的有机统一。面对多元多样的网民精神需求、不断出现的网络乱象、隐匿渗透的西方意识形态等现实挑战,实现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必须铸牢队伍精神支柱、浸润网民精神世界、激发网民奋进动力、构筑道德法律防线、过滤网络空间雾霾。  相似文献   

3.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战场,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刻不容缓。正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正确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契机,从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加强内部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形成清朗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境遇下形成的一种崭新意识样态和认知范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以及网民规模的激增,网络意识形态的实践场域已不再囿于网络空间,而是以其独特的功能及特质,全方位、全过程、全时域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有效梳理网络意识形态的逻辑架构和生成要素显得尤为关键,这是发挥网络意识形态正向导引效力的重要支撑。本文力图从社会之维、技术之维、文化之维、信息之维四个维度探究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机理,理清逻辑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形成对网络意识形态系统性、理论性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83):156-157
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削弱,以及受到网络空间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力和凝聚力,通过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空间的防御能力,清朗网络空间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世界复杂、多样、快捷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强烈地冲击着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这无疑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阵地建设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培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建设网络阵地的意识,建设一批高校网络技术人才与理论水平过硬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积极探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网络阵地建设的新途径,培养高校大学生主动接受的心理和鉴别能力,从而不断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7.
历史主动精神内蕴着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抢抓机遇的主动意识和善于总结的理论品格,贯通认识层面、实践层面和方法操作层面,是打赢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精神秘钥。在认识层面,应当以历史主动精神准确把握网络空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动向,科学认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呈现的新特征,从而明晰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立足点。在实践层面,应当以历史主动精神充分捕捉和有效利用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机遇期,加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思考和系统布局,夯实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支撑点。在方法操作层面,应以历史主动精神科学总结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经验,紧紧围绕阵地、舆论、人心和技术等要素精准发力,找准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点,加快实现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关系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我国网络阵地和培养合格人才大业.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应作为高校的一项战略性基础工作:建设好校园网中的特色网站,把高校网上图书馆建成高校网络文化的前哨,同时进行科学系统的大学生网民教育.  相似文献   

9.
网络安全忧患意识是习近平关于网络治理与建设理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网络安全忧患意识的现实缘由,源于网络技术滞后的重大隐患、网络阵地争夺的日趋激烈和网络舆论信息引导乏力。网络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空间乱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和网信人才培养等问题的思考,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网络安全忧患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严谨的辩证思维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导向面临着网络覆盖城乡不均衡、网络意识形态导向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网民素质不高、网络管理法治化进程缓慢等问题。要做好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导向工作,就要不断加强落后地区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加快网络管理法治化步伐,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和政府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主力阵容,开展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只有网络相关各方积极参与,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才能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校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结构出发,从传播过程、传播体制和传播环境结构出发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新时代下维护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应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推进安全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提高信息价值质量,提升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质素与能力,以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回应新时代对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摇篮,向来都是各种意识形态必争的阵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根据新的形势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世情国情的新变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高校应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新要求以及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现代化,巩固传统阵地与加强新兴阵地建设齐头并进,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意识形态话语在传播方式、呈现方式、话语表达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及时了解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新变化,对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22年网络思想理论建设领域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网络舆论引导多方主体联动机制得以完善、网络思想理论建设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状况。网络空间围绕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由问题、个体生命价值的理性反思、爱国情感的表现方式等思想理论领域热点展开了激烈讨论。展望2023年,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将在网络平台继续深入,经济复苏前景将获网民关注,对于全球治理与国家安全的关注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讨论热度也将上升。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但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念与应对措施已经无法适应网络环境及其运行规则。在网络空间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正在从网络空间快速向现实空间渗透。由此可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势在必行,而首要任务便是建立区别于传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从正确的危机观、科学的防御观、系统的发展观等层面科学解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思想在信息时代的重大发展,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网络中走好群众路线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在虚拟社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一切为了网民群众、一切依靠网民群众,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和素养,找准网民群众这一目标主体,在网络"草野"的全新阵地全面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7.
洪永 《贵州教育》2023,(2):25-2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青少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把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复杂且包容的全新场域,其生成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合的引领力,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高效地治理网络和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又有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营造一个清正的网络社会,而且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网络社会比现实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给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新的现实困境.因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应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传播范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吸引力,以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相似文献   

19.
一、通过网络空间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博客、QQ、校内网等都为网民提供了发挥个性的网络空间。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倡导者和追捧者,不但将这个空间看作是发挥个性的阵地,它当成自己心灵的家园。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情装扮这个空间。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9,(4):79-82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强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互联网强国建设进程中对保障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提升互联网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互联网网民自律意识不强、网络空间管理不全面等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网民自律意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强化依法治网措施等策略来应对,努力将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