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湖北省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分布着几千处红色文化遗址。2021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将湖北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以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这一背景下,湖北省红色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亟待规范。本文对湖北省红色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问题进行归纳和分类,并加以改进,以期在提升湖北省国际形象的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2.
门票收入是我国旅游景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大幅上调已经成为旅游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门票经济”产生的原因众多,同时也制约了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措施,转变这种非良性的旅游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区扶贫方式正逐渐由“救济型”向“开发型”转变。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逐渐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在区域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老区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革命老区虽然经济滞后,却有发展红色旅游的历史资源和后发优势,红色旅游可以成为老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文章选取瑞金为个案,着力探讨了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的关联性,充分论证了旅游扶贫相关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接着从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的驱动效应,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形式两个维度,提出了革命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式,建议老区应做好红色旅游的产业定位,寻求优良的发展模式,以红色旅游为抓手,真正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革命老区既是我国革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根据地”。如今许多地区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极具中国风貌的特色主题旅游形式。近年来,红色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红色旅游游客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基于游客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梳理和分析当前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的具体问题,寻找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挖掘和创意再造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红色旅游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助推下迎来空前的发展.红色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老、少、边”红色景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又因其快速扩张而引发一系列阻碍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期为红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6.
杜素芬 《新疆教育》2012,(18):224-224
随着国家倡导的“红色旅游”工程的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而一些革命根据地,则成了人们的首选之地。这些红色旅游地在推广的过程中,应把握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这一契机,找准市场定位,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塑造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使红色旅游成为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对红色旅游地的推广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被时代"的语言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颖 《现代语文》2010,(2):136-139
在语言学视野中,被动结构“被就业”等非语言常规表达虽然不合常规,但却表现出语言表达的内在理据性。“被时代”现实背景下的“被如何”类被动结构具有语义非自足、表达消极性构式义、体现出简洁明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等特征。受“被……”格式的影响,“被如何”有进一步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化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从红色旅游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红三角”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最后论述了为加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红色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应考虑采取的几方面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南红色旅游发展透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创造。国家旅游局已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 ,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并以燎原之势红遍华夏大地。本文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对河南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打造河南红色旅游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阿坝州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打造当地藏羌文化走廊,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概述了阿坝州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分析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黎平会议”资源发展黔东南:—西部开发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为地处西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红色圣地“黎平会议”会址为中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从而推动黔东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厚芳 《知识文库》2023,(18):97-100
<正>随着“数智”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会计职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的同时,也推动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三教”改革。本文首先对“数智”经济背景进行了概述,其次阐述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内涵,再次分析了“数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三教”方面面临的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探讨了“数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三教”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策略,旨在促进相关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领着全球经济的转型,“数智”经济应运而生。作为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在“数智”经济背景下正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省、市各层级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在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战略构想的背景下,规划潮州红色旅游发展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潮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现主要存在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客源市场相对偏狭、品牌知名度低、红色体验项目不足等问题,据此,潮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须有更为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在具体施策方面,应编制专项规划、定造红色品牌、创新体验产品、拓展旅游市场、强化区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14.
<正>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极大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红色文化传播。作为一种主题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主要是开发我国革命文化,并将其整合为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重要革命根据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大理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认为大理旅游具有国家政策支持优势,且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大理旅游也存在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不完备、同质化严重、游客体验不深入、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和文化融合不足等现象。据此提出完善红色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红色旅游资源与互联网科技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强化红旅区域合作,积极寻找全域红色旅游新模式,将红色资源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相融合的解决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促进大理地区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形成全面有效的农村文化产业体系,为构建新时代美丽农村,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有效推动新时期中国农村高质量的实效治理,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立足当今新经济形态——“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文化战略化国际趋势,阐释了文化软实力的多层次内涵,并从增强“文化凝聚力”、加大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筹码和提升“文化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两个路径展开对泉州文化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下面结合教材对发展“红色旅游”作多角度理论思考。一、从经济常识方面看1.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将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成为可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社会”步伐的加快,“知识资本”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对高学历的追求逐渐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在美国,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士学位仅仅是迈进成功之门的一张“门票”,2/3的学生选择攻读更高的学位。而具有不同凭的雇员之间的收入水平也至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本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大概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是中国国情下产生、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其文化软实力已在实践中呈现出显著的效果。文章从民族精神的标举、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认识和国家向心力的凝聚等方面探讨了红色旅游的文化软实力问题,并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红色旅游文化软实力的表征力,剖析旅游者心理需求的符号化特征,分析红色旅游“场所精神”的符号化问题,建构红色旅游产品符号系统。提出红色旅游品牌文本符号的建立与开发,以及红色旅游创新的符号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黄冈红色旅游品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冈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红色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黄冈在“红色旅游”品牌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黄冈的实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红色旅游”品牌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