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安徽花鼓灯源于"系鼓互歌"调剂秧歌劳作的风习。在北宋汴京的民间形成,在当地劳动生活的基础上,兼融南北文化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与舞蹈风韵,花鼓灯是一种自娱娱人并带有竞技性的广场艺术表演即兴的,在这里我之所以把跳花鼓灯称作"玩"花鼓灯,是因为当你置身于花鼓灯舞蹈之中,当你亲身跳过花鼓灯,你就能体会、理解花鼓灯的本性就是一种"玩",你只有去"玩",去嬉戏,从中体会玩的本性和玩的根含义,玩出审美精神才能跳好花鼓灯。  相似文献   

3.
花鼓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不仅整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还揉合了武术与杂技等特殊的技巧性肢体动作。从其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上集聚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特点与特色。花鼓灯的起源、发展、流传以淮河流域为主,由于地区性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流派。以冯国佩为代表的“冯派”花鼓灯艺术是花鼓灯舞蹈中的一枝奇葩,其形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徽花鼓灯舞蹈是淮河文化的民间艺术种类,具有开放性、节奏性、韵味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角,针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传承问题展开研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利用充足的思政教育资源推动高校学生的艺术水平与思政水平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提出创新发展安徽花鼓灯舞蹈、发展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内涵、重视课程思政与安徽花鼓灯舞蹈的融合原则,以及提升安徽花鼓灯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四项措施,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设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传承策略,为传承安徽花鼓灯舞蹈、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花鼓灯的传播范围主要限于两淮流域,是汉族最具典型性的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舞蹈服饰具有善舞性、装饰性和程式性的特征,服装构成比较复杂,通过具象的外化形式体现了沿淮民间的审美心理倾向,同时也强化了花鼓灯舞蹈突出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5,(6):131-133
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生态花鼓灯舞蹈的生存土壤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原生态花鼓灯舞蹈从艺术的角度历时性的记载了淮河流域汉民族的文化变迁,蕴含丰富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运用多维舞种理论与实践加深学生对安徽花鼓灯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安徽花鼓灯是中国汉民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主要角色有兰花和鼓架子,兰花是女角的总称,她的表演和技术水平是一台演出的重头戏,从某种程度上说,兰花的技术标志着花鼓灯班的整体水平。运用舞蹈生态学原理,从兰花丰富的舞蹈语汇中提取规律性的动律特征。真正领悟兰花的韵味,增强花鼓灯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花鼓灯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样一个重要舞种进行探讨,无疑对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社会迅速变革,农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来文化移入等多种原因,花鼓灯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播布范围迅速萎缩。我国花鼓灯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寂寞而艰苦的工作,也是一项有着重大社会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安徽花鼓灯是中国淮河流域汉族人兼容并蓄创造的最为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同时作为中国汉民族舞蹈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农民的舞蹈艺术的代表,在世界舞蹈艺术中有独特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东方芭蕾"。花鼓灯进校园是花鼓灯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扩大传承渠道,创新传承方式,推进高校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花鼓灯是一种集灯歌、舞蹈、锣鼓与后场小戏于一体,主要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花鼓灯艺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很多流传在淮河两岸的剧种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形成了不同风格特征的推剧、泗州戏、淮剧、花鼓戏等。通过对花鼓灯艺术衍生的微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花鼓灯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使这朵淮上奇葩能越开越香,越开越艳。  相似文献   

11.
花鼓灯作为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淮河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深受淮河流域人们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斑斓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安徽花鼓灯艺术奔放的人物角色、铿锵的锣鼓鼓点、劲道的舞蹈动作、婉转的灯歌小戏、灵动的布巾绢扇,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秀美、壮美、华美、优美、精美"五美并举的形式揭示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花鼓灯艺术主要流传于淮河流域,是一种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最早源于宋代,经历了元、明、清而逐渐完善,流传至今依然鲜活存在于民间.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和传承花鼓灯艺术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花鼓灯健身舞作为当前最流行的一种花鼓灯艺术形式,在社会广为流传,如何借助花鼓灯健身舞来保护和传承花鼓灯艺术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同时也希望通过论文的讨论为花鼓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花鼓灯艺术是非常典型的农耕型广场艺术。它产生于劳动人民生活当中,融歌舞戏于一体,在花鼓灯表演艺术中欢腾的舞蹈、抒情的灯歌、热烈的锣鼓呈现了汉民族歌舞艺术的风格特征,体现了沿淮两岸农耕社会鲜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历史沿革,对从其产生的雏形到定型最终形成花鼓灯舞蹈形式的过程以及这一民间舞蹈艺术的多元化构成作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并就其艺术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发展、创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自古以来它们就亲密地结合在一起。《乐记》中记载:舞者,乐之容也。”“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人们又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在低龄儿童的艺术教育中,舞蹈隶属于音乐,那么舞蹈对音乐教育有多大的辅助作用呢?本篇要叙述的就是舞蹈在音乐欣赏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理解、感受、欣赏、品评音乐艺术作品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表现内容的手段。音乐艺术像文…  相似文献   

16.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琴 《甘肃教育》2010,(12):56-57
舞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生产活动、娱乐活动中的动作进行加工提炼,并通过规范、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舞蹈是幼儿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那么,如何搞好幼师的舞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的作用不是依赖说教,而是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的心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格、情操。  相似文献   

18.
地灯是信阳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小戏,其唱腔部分叫灯歌。灯歌由运用加衬句、加锣鼓、人声帮腔、跺句到抢句子等各种艺术手段,发展成既有抒情性、舞蹈性,又兼备叙事性的具有戏曲特点的复杂灯歌形式。从简单的民歌形式演变为一种复杂的具有戏曲特征的歌舞小戏,展示了灯歌向花鼓灯、花鼓戏音乐演变的轨迹。灯歌在豫南花鼓灯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历史沿革,对从其产生的雏形到定型最终形成花鼓灯舞蹈形式的过程以及这一民间舞蹈艺术的多元化构成作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并就其艺术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发展、创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艺术历史悠久,个性突出,其喜庆、热烈的艺术风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自花鼓灯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突出花鼓灯艺术喜庆、热烈的风格不仅成为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彰显淮河文化个性,抵制文化趋同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的花鼓灯作品《鼓乡情韵》作为花鼓灯艺术经典,集中的体现了淮河沿岸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这个作品所取得的成就也见证了花鼓灯艺术喜庆、热烈风格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