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向全党提出的更高政治要求。“三个务必”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建设的历史征程,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三个务必”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经验,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三个务必”的生成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相连,反映了实践的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三个务必”生成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全党全社会深刻领会并坚决践行“三个务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务必”。“三个务必”的提出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两个务必”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和发展;“三个务必”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与工作作风、精神力量的高度统一;“三个务必”直接孕育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切实做到“三个务必”的路径也涵养其中。“三个务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呼唤,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3.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为对毛泽东“两个务必”、中国历史治乱规律和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历史传承;现实逻辑体现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两个大局”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意识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4.
全面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逻辑,弄清楚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对于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根本属性。从历史逻辑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镌刻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之中。从实践逻辑看,“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相似文献   

5.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新论述,是站在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跨越的历史节点上,给予全党的旗帜指引、精神鼓舞和号令动员。“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传承,是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要求的历史发展,是党百年斗争精神的时代升华。“三个务必”在理论上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应用的具体体现。“三个务必”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推动现代化国家建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具有提纲挈领的关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要求。“三个务必”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三个务必”是相互联系、功能互补、逻辑结构明确的有机统一体,回答了新征程赶考路上的重大理论问题,实现了党的政治建设和自我革命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把握历史主动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主要内涵、内在逻辑和理论创新,有助于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精神法宝,包含对中国本土之治的深刻借鉴、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深刻总结、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深刻忧思、立足“两个大局”的深刻洞察。“三个务必”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价值准则与实践准绳、鲜明底色与本色要求、意志品质与制胜法宝,构成系统全面、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个务必”对于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至上话语逻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表达最鲜明和系统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至上话语逻辑的坚持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始终。在“为谁说”的话语主体上,马克思主义崇高价值理想从整体规划到具体描摹的延展,聚焦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价值;在“说什么”的话语内容上,党对人的关切从人的出场到人的发展的实践展开,凸显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主题;在“怎么说”的话语考量上,党对人民话语的把握从话语认知到话语传播的构建,完善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形式;在“怎么做”的话语要求上,党对人民话语的总体把握从价值之“是”到价值之“态”的提升,深化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实践。当前,全面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话语逻辑,对于总结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提升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水平,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人民群众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的价值立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紧密结合新时代具体实践,多维审视人民与国家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与江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逻辑,生动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为正确看待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思路,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密码”。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从历史逻辑看,它是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和执政实践的经验总结;从实践逻辑看,它是新时代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三重逻辑,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提“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三个务必”思想。从现实维度看,“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答好从“进京赶考”到“新的赶考之路”时代答卷的理性反思,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与时俱进的理论升华。从内涵维度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宗旨目标,决定“为了什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根本保障,决定“为什么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方法路径,决定“怎么干”。从实践维度看,“三个务必”可以推进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完成,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告诫是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政治清醒的“醒脑剂”、始终保证政治正确的“预防药”,是全面推进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治准则。“三个务必”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包含着历史与现实、目的与过程、方法与结果相统一的内在逻辑。在实践中,要坚定永葆初心的政治方向,坚守人民至上的奋斗立场,坚持自我革命的斗争勇气。  相似文献   

13.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体党员提出的三条要求和希冀,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三个务必”内涵丰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指引、优良的作风保障和必要的实践品性,是全党上下坚定人民立场的重要法宝、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进路和发扬主动精神的应有之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从完善构建理论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引导和融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三个层面推动全体党员深入践行“三个务必”。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创新了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从历史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武器;从实践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世界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科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四个维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建构起较为系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而提出的重要号召,其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引领与价值依归,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与精神风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工作方法,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三个务必”这一有机整体。践行“三个务必”,需要以理想信念、政治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进行不断地强化与巩固。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该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刻的根源脉络和逻辑理路,“两个务必”是其历史基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政党观、矛盾观是其哲学根源,对于新时代如何走好“赶考路”的再度思考是时代吁求。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两个“行”的重要论断,从理论层面把对“三个为什么”的理解引向深入,为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完整准确把握“四个为什么”及其内在关联指明方向。基于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确有必要。文本指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大有用武之地;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中国化;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时代化;还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坚定信奉者和忠诚实践者。全面分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原因,需从以上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法治指导思想。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生成逻辑,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理论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从历史逻辑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和人民法治建设实践历程的深刻历史总结;从现实逻辑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实践的现实考量。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发扬的精神。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个务必”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从价值意蕴看,“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新的宏图伟业的思想武器和奋斗密码;从实践路径看,必须从强化理想信念入手,抓素质提高和作风培养,抓履责尽能和制度规范,在积极践行“三个务必”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