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议。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而中国近代海军是在民族危机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产生、发展、失败和重建的,它既是中国向着近代化前进的一个具体步骤,同时又是...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2003年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9页讲到:“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之配套的教参则表述为:“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建成的三支  相似文献   

3.
1884年8月23日下午1时56分,距福州20公里的马江江面上,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的法国远东舰队,突然袭击清朝的福建水师,次日又用重炮轰毁了洋务派惨淡经营了近二十年的马尾造船厂。这是近代史上中国拥有新式兵船以来第一次与外国侵略者的水上战争。这次马江之战是以福建水师的惨败和中国遭到空前的凌辱载入史册的。福建水师是当时中国除北洋  相似文献   

4.
1884年前,清朝海军的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已初具规模,而福建水师于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 一、战前形势 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茹费理组阁后,法国政府疯狂推行对越南和中国的侵略政策。关于吞并越南和侵略中国的问题,“在至少6个星期内经过两院五次公开的辩论及九次会议,没有一个点子不研究得明明白白。”(引文均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1884年5月,法软硬兼施,强行签订《中法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期,洋务运动兴起,北洋、中洋、南洋水师作为新式海军,成为清朝军队的主要力量,它们对晚清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由于体例所限,教材对它们的介绍相对零散,现对其发展兴衰历程作一简介,以期对教师备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萨福桥号桐孙,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五月初八日生,蒙古族,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第十七世旁系裔孙,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少时家贫失怙,随寡母曹氏寄居天津母舅家.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设立天津水师学堂,聘首批留英海军生严复(号宗光)为总教习.光绪十六年(1890年),17岁的萨福楙考入天津水师学堂驾驶班,师从华洋教习勉力求知,学业精进,英语成绩尤佳.修业5年期满毕业后,因系独子免在水师服役.  相似文献   

7.
同治十一年,李成谋由福建水师提督转任长江水师提督,成为长江水师第二任提督。光绪十八年,李成谋因病去世,任长江水师提督一职近20年。在所有长江水师提督中,他是任职最长的一位提督。他巡查长江水师,不辞劳苦,低调做人做事,还兼领南洋海军6年。他严格执行长江水师定章,采取诸多手段,逆转同治末年长江水师的颓势,使长江水师免于重蹈清朝绿营水师的覆辙。在他的整顿和督查下,长江水师较好地履行了捕盗、缉私、护卡和御侮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马江战役前,张佩纶等福建官员电请南北洋舰队拨船援闽,曾国荃、李鸿章均表示拒绝,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灭。关于援闽问题,史学界多从北洋海军角度分析拒绝援福建的原因。本文拟从南洋海军的战略思想和防务任务来分析未能援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8世纪中期后工业革命的推动,使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而此时的清政府却闭关自守、封建落后,被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两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都是从海上进攻并打败了中国,使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注意海防问题。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更使满清朝野受到极大的震动,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海防大讨论。清朝统治者在充分听取“海防派”和“塞防派”的见解后,做出了海防和塞防并重、南洋和北洋并举的战略决策。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福建、北洋、南洋等水师。但在1883-1885  相似文献   

10.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先达,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1879年,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决定“先于北洋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由一化三”。并委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奏请将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从此,丁汝昌正式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1888年12月,北洋舰队成军,清政府任丁汝昌为提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北洋舰队拥有铁甲舰4艘,巡洋舰6艘,炮舰6艘,练习舰两艘,总排水量为41800余吨,炮260余门,鱼雷发射管49个,已是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海军了。曾在北洋舰队担任总教习的英人琅威理,对北洋舰队的评语是,“中国海军,实有不能轻视者,其操阵也甚精,其演炮也极准,营规亦殊严肃,士卒矧皆用命,倘与日本海军较,中国未尝或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的海军教育,肇始于水师船政学堂的创办。这是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在体会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后,以学习西方“求强求富”为目的,开始筹划海防,创建海军,其前提和标志就是创建海军水师船政学堂。关于创建水师学堂的动因,是极其复杂的,对清廷统治者和开明地主洋务派而言,更是极其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起的八旗禁卫军、淮军、湘军、练军的洋枪洋炮装备和洋式操练;发展于80年代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全面推进于90年代至20世纪初年编练之新军(“北洋则有新建陆军,南洋则有自强军,是为创练新军之始”)。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内的近代化的进程,同时又受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程度所制约。近代中国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建设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结束了清朝"有海无防"的历史。那么这寄托着洋务派无数梦想的三支海军舰队的结局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以抵御外国入侵为目的筹建北洋、东洋、南洋海军,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威海卫全军覆灭,洋务派苦心经营二三十年,把海防建设列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纵观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全过程,其基本宗旨是抵御处侮的,并且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天,我们对洋务派的海防建设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5.
孙寅生 《历史学习》2005,(12):23-23
在笔者接触到的中国近代史专著和高校、中学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对清末成立的“皇族内阁”中的皇族所占人数说法不一,有5人说和7人说。如中华书局版(第四版)李侃等著的高校教材《中国近代史》:“1911年5月,载沣颁布新内阁官制,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由内阁总理、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充任国务大臣,总揽政务,组成所谓‘责任内阁’。国务大臣共13人……(皇族)占了5人。这届内阁于是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人教版高中统一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对“皇族内阁”(阅读课)形成表述如下:“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  相似文献   

16.
余瓗是清政府派遣的首任驻日本长崎领事,驻扎长崎长达六年。他在担任领事期间积极开展对日情报收集活动,并上书总理衙门及北洋大臣李鸿章,建议防范来自日本的威胁,发展海军援护朝鲜。他最早提出设立海军衙门以统一海军指挥权的建议。在完成了由传统封建文人向近代外交官转变的同时,余瓗也为晚清的国防建设带来了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钩沉     
●1897年4月8日交通大学建校开学1896年12月,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由清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创设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  相似文献   

18.
林福秦 《历史学习》2006,(10):43-43
在现行教材人教版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经常出现“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这样一些历史地理概念,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它们的含义及所指范围不甚清楚。本文对此加以简释,帮助学生理解。东洋:(1)元、明以今南海东部(约自东经110°以东)及其附近诸岛(今加里曼丹岛及菲律宾群岛等)为东洋。  相似文献   

19.
不少论著和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将中法马江战役时驻守马尾军港的11艘舰船,看作是福建海军的总舰数,并由此得出了福建海军“全军覆灭”的说法。作者从考察清末福建海军舰船编制入手,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是违背史实的。福建海军编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以闽省“船政轮船”为其舰队的基本数额。早在1870年福建海军便设置了轮船统领,具备了建制的雏型。其后,凡“闽局所造之船”均编入福建海军。到1875年福建海军已拥有舰船16艘。1879年清廷令“闽局轮船先行练成一军”,并明确规定:凡船政制造的舰船,均归福建海军统领“总统”。这就使福建海军的编制基本定型,即归其统属的舰船范围更加明确。到中法战争之前,福  相似文献   

20.
近代化海军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朝几乎倾尽国力,来创办北洋和南洋两支海军.前者素为史学界所注目,研究成果累累可见;而后者,因为没有象前者那样的煊赫历史,一直受到冷落.实际上,南洋海军是清朝近代化海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存在意义,对当时社会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个问题是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