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旧范式下的民间文学研究主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以及主体性,但忽视了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借鉴西方最新理论成果,构建民间文学的生活理论,重视情境和表演之于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3.
田野调查法是多学科研究常用的有效方法,其对于民间文学研究同样具有可行性。《文化和社会语境下的缅族民间口头文学》是一书基于田野调查的民间文学研究著作。该书将田野调查与缅甸民间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对于研究田野调查方法在缅甸民间文学中的运用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对该书作者进行缅族民间口头文学田野调查的分析,阐明田野调查方法在缅甸民间文学运用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刘万章不仅搜集与整理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文学作品,而且还对民间文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民间文学具有多重价值,如历史、教育、文学等方面都有研究资料价值。其次,民间文学含有新的文学类型。他还提出了有关搜集和整理民间文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母亲,在幼儿教育中有机地吸取民间文学的精髓,有选择地借鉴并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能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幼儿。本文结合实践,从幼儿民间文学内容的选择、幼儿民间文学融合幼儿园课程的途径两方面展开思考。旨在通过研究和探索,构建更加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6.
杨斌 《教师》2011,(15):25-27
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母亲,在幼儿教育中有机地吸取民间文学的精髓,有选择地借鉴并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能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幼儿。本文结合实践,从幼儿民间文学内容的选择、幼儿民间文学融合幼儿园课程的途径两方面展开思考。旨在通过研究和探索,构建更加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7.
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近百年来时断时续地进行着。在近20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较为详尽地梳理已搜集、整理的裕固民间文学故事文本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在整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理的基本原则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全面整理和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客家民间文学?笔者遵循民间文学一以贯之的发展规律,结合当前的研究状况,对客家民间文学进行分析、探讨并加以界定,提出对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与共和国的建立同步进行的。早在一九五○年就组建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三十多年来,在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成果之丰硕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多采、错彩缕金,早己蜚声四海,为国内外学人所钦羡。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和人民创作的源远流长、丰硕厚实比较起来,勿庸讳言,还远远地落在后面。因此造成了社会对民间文学的忽视,民间文学工作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做民间文学工作的同志为工作得不到支持而感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77岁的谭达先 ,是澳籍华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家 ,在民间文学领域持续研究了半个世纪 ,出版著作与作品选四十二部 ,其代表作为《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一套八本 ,《民间文学知识丛书》 (含《民间文学概论修定本》、《讲唱文学·元杂剧·民间文学》、《中国传说概论》、《中国四大传说新论》、《中国描述性传说概论》等五本 )、《中国婚嫁仪式歌谣研究》、《民间文学与元杂剧》、《谭达先民间文学论文集》等。晚霞艳红的谭达先 ,身居南半球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悉尼市 ,心萦中国民间文学 ,捧出 2 0、 2 1世纪之交的四大代表作《中国二…  相似文献   

11.
万建中教授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治学和人才培养。就治学而言,他的贡献富有创见:禁忌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创新民间文学教材体系,开辟故事学史研究领域,确立和实践民间文学主题学,提升中国民俗史研究水平,建立中国民间文化学和对赣民俗研究见解独到。就人才培养而言,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践行着涵养与学识并重的正能量,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他将生活与事业圆满融合的民俗人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工作是从北大民间歌谣征集活动中开始的,中国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的肇端也可以追溯到北大歌谣征集活动。可见歌谣一方面是民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与文学、语言学甚至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民俗学视野疏理中国百年歌谣研究的历史动因、方法传承与争议问题,以期待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歌谣研究繁荣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湖南民俗学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起步,历经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局面。其中,以傩文化为代表的精神民俗研究和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民俗研究名列全国前茅,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及民俗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湖南民俗学研究与全国的发展态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基于国内外的学科大势,尤其需要在范式转型、主攻方向、领域拓展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民俗学学科是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最著名的学术中心,在改革开放后20几年中进入了发展的高峰.钟敬文率领学科点队伍实现了从民间文学向民俗学的拓展;不断提出了创新的观点和学术主张;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互相促进的新局面;建立了民俗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总结这段经历所得到的基本经验是,学科的开拓与前进,必然是顺应时代要求、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坚持学术创新的过程.学科特色及优势的形成,根源于不断开拓与探索的实践.学科今后必须坚持学术创新精神,同时要适应全球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全面建起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研究和民俗学方法论体系两个领域。通过对他研究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民俗学理念——民俗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北大歌谣运动和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都是以民间歌谣的征集、创作为主要内容和方式的民间文学活动。但二者虽然都取面向民间之姿态,却各有倚重。发生于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北大歌谣运动旨在文艺创作思想的革新和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开创;而发生于当代共和国历史的大跃进新民歌运动则旨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诉求。因此二者在对“民间”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分殊,表征了不同时代语境的文化、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自起步阶段起便结缘.源于共通的审美品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自觉表现民俗事象,创作中的民俗叙事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的审美品格.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民俗学的结缘及密切关系;民俗对创作主体、客体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等几方面对现代乡土文学的民俗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文化学视点和方法研究现代文学,是“九五”以来的一大学术思潮。文章从民俗学文化视野切入,对中国现代小说进行全景批评,以求对现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作出深度阐释。内容包括: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语境;现代小说家创作中的民俗文化心态;民俗文化小说与文学的民族性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以中国考据学、德国民俗学、民间文学和其他学术研究为基础,从比较文学思想的形成到影响研究的实践,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倡导到立足于东方文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化研究,从比较文学研究到比较文化研究,在近60年的理论探索与学术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季羡林堪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泰斗。  相似文献   

20.
耿村民间文学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极具旅游开发价值。耿村经济水平落后,旅游开发时应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采用民俗旅游、乡村旅游、民间文学旅游三位一体的互动、立体式开发,将耿村建成集科研、教育、休闲娱乐、购物、节庆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近期开发目标是,打造"故事人家"经营品牌,举办耿村国际故事节,整顿耿村庙会,建立生态农业园等;远期开发战略是,建立生态民俗博物馆及主题公园,并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