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审美化教学,就是“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材料、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将师生教学关系转化为审美关系,使整个教学成为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静态和动态的和谐统一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获得充分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审美化教学是对教学进行审美化的创造性加工与提升,在中学历史等各科教学中进行审美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中学历史课进行审美化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相似文献   

2.
政治课的审美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审美教学可以以美感人、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育德,使学生因美生  相似文献   

3.
李爱菱 《教师》2011,(32):98-99
政治课的审美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审美教学可以以美感人、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育德,使学生因美生情、因美向善、因美求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高尚美德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邵义萍 《考试周刊》2008,(12):176-177
在化学教学中发现美会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政治审美化教学是师生按照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共同将教学诸因素进行审美转化,使教学过程成为美的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过程,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审美化教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体现新课改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美的缺失带来的实效性不高问题;以美育德,以美育美,契合思想政治课程特性,彰显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特色,能够满足高中生的审美生理、趋美心理和审美社会化的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  相似文献   

6.
谢维海 《培训与研究》2001,18(2):125-127
生物学科的审美化教育,就是尽可能地将生物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生物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感受、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过程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审素质.  相似文献   

7.
审美化教学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审美化教育”和“审美化教学”是我们历经七五、八、九五规划三个五年计划十数年实验和实践研究而提炼出的一种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构成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追求教育教学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教育教学全面的、科学的审美转化,从而达到有效、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翔 《生物学教学》2005,30(11):24-25
生物学课堂教学审美化是以教学美育心理规律为指导,将所有的教育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美的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以美的法则来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身心愉悦地掌握知识、发展情感、锻炼意志、训练技能,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审美化教学体现出形象性、愉悦性、和谐性、感染性等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外在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没有审美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应通过审美化教学设计,使品德课教学方法体现出多样美、形象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审美化教学旨在将学科中的审美因素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相互统一、科学性与审美性相互统一的学科教学美育渗透模式.明确审美化教学定义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审美化教学的认识,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研究审美化教学特征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审美化教学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审美化教学,是指通过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它要求教学要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教学内容本身所蕴涵的美,使学生感受、体验到教学内容的美;要采用审美化的教学手段,科学设计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审美化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美”的艺术形式中有效地接受“教”的影响,使教学达到“立美于教”和“施教于美”的和谐统一。一、教学目标审美化的设计1.体现“因材施教”。即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因材施教”,使学生既不感到遥远,又不认为过时;…  相似文献   

12.
一、“审美化教学”概念的界定及其特质 审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为“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领会,既是智慧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体验和主动的探究。审美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受到深切的体验。研究“审美化教学”的主题,是实现教育教学全面的、科学的审美转化,从而达到有效、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中“审美化教学”是指: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教育实践行为,使学生置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审美场的内涵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同一时空的师生个体生命美以及教学文本美、师生关系美、教学艺术美、课堂教学情境美等审美元素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时空。审美化课堂建构的策略主要包括:是否疏通各审美元素间的流变通道,实现审美场共鸣;增强审美场张力,实现师生生命美的建构和文本内容的再创造;把握审美场流变节奏,建构和谐佳境。  相似文献   

14.
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要求,是"真""善""美",并使之统一在一个系统之中。将真善美在道德领域统一起来,追求审美尺度和伦理尺度的和谐统一,塑造道德——审美的人性结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追求的中心价值和终极价值,把审美教育融入思修课,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审美化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道德体验升华为审美体验,以审美体验提升主体尊德乐义的乐道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谭悦 《现代语文》2009,(3):73-74
备课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想有美的语文课堂,备课也就应该是美的。“审美化备课”就是要备“美的课”。所谓“审美化”,即将所有因素都按照美的原则包括逻辑美、形式美的构成原则加以审美转换或转化。“备课”作为我们进行“审美化”的目标,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步骤,所包含的因素应基本与其他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因素相同,即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所以,所谓“审美化备课”,必须是将以上四大因素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审美转换或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 以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原理及模式为指导.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能、德、美诸育的协调统一;在活动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体验、参与、探究、评价的主体;在教学形式上,注重科学与审美的统一;在课程文化上,注重生生、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交融与创造.  相似文献   

17.
教学美的意蕴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美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的审美因素和美感效应综合而成的整体。作为综合美的教学美,其综合性有多侧面的表现:它体现着教学与美的统一、教的美与学的美的统一、教学目的美与手段美的统一、教学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教学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教学美的创造与欣赏的统一等。教学美与教育美、教学艺术、美的教学、审美化教学、教学的审美性、教学审美等相关概念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课题规格: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 申报单位:镇江市宝塔路中心小学 研究时间:1997年9月至2000年5月 简介:“美育渗透”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美育”为突破口,采用“渗透”的独特手段,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理解美、鉴赏美、选择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以美怡情”,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愿望,达到多种学习方法和谐完美地融合,形成学生学习过程的审美化。 课题的研究内容为“三线并进,重点突出”。我们按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分成三条线,以教学过程审美化、活动过程审美化、环境教育审美化为三个支点,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首先,教学过程审美化指教师努力挖掘各自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遵循教育规律和美的规律,努力使美育不知不觉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启发学生思维,陶冶其情感,使教学过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审美观也必然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审美化语文教学法是在不断反思中产生的具有全新意义的概念,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境界。审美化语文教学既是一种教育理想,它致力于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又是一种教育的审美规范。我认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是内在逻辑美与教学外在形式美和谐一致,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美和美的语文教学,综合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涵养个性等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以美促教,以美育人。实施语文审美化教学,发掘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资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掘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优势,利用形象审美,引导学生从形象感知入手,通过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达到以美启真、以美促教的目的:利用语文教材的资源优势,即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课文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美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审美化教学;展示语文教师的特长优势,即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将自己所独具的美质特长融贯于教学之中,以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