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9月,包玉刚实验学校对外交流部的教师推荐了多位同学参加英才计划的选拔。借此良机和前期辅导,我初步学习和了解了科研是什么,也深深感到英才计划的科研培养可以在中学生中播下科研的种子,将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方式提前到高中阶段,可以让对科研、动手创造感兴趣的高中生提前体验科学研究的培养方式。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写下了个人陈述,表达了对计算机科研的热切兴趣,最终通过了初轮选拔,进入面试环节。  相似文献   

2.
<正>初识英才计划,催生心之向往英才计划为中学生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平台,让普通高中生有机会牵手名校顶级导师团队,开阔视野。作为一名对科研工作充满好奇,积极动手实践的中学生,出于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我选择报名参加英才计划,经过多轮选拔,进入南京大学学习,师从吴婷教授。  相似文献   

3.
辛兵 《云南教育》2023,(5):37-38
<正>基础学科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作为我国自主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一项内容,2013年启动实施的“中学生英才计划”,通过选拔优秀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名师指导下感受科研魅力、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探索了一条大学和中学联合发现、培养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正>校内的宣讲会上,我第一次了解到英才计划,具体的宣讲内容已记不太清了,但是,英才计划的核心——“中学生科研”的概念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了我的脑海中,这5个字就像绳索一般,一下子就拴住了我的心。经历了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后,我有幸入选英才计划,成为了一名英才学员。我与张铭导师的初次见面是在2021年1月。受新冠疫情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英才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储备。在生物学科领域,本研究团队从事的空间生命保障技术相关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是新兴学科,具有多学科知识高度交叉融合的特点。立足于这一特点,导师团队凝练出了一套从文献阅读到结题汇报的全过程培养模式,使学员在参加英才计划培养期间不局限于提高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更要了解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严谨治学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强化技能训练,让每一名学员的科学素养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2月上旬,由“中学生英才计划”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学科工作委员会和全国管理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23年学生评议交流活动,分别在广西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成功举办。数学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院士,物理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树深院士、副主任武向平院士,  相似文献   

7.
<正>开启科研之窗从小学3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在学校的信息技术社团接触计算机学科前沿知识并学习编程,还代表学校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迷上了计算机编程,迫切需要一位专业的引路人指导我开展科技创新探索。中学生英才计划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因为对计算机视觉的浓厚兴趣,我参加了南开大学计算机学科杨巨峰教授的选拔,经过紧张的线上申报、笔试、面试,最终成功入选,在杨巨峰导师团队的指导下进行1年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美国于1868年制定了“天才儿童教育计划”,1901年建立第一所“天才儿童学校”,实施英才教育已有1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不少经验:一是要有培养拔尖人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三是政府重视,加强立法;四是高度关注5%优秀学生的选拔和培养;五是有完善的选拔和培养体系。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科技强国,与其英才教育密不可分。我国基础教育在“以人为本,立足全体”“大面积丰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忽视了对5%优秀学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了英才教育,是一大缺憾和失误。中国基础教育应打破在英才教育方面的沉闷,理直气壮地对“超常”儿童、天才学生实施英才教育;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面积丰收”,更要立足5%优质学生的早期选拔与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9.
针对"英才计划"科学选才鉴才的难点,论述建立学科潜质评测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兰州大学承担"英才计划"物理学科潜质评测题库开发项目的实际,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框架、基本功能和特色点。潜质评测系统实施效果良好,完善了拔尖学生选拔模式,以其公平与公正促成积极的社会效应,使更多的青少年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生英才计划是国内重要的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战略。自2013年至今,我有幸作为导师,承担英才计划学员的培养工作。在完成培养的学员中,有1名学员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录取,1名被墨尔本大学录取,1名被香港大学录取,1名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1名被清华大学录取,7名考进浙江大学,还各有1名考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培养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英才计划学员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于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树立了"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群。根据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创新了"树形"、"订单式"、"创新计划实验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素质教育和创新科技计划,培养石油勘探英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宋玉教授系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作为郑州大学中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负责人,自2016年郑州大学开始参与英才计划学员培育工作后,始终将学科基础——计算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导向,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提升,将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作为重要方式,注重家国情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3.
杨岚 《中国特殊教育》2021,(2):33-38,51
英才是创新人才中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科学有效的英才选拔是实施英才教育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尽管我国在创新人才选拔方面已有长期探索,但这一群体的选拔和培养仍有待完善.俄罗斯是世界上建立英才教育体系的先驱之一,其顶尖高校对创新人才的选拔以附属于高校的专业教学科研中心为基础.专业教学科研中心在半个多世纪的英才选拔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成为英才计划的导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通过对英才计划的了解,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既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升青少年科研素质,也是非常好的科普窗口。因材施教,寓研于乐英才计划面对的学员群体是中学生,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水平与研究生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层层选拔入选英才计划的中学生,一般都具有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英才学员,既要注重顶天也要注重立地。立地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顶天就是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世界难题,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员勇攀科学高峰的兴趣和信念。成为英才计划导师的契机和初衷一开始,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只有王晓阳院长一位英才计划导师,前期我协助做了一些与英才计划相关的工作,包括招生面试、项目培养等。英才计划对导师资格要求很高,2018年我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后,王晓阳院长就推荐我担任英才计划的导师,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不断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英才计划打破了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桎梏,搭建起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建立了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期间,也出现过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英才计划可能会占用学生大量备战高考的时间。但我们认为,对于真正喜欢科研的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是世界上公认的重视英才教育的国家,而且其英才教育的理念、培养和评价等教育体系比较成熟。通过对英国三所中学的141名数学英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结果表明:英国数学英才学生"痴迷"数学,"钟情"创新;数学知识获取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元化;学习自我效能感高;英才身份认同感强。这些对我国的数学英才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现代英才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英才学生教育培养体系.在英才学生的甄别方面,新南威尔士州建立了包容、公平的选拔政策与流程.对于英才学生的教育培养,新南威尔士州形成了以普通学校为主,以选拔性中学和机会课堂为辅的学校体系.与此同时,英才教育教师的培养问题在近年来不断凸显,如何完善英才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成为新南威尔士州英才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社会民众对英才教育公平性问题的质疑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英国是世界上公认的重视英才教育的国家,而且其英才教育的理念、培养和评价等体系比较成熟。本研究通过对英国3所中学的141名数学英才学生和160名普通学生进行调查,归纳了英国数学英才学生的非智力特征:"痴迷"数学,"钟情"创新;数学知识获取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元化;学习自我效能感高;数学元认知能力和英才身份认同感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已选拔出106名具有科学潜质的中学生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他们将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接受著名科学家为期一年的培养,包括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实验和科技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