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书消息     
本刊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尹均生最新学术专著《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欧美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中国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三大板块,50余万字。对一百年来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进行了经纬互补的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对国外报告文学的借鉴密不可分,国外报告文学在理论与创作这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报告文学的正义性、真实性与艺术性,来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理论影响;从社会参与感与艺术技巧这两个角度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19日~25日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福州市凤凰假日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七省一市的报告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作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报告文学如何面对日益多元的写实分解局面、在坚持与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中国梦"的理想实践过程与报告文学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海峡两岸报告文学、报导文学比较研究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热退潮之后,学术界对报告文学的讨论热情亦为大减,研究专著更是寥若晨星。而丁晓原以一种青春的激情三十年来执着地关注着报告文学的发展,甘于寂寞,潜心专研,先后撰写了(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论》(上海书店2004)等极具学术价值的专著。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降,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报告文学理论创作也出现了新的特质.与此相对应的,新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在综合研究的系统性和前沿性,个案研究的剖析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新世纪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还应该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新的发展,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底线和原则;又要吸纳提炼报告文学新  相似文献   

8.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余文秀所著《报告文学写作研究》一书,已于今年三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大量的作品及创作实例,对报告文学作为新闻文学的边缘性文体特征,报告文学的范围和分类,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择,报告文学创作思维的独特性,报告文学的表现艺术等创作理论问题进行了细致具体而又比较系统的研究。全书拓宽了报告文学的研究领域,对一些久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不乏深刻的见解,对八十年代后期我国报告文学的“新潮”写法也有所涉及。全书贯穿作者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既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西部报告文学受社会转型的影响,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政治文化、经济政策、地域文化与报告文学之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考察了新时期以来西部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整体流变。认为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创作之间表现出一种突出的互动关系,研究西部的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西部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各位教授、各位学者、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三大改革开放的方针,带来了理论学术界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一九八八年即将到来、万象更新之际,武汉召开了“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发展态势探讨会”,并宣布“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学生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干部类型进行科学划分,研究不同类型学生干部之间的焦虑情绪、生活事件压力及复原能力之间的差异与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把心理健康与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构建相结合,深入探讨心理健康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精准化培养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针对福州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打造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福州房地产业发展新思路.认为福州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应将海洋文化内涵中的经济特质很好地融入福州现代房地产发展中.以进一步促进福州城市的发展.文章从福州海洋文化内涵中的悠久性、开拓性、包容性以及移民文化等方面,结合福州房地产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极值理论中的广义Pareto (GP)分布,通过对福州地区1953~2013年每日最高气温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得到了福州地区年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以及极端气温的重现周期和重现水平.表明该非平稳的GP模型符合福州地区极端高温的实际态势.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福州温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加强福州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为提升福州城市知名度,福州需要制定温泉专项规划.福州温泉开发的核心在城市中心部.温泉专项规划应列入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并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突出“都市温泉”特色.  相似文献   

16.
福州会展业迅速崛起,在整个海西经济区会展城市排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11年更一度成为海西之首。但随着会展经济的受益越来越明显,厦门、温州、泉州、汕头等海西城市都积极发展会展产业,与福州争抢会展市场,以至于这两年福州会展经济陷入低谷。文章通过选取厦门、温州这两个会展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海西城市与福州在会展市场、综合实力、内部产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福州在发展会展产业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然后利用钻石理论分析影响福州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指出福州发展会展经济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政府、市场、行业协会、企业、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以及机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旨在提高福州在海西乃至全国会展城市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不仅是提升福州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闽都地域文化建设、实现福州地域社会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一环.闽都行政文化的研究以闽都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与闽都地域社会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探讨福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行政特点,挖掘福州行政历史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品质,提出闽都行政文化所具备的商业精神、人文精神、知学重教和传承道统四个特质,并为实现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闽都文化的树立和闽都社会的文化认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因距武夷红茶区径捷,在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成为弛名中外的世界“茶港”。本文拟从福州“茶港”的沉寂与兴盛的原因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福州城市贸易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9.
福州古桥文化是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仪态万千的福州古代桥梁,既展示出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又体现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显示出福州地域文化的巨大创造力。福州古桥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1)闽中桥梁,可甲天下;(2)傍山依水,奇巧险峻;(3)内涵深厚,形式巨丽;(4)闽都沧桑,桥以裁史。  相似文献   

20.
福州人曾以多种方式不断迁入东南亚,他们创建了以同宗、同族为凝聚力的社团,并先后创办了华文报刊,促进了报业的繁荣和竞争。在东南亚的福州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多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一样。随着福州人在东南亚的迁移延伸,闽都文化也在东南亚传播,对东南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