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一种建立在多步计算水平上的CBS-QB3理论方法对光气与氧原子反应体系中生成的中间体之间的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1-trans(ClC(O)OCl)是一种最稳定的中间体构型。  相似文献   

2.
运用一种建立在多步计算水平上的CBS—QB3理论方法对光气与氧原子反应体系中生成的中间体之间的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1-trans(ClC(O)OCl)是一种最稳定的中间体构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p)理论水平上对丙烯与氧原子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及过渡态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振动分析对反应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与丙烯可以快速复合形成多种中间体,然后经历异构化、解离反应生成各种产物如CH3CH2CHO、CH3COCH3、不饱和烃以及H2O、OH、H.丙烯与氧原子反应通道主要有异构化、置氢和脱水反应3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点电荷模型,以平均共价因子N作为拟和参量,考虑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同时以Bkq作为晶场参量,运用配位场理论和完全对角化方法,对Cr3+:(NH4)2·C2O4.H2O晶体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识别,从理论上解释了Cr3+:(NH4)2·C2O4.H2O晶体的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5.
利用泛函密度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CCSD(T)/6-311++G(d,p)水平上对CH3+O(3P)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途径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结构.通过谐振频率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验证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之间的相关性,并在CCSD(T)/6-311++G(d,p)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计算.结构表明,该反应有多个通道,产物分别是H2CO+H,HCO+H2,CO+H+H2和OH+CH2,主要反应通道为c5.这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不定积分的计算是数学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大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很多,常用的积分方法有分解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对某些无理函数的积分的求解通常使用换元法。初学者对形如含a2-x2,a2+x2,x2-a2因式的积分经常按教材的总结一律用三角代换来计算,其实针对不同的题型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简化积分运算,针对如何求以下两类∫R(xn,a2-x2)dx∫,R(xn,a2+x2)dx积分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验测定的相图,运用CALPHAD技术对ErCl3-CaCl2体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和计算.计算出的相图属于简单低共熔型,低共熔点为850.92K,46.0%(摩尔分数)ErCl3,同时优化计算了该体系的液相混合焓和相互作用系数.这些热力学参数对于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的冶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发展的(Finite-basis-size)方法用(B-splines)基在典型的磁化白矮星强磁场中计算了类氢离子He+的离散光谱。涉及到的磁场范围为2.35~2 350 MG。计算共涉及9个磁化原子态,包含3种对称性0+、0-和(-1)+,计算了8种电偶极跃迁的波长、振子强度和跃迁速率。此8种电偶极跃迁分别为1 0+→ν 0-(ν=1-4)和1 0+→ν(-1)+(ν=1-4)。计算结果显示此8种电偶极跃迁的波长均分布在紫外区域,当磁感应强度γ=0.2a.u时1 0+→4 (-1)+跃迁属于弱跃迁。计算结果可作为天体物理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优化。方法:以(2S)-5-氨基-2-(N,N-二苄基)氨基-3-氧代-1,6-二苯基己-4-烯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还原反应、叔丁氧羰基(Boc)保护反应、钯碳还原反应以及丁二酸拆分反应等4步,获得了(2S,3S,5S)-3-羟基-2-氨基-5-(叔丁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正己烷丁二酸盐。结果:合成了高光学纯度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2S,3S,5S)-3-羟基-2-氨基-5-(叔丁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正己烷丁二酸盐(总收率48%,纯度>99%)。结论:获得了一条高效、简洁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路线,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用MP2(FULL)/6-311G(d,p)方法优化了Cl与CH4反应的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高水平方法 QCISD(T)/aug-cc-pvtz计算了单点能,得到两个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82 kJ/mol和165.40 kJ/mol.采用变分过渡态理论加小曲率隧道效应的方法计算了两个反应在200~2000 K的速率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投影壳模型(Projected Shell Model,PSM)方法,计算了99Sr核素的基带能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99Sr核实验上观测到的几条边带的能量,预测了几条低激发转动带.研究表明,99Sr核素基带以及边带的能量在理论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再现,并且对预测的几条单粒子转动带也给出了相应的组态信息以及带头能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的LEPS势能面,初始碰撞能为12kcal/mol的条件下,用准经典轨线法研究了Cl+H2→HCl+H的反应。理论计算了广义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S、k-j′两矢量相关的p(rθ)分布、k-k′-j′三矢量相关的p(φr)分布以及表示产物转动角动量空间分布的p(θr,φr)。结果与有关实验和理论符合得很好,再现了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6/7)<()<(7/8)的解,《云南教育》84年第五期和85年第二期刊登了几种解法。本文谈谈(6/7)<()<(7/8)的所有解,即通解。为了探讨这道题的所有解,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6/7)和(7/8)的两点。从图上可看出,凡在(6/7)和)(7/8)这两点之间所有的点表示的数  相似文献   

14.
金属与酸反应的有关计算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既能考查金属与酸反应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下面结合实例谈谈金属与酸反应计算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云南教育》1984年第5期刊载的零<(,<扣三种解法:(‘,(补韵宁2,(2)6+77+8’(3)二一旦=三 8 7 56 156+1对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很大,这里再介绍一种解法如下。把粤和兽通分,再扩大分母和分子的倍 了匕 961 12二=丝一‘丝-;因为丝名66 112 112 一一48一56 一一6一7数<荔<器,得《篇)<福一如果把分母分子扩大‘“倍,可得默《粼,珊……默)<塑,由于分母、分子扩大的倍数是无限 560的,所以它的解也是无限多的。用通分方法比较分数大小,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还可以把分数化为小数比较,三、0 .857……77。。。,一~*,*,_一…  相似文献   

16.
将六水氯化镨,水杨酸与8-羟基喹啉三种物质一起反应,制得了一种新的稀土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Pr(C7H5O3)2·(C9H6NO)],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推测.在配位过程中,水杨酸脱掉羧基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而酚羟基氧没有配位,8-羟基喹啉脱质子后以羟基氧和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形成螯环.  相似文献   

17.
定义了一种基于正交相遇平衡区组设计(或者广义正交表)的统计模型,给出了二次型统计量及数据的平方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最后,给出了广义正交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化学实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的基础上,设计增加理论计算内容,即用GaussView 5. 0构建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的模型,然后用Gaussian 09W算出反应物总能量和中间体能量,进而算出反应活化能;实验测定是用电导率仪测量反应进程中体系电导随时间、温度的变化,利用实验数据求得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最后将两种方法所得的活化能进行对比。该设计探讨了将实验与理论结合的可行性及实施性,有助于形成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综合化学实验新模式。通过实验,学生既可锻炼实验技能又能掌握相关计算软件的使用,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2/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 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 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3)分别为3.3×10-8 mol/L和3.7×10-8 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白光照明的显色性,利用稀土离子Ce3+、Tb3+和Eu3+设计KY(CO3)2基的白光照明材料。实验中,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Ce3+、Tb3+和Eu3+掺杂KY(CO3)2后的物相结构;利用荧光光谱仪分析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计算相应光谱的色度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KY(CO3)2:Ce3+、KY(CO3)2:Tb3+和KY(CO3)2:Eu3+3种发光材料均为单斜结构的纯相样品;在27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3种样品分别发射出蓝紫色、绿色和红色3种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优化三基色的成分比例,得到色度坐标为(0.37,0.34)的高质量白光,实现光色可调的白光荧光粉的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