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与审美     
宇宙是活的生命。宇宙生命自我展现为万物的生命;万物实现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实现着宇宙生命;体验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体验着宇宙的生命。当我们通过体验万物的生命而体验自我的生命,并同时体验着宇宙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火与万物的生命之火,以及宇宙生命之火在同一个交点上燃烧了。在那一个瞬间,所有生命的节奏韵律在同频共振了。这是对宇宙场与能贯通万物并将万物熔为一体的体验;在这一刻,我们体验到活的生命向大自然的复归,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这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亦即禅宗所谓“空无妙有,瞬间永恒”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成中英教授提出的“本体诠释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他运用自己创立的“本体诠释学”成功地诠释中国哲学的宇宙本体“道”。他的诠释开启了对中国美学本体“境界”的理解。境界即道有显现。中国美学认定的“美在境界”,究其根本也就是“美在道”。道的生命性、有无统一性、关系性、心智性及整一性都通向境界。  相似文献   

3.
李勇著《生命的容颜》一书,从书名上看,像是描写和诉说生命的容姿与容色,其实却是一本美学专著,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示:"审美体验与人生境界探微"。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人生境界则是哲学、尤其是人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议题。在著者的视域中,"生命"一词非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命形式,而是从哲学和美学层面上提出的有关"生命"的范畴。在这里,"生命"所指谓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生命和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生命,它凝聚出来的是"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4.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演进至晚明,出现了尊重人的感性生命和个性的哲学思潮。汤显祖当时对人做过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以宇宙论为这一思考的逻辑起点,认为宇宙是一个自然生化的过程,天地人同质同构在宇宙间产生恒动的生命效应。“生生不已”是宇宙的根本属性,寓于万物万象之间具有绝对普遍性。并以此为根据确立以生命力为本休的自然人性观。主张充分发挥人材化的生命力,创造合乎天性的人生,进入与天道合一的自然人生境界。这种人格理想使汤显祖最终关切人的个性自由这一现实问题。汤显祖的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基本精神上判然有利,而与本世纪初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思潮中思想家的一些思路大体一致。和西方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也有相通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教育目的的选择:从社会化到生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典儒道哲学认为生命是从自然中超升出的天地创造精神,天地以生命为本,天地的根本精神就是不断化生生命,这是宇宙最崇高的道德。人的生命及其蕴涵的生命精神是自然长期进化的最高成果。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是积极地,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或体验来把握。”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它不是指视听、感知具体形象,而是指通过心灵去直觉、去感悟万象背后更深微的存在。意象说溯源于老庄哲学和《易经》,开拓了两千多年来中华审美活动超越再现和模拟、追求生命和宇宙的高远境界的路线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明理与践行     
徐卫红 《中国德育》2007,2(3):45-45
在中国古人看来,讲道德是一种崇高的生命境界。在汉以前,道和德是分开来讲的。道的本义为路,人行之路为道。后引申为人和物所必须遵循的轨道,通称为道。宇宙万物所共同遵循的轨道称为天道,人类生活所遵循的轨道称为人道。德,就是得。得什么呢?得“道”,在自身的生命中体现和弘扬天道与人道。至德之人才能体现至道。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生命美学思想,其要义是把化生万物的生命(及其运动)和美看成是宇宙的本性。作为该书理论体系核心思想的“枢纽”论其本义为:整个宇宙是围绕着由北极星和北斗星所构成的“天枢”(天轴)旋转和运动的,“天枢”是宇宙生命的总根源,也是万物和美的总根源。由于“天枢”所化生的万物其生命是各具个性的,于是万物的生命运动呈现千姿百态.从而使宇宙成为美的世界。这一思想源自远古华夏先民的“北斗崇拜”。由于把人与宇宙都看成是生命有机体,文章著作自然也是如此,由此便形成了把文学著作比喻为生命有机体的思想。这与西方美学史上的“生命之喻”思想是相通的。由此可见,刘勰的生命美学思想不但渊源甚古,而且在世界美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学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生”的哲学影响下,中国诗学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它发于情志,起于兴,成于意境,最终超越有限的生命存在达于无限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1.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学的“中和”特性既体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本真状态,更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既含有哲学意义的生命本体论特征,又汇聚着审美智慧,呈现着深生态意蕴。由“中和”到“致中和”而归位的审美状态是由生态、生命指向艺术与美的辩证生成过程及境界。它能够以人与自然的生态感应与审美体验而铸就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在体悟美与艺术及生态之意味的活泼的生命韵律中,使人以一种圆融无碍的自由精神畅游于宇宙万物之中。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既不同于道家境界,又不同于宗教信仰,而是建基于理性的支撑之上,通往精神自由的哲学信仰之路。天地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它在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中展现出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之美。天地境界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冯友兰以庄子"游"的方式讲儒家"成圣之道",兼有儒家的入世情怀和道家的出世气度,"极高明而道中庸"。天地境界是理性和信仰、信仰和践行的统一,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孔颖达恢复汉人以象数解易的传统,以"元气"①释易之太极。天(阳气)地(阴气)交感,产生了万事万物、人伦社会,二者共同构成了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感应之道遍布于宇宙万物的各个层面。心物彼此感受对方的节奏和生命。人心感万物所生的念虑之情在自然而然的本性的指引下成为审美之情,生生之宇宙由此而成为人情化、审美化的宇宙。  相似文献   

15.
芮瑞 《学语文》2007,(1):35-35
一个民族的艺术之形成自己的特质。与这个民族的宇宙观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中国的宇宙观。即“时空一体、以时统空”是以“气论”为核心的生命哲学的体现。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整个宇宙都被设想为阴阳二气的流衍历程。中国生命哲学以。生命即本体即真实’为基本纲领,时间作为生命的绵延。能示人以宇宙生命的无声节奏;空间作为生命的定位,也因生命与时间相沟通。时空在心理上被统合成为生命体本身。形成一个无所不在的生命之网。  相似文献   

16.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具个性风格的著名诗人。截取冯至20年代的诗歌创作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冯至20年代的诗歌是对于生命与宇宙关系的执着思考。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现世生命的突破与重建,现世生命与宇宙境界的交融。循此可察冯至这一时期诗歌深沉思想意蕴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尊重生命     
人不过是宇宙中细小的尘埃,却蒙受上帝的恩典。环顾世上一切为我们而生的万物、日月星辰,我们怎能不珍惜生命,抑或说——尊重生命。 那么,生命是什么?人是生命,鸟兽鱼虫是生命,花草树木也是生命……  相似文献   

18.
儒家生命哲学虽然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体系,但它具有内在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生命的清晰认识,对道德生命的不懈追求.从孔子的仁学境界,到周敦颐的“孔颜乐处”;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到王阳明的“致良知”.这种前赴后继的追求,蔚为壮观,形成了儒家特有的境界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重要的影响,激励着许多仁人志士以救国家于危难、拯生民于涂炭为终生志向.儒家这种现象和境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流变的“生命显现学”。“生命冲动—绵延”是理解“生命显现学”的最核心概念。绵延是一种生命冲动、生命之流。生命之流总会受到阻碍,每一层阻碍产生一种生命实体,在其最高处的阻碍形成人类。从万物产生的意义上来说,它得益于这种阻碍,阻碍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建构力量。“生命冲动—绵延”在宇宙创生层面、社会建构层面、自我存在层面分别显现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表层自我和深层自我”,以此看来,从宇宙、社会到自我都是一种绵延,一种显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生命宇宙化倾向是新文学最值得注意的命题之一。创造社小说以突出自我意识为表征,以扩展生命时空为策略,以强化主体精神为目标,将个体生命置放在宇宙这个宽阔的时空中,去展现其存在、追求以及价值。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契合,生命体验与社会体察的交融,生死界线与生命境界的言说,拓展了创造社小说生命宇宙化的思考空间。生命宇宙化在创造社作家那里,是一种生命的自然性境界,彰显了个体生命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