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在写作活动中作用显著,尤其在材料作文中尤为重要。要让材料作文“有感而发”,“触类旁通”,达到《文心雕龙》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写作境界,脱离联想,是万万不可的。  相似文献   

2.
看图作文如何“联想”作文教学导向ZUOWENJIAOXUEDAOXIANG山西/张崇善看图作文需要联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有了联想能力,写作时就能浮想联翩,思路开阔,写出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必须从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开始。一、启发联想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由“鸽子”联想到了”和平”;由“中秋赏月、家人团聚”联想到“为保卫祖国而守卫边防的解放军战士”等,这种联想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出示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让学生经过联想,从中找出事  相似文献   

5.
学生作文,常常苦于思路闭塞,没啥可写。解决这个问题,秦牧以为应“发挥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联想的形式颇多,诸如类比联想、虚实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点面联想,等等。我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重点学好用好前两种。一、类...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想像的一种,就是依据某个事物的某种特征,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例如,著名作家夏衍看到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不禁想起“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就属于联想。(见《包身工》)人们在作文过程中的想像,经常运用和主要运用的就是联想这种方式。下面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一、相似联想法。相似联想,就是依据某一事物的某种特征,去想到具有相同特征的另一事物。这是人们想像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相似点不同,它又分为“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和“质同联想”三种方式。1.依据事物相互间的外形…  相似文献   

7.
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到的事物就是储存在记忆里的事物。它把所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所想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文章里写进了联想,就可以使文章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充分表达,使文章更形象、生动,中心明确。大纲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指出:逐步做到要有“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重视了如何用联想法描写事物的序列性片断训练。一、相似联想观察时找出两种事物在形态或性质上的相似点,用比喻手法写。如第十一册《草原》一文写草原上的河时有句话:“…  相似文献   

8.
联想能打开作文的思路,使文思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想得深远,想得宽广。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所以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最基本的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接近联想指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中秋赏月,由家人的团聚想到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想到为保卫祖国而抛妻别雏的边防将士。这是时间接近联想。清晨,漫步在乡间小道,由今日农村的繁荣景象,想到旧社会农村的凋敝,想到“四害”横行时期的折腾,这是空间接近联想。而类似联想指的是一件事物的…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联想在作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运用得当,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表达生动、形象,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作文中,应该怎样去联想呢?下面结合课文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一、相近相关联想法。即由某一事物去联想与它在某一方面相关或相近的其它事物。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由看到水绿联想到翡翠,使人们对水绿有更深刻的印象。又如,我们看到天上的彩虹就会联想到江河上的桥梁;由看到照片,会联想到照片的来历及“我”与照片上的人的友谊等。…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一种现象想到另一种现象的思维过程.运用联想,常通过“相关联”、“相类似”、“相对比”等手段,把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或积累下来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或具体问题联系在一起,得一个更深刻、更形象生动的认识,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具备了联想能力,就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回忆起与某人、某事相关的内容,作文时既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使作文的材料更丰富,还能使所写的内容更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人们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联想并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人们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联想并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有许多心理活动,其中联想与可逆联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活功。联想与可逆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这样讲,如果小学生没有联想,就不能掌握数学知识;没有可逆联想,就根本不能发展思维。联想是指学生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若用“A”表示“一件事物”,用“B”表示“另一件事物”,用“→”表示“联想”,我们就把“A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学生从作文恐惧症中解救出来是语文教师的研究之重。我在教学实践中 ,几经探索 ,摸索出了“物意”联想作文教学法 ,变刻板陈旧为信马由缰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自由表达 ,让他们在“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境界中激发创作灵感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  一、“物意”联想作文的内涵及依据什么是联想 ?简单地说 ,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触发而想到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它有多种形式 ,如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联想是一种常…  相似文献   

15.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它作为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方法,贯穿于作文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联想就像一团发酵剂,一下子扩大了作文的思维空间,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思路开阔。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善于浮想联翩,让联想成为你作文成功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训练联想能力调动作文材料和县香泉中学丁先成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作文帝遍存在材料贫乏、陈旧,甚至文不对题的毛病.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便能医治这一病症,提高学生调动作文材料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运用它来调...  相似文献   

17.
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工大附中陈峰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没有联想与想象便没有文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联想能力,我将它分为三类作训练。一、同向联想。同向即由这一事物到另一事物之间的想象飞跃是同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想象力培养甘其勋一、联想力的培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相关的事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方式,联想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冬天到了”想到“春天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泛和灵活.“联想”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五种主要联想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考来临,可是应试作文这一关实在难以攻克,那么,面对高考如何才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来呢?我想从联想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一、类比联想类比联想即由一事物或一事件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或另一事件。如我们都知道曹植的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