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记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虽然这种现象最早在运动竞赛中被发现,但在各种考试中,尤其一些关键性的大考,也会在一些学生身上出现,造成水平发挥失常。  相似文献   

2.
<正>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  相似文献   

3.
“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他却在正值自己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因此,人们以这位运动  相似文献   

4.
"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即用"克拉克现象"来形容运动员在大赛中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运动健将,从1963到1968年曾连续17次打破六千米和一万米的世界记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正处于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出人意料地发挥失常,与金牌失之交臂,因此,克拉克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失败者"。后来人们便以"克拉克现象"来形容在体育竞技  相似文献   

6.
每一年的高考都会有一些平时非常出色的学生发挥失常,考不出应有的成绩而留下诸多遗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问题。本文对奥运会上出现的“克拉克现象”科学归因并从中总结教训,对高考备考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记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8.
远离“克拉克”现象———考试怯场心理的预防澳大利亚长跑健将克拉克,在1963年至1968年曾多次打破世界纪录,他在自己的运动巅峰时期曾经历过两届奥运会,然而都因发挥失常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在重大比赛和考试中的失常现象,叫“克拉克”现象。“克拉克”现象也叫“怯场”,在复习备考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同学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克服各种怯场心理,避免前功尽弃。1.保持积极良好的自我认识。考生要客观地分析高考模拟考试成败的原因,特别是要多跟老师交谈,多从主观上找原因。考生要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声乐表演中歌者发挥失常的情况屡有发生,这种现象即“克拉克现象”。文章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它的形成原因,并对它的解决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激烈的竞争场上胜负局势往往复杂多变难以预测,但一些本来具有很强实力、训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确实也常常会在赛场上出乎意料地失败,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往往令人费解、惋惜.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成为各国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第28届奥运会中“克拉克现象”的出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克拉克现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记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2.
在高考备考期间,我们总会经历大大小小各种考试,其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题型明明做过,但当考试中再次遇到这种题型,依旧会出错;明明平时成绩不错,可在正式考试时,就出现发挥失误的情况,无法考出理想成绩.这是为何? 事实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克拉克现象",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吧!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克拉克现象",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导致比赛失常的现象。罗·克拉克是1960年代世界著名的长跑选手,他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然而,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他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1964、1968)均未登上冠军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并且,在两届奥运会年他的最高成绩都大大超过了奥运会冠军的成绩。因此,克拉克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失败者",研究者也借用"克拉克现象"来研究最优秀选手大赛失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克拉克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长跑选手,他在1963年到1968年间曾17次打破5 000米和10 000米的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连续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均与金牌失之交臂,仅获得一枚铜牌。因此,人们就以这位明星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考场如赛场,不少优秀考生同样也存在着"克拉克现象"。在比较重要的考试中,他们一进考场就心跳加快,头脑发晕。  相似文献   

15.
有些平时体育成绩相当不错的运动员,到了重大的比赛上,结果连决赛圈都进入不了,体育界称之为“克拉克现象”,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克拉克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他从1963年到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  相似文献   

16.
一、“克拉克”现象的由来 克拉克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长跑选手,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然而,正是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他参加的两届奥运会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并且,在这两届奥运年他的最高成绩都大大超过了奥运冠军的成绩。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或比赛失常的现象(即“克拉克”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在地理高考中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每次考试都有考生出现反常:明明有实力,却偏偏落榜;平时训练状态很好,考场上就是发挥不出,几年辛苦,付诸东流。这就是考试中的“克拉克”现象。  相似文献   

19.
罗·克拉克是上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长跑选手,他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然而,正是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连续参加两届奥运会(1964、1968)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尽管他在两届奥运会年期间创造的最好成绩都大大超过了奥运会冠军的成绩。后来人们就把这种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叫做“克拉克现象”。这种现象在北京奥运会上同样未能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