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课程思政旨在萃取体育课程中固有的德育元素,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内隐地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以达“育体明德”之目的。体育课程思政学理内涵的本质是寓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于体育课程之中,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等德育元素隐性地与体育课程相耦合,动态统整个体“私我”与“公我”品质实现“修体明德”。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推进落实首先须明确“形而下”的问题,遵循“技能”与“道德”的形成规律,方可实现“工具理性”与“德性伦理”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知识、技能的道德性运用。为此,需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动力机制,消弭其落实路径中的羁绊;重构教育要素,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依据学生共性与个性差异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多措施并行,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完善新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技能;选择适当反馈方式营创温馨、和谐、进取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依其身、心特点建构“体育技能体系”与“道德价值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是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是知识的社会协商,个体在合作中获得知识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形成势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带来新的思考: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获取信息的指导者,从传统教学的中心、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行动研究为知识建构提供了现实平台,使得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和深入成为可能。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能够系统地深化教学实践,获取并丰富“实践中的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关照下合理构建和深化“关于实践的知识”,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究———发现”教学指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动机、促进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其基本理念包括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反思交流五个基本阶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独立的个体主体 ,个体主体的形成从其经济条件来讲 ,要求人作为主体必须具有独立的经济人格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及生产过程充分实现社会化 ,而社会化的最终标志又是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回归到社会主体即人民手中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追求的社会 ,这样的社会只能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均有产权 ,都是有产者的基础上。因此公民产权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社会主义社会应是“公民产权本位”的社会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同步地建构“市民社会”和市场机制 ,必须同步地建构“市民社会”个体主体的所有者身份和交换者身份 ,必须同步地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为实现“确立新理念、走进新课程、建构新课堂”,我校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启发性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一、什么是“启发性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是人类天生就有的一种本能,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但中学生科学认识的层面较低,探讨研  相似文献   

7.
保罗·康纳顿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能和个体一样具有自己的记忆,并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实现其保持和传递。仪式体育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追忆和习得族群文化、信仰、社会风俗、社会规范、族群技术、族群历史等知识的“场域”,在反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这些知识成为了他们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由仪式的渲染和社会的建构成为了族群共享的记忆。从本质上说,仪式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以身体实践为基础的,是一个体化的过程,通过体化实践社会记忆得以在操演者体内沉淀,并以此实现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往往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蔽,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仅提倡合作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鲜明地确立起培养学生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真正实现合作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9.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法,即利用一些有效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究动机,通过合作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推动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该教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0.
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个体中的实践知识,具有不可言性、个体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隐性知识是学生职业能力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隐性知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模式有: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师徒制"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才,使人完善,“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与教育及教育学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根源在于知识经济主导的信息社会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活动课程”的提出,对20世纪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型的必修课程,因对其理念与价值解读的偏误,导致它在目前实施过程中凸显不少问题。借鉴杜威活动课程的某些观点对其予以审视与诠释,有助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以融合经验、问题探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建构知识的平台和培养反思能力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盲校语文课程资源单一;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缺乏;语文教科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离,建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现实呼唤。由此,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出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理念和设计思路,建构了盲校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这些年来,该研究给学生和教师成长带来了有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中开展了实施自主+合作+实践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加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在探索和实践中,应注重在教学中贯彻自主的理念、合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要素来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着重介绍以此理论为指导,教师在物理教学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学习过程最优化,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好教师”角色建构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小学教师角色实践和探索的终极目标。基于对课改理念变迁、一线教学经验及教育发展追求的研究,积极走向公共性是新时代“好教师”角色建构的根本向度。在课程变革语境中,考察三个课改时代的理念变迁发现:“好教师”经历了从“知识人”到“对话人”再到今天“公共人”的流变过程。在教学活动语境中,一线优秀教师成长经验也证实:“好教师”群像表现出积极走向教师角色公共性并涵盖其自身个体性的成长特点,既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也包括人格、精神、心灵,甚至生命。在教育发展语境中,新时代“好教师”成长需要追求鲜明的公共性内涵,包括公共意识、公共责任、公共精神等。  相似文献   

17.
体育"合作学习"结构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可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本文从什么是“合作学习”和其结构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运用的阐述 ,来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在最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还过多的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育。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建构与双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还应用较少。因此,结合中职英语教学实际,将合作学习理念引入到中职英语教学中来,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英语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然后就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体育促进发展”(SFD)是近年来国际主流社会密切关注并大力推行的理念和体育实践,将体育作为一种“催化剂”与其他非体育活动项目结合以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目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考察“SFD”理念提出的背景依据,剖析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框架,归纳“SFD”的研究议题与发展趋势。学界主要从教育、残疾、性别平等、生计、健康、社区发展、发展与和平7个议题展开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研究,关注儿童、青少年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积极发展,通过体育和体育赛事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身体活动不足或高风险人群提供一个健康促进的发展平台,探索体育对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讨论体育活动对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强调体育促进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外交合作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SFD”理念可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带来的启示,认为“SFD”理念为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参照,为我国体育政策的制定和项目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为推动体育国际话语理论体系建设及体育学术创新提供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类认识的本源问题和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不难找到答案.从群体或宏观的角度看,人类认识活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从认识的具体过程看,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动的反映).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就个体认识来讲,其认识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对此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被称为图式建构说.为探索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此学说作一评述.一、图式建构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