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2.
否定是英语中应用广泛的语言现象,主要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由否定词no、not、nothing等词以及含有否定意义的前缀和后缀(un-、-less、dis-、il-、mis-)的词直接表达否定意义;另一种是由形式上肯定,而逻辑上否定的词、词组或含否定意味的句型构成,委婉、含蓄地表达否定的意义。本文通过一些词汇、短语、句型的分析,介绍英语否定含蓄表达的几种方法。一、否定隐含在不同的词类中1.名词和名词词组。如:failure(失败)、absence(缺席)、ignorance(无知)、Greek(…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辩证论中,除了对立统一原理,最具哲学方法论意义和哲学价值论意蕴的莫过于否定之否定原理了。然而,长期以来,哲学“原理圈”,不仅对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理解存在着种种偏差与误解,而且,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方法论层面,也有着种种欠缺与疏漏。在拙文《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中,我们已经基于“实践-辩证理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崭新范式,讨论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对象、实质和主要内容等①。本文试图继续遵循“实践-辩证理性”来讨论由否定之否定原理转化而来的哲学方法论。一、否定之否定具有宏观总体性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农民经过“农民-农民工-农民”两次身份上的否定回到农民本身,来谈“否定的否定”的现代意义。根据恩格斯“否定的否定”辩证法的基本阐述原理,具体论述两次否定的过程中农民工产生的原因、农民工的产生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遂对其第二次否定。  相似文献   

5.
反证法是从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推翻原先的假设,从而证得命题结论成立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否定-推理-矛盾-肯定”。 否定-即通过假设原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来否定原命题的结论。 推理-从原命题的条件和假设出发,进行正确的推理。 矛盾-推理的结果导致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或明显事实相矛盾,也可以是自相矛盾。 肯定-矛盾产生的根源是由假设所引起,因此假设是虚假的,从而肯定原命题结论正确。 反证法的关键是能否正确提出命题结论的否定命题。对于初学反证法的同学,有必…  相似文献   

6.
以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为依托,许多学者认为他的否定是排斥任何同一与和谐的纯粹的否定。实质上,无论从阿多诺理论的基石-怀疑,否定和想象来考虑,还是从理论的核心-人道主义来探询,他的理论都是不和谐的因素和同一的基质的。阿多诺还把最低度的和谐作为他理论和思想探索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7.
赵龙武 《教书育人》2000,(12):36-37
肯定与否定是人们逻辑思维中彼此对立的一对概念,截然相反,不容混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否定概念的形式和手段,英语也是如此。有些英语的否定句如果按照汉语的习惯去推敲,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乃至误会。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英语中否定的若干特殊形式进行分类、陈述和对比。 一、双重否定与重复否定(Double Negation and Re-peated Negation) (一)在一个句子中两次运用否定手段,可能是两个否定词否定同一个单词,或是一个否定词否定别一个否定词的时候,就构成了“双重否定”,…  相似文献   

8.
原始美术符合设计基本属性和特征,应当被视为原始的设计。因此,一切“纯美术”作品都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设计”。在艺术发展史上。“原始设计-纯美术-现代设计”经过了漫长的流变进程,符合否定之否定客观规律。本文试对此命题做抛砖引玉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句法中的暗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否定句是通过使用否定词(即在句中插人否定词,如not,no,never,nobody,nothlns,sel-oom,little,few,hardly,scarcely等)或使用带否定意义的词缀(如in-,im-,un-,il(l)-,dis一等)而构成的.这一点均为大家熟知,但还有一类否定句则是通过暗否定(C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二)李经纬二、动词的式动词为反映说话人的态度而发生的语法形式变化,称之为动词的“式”,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式”有以下几种:(一)否定式动词词干之后加附加成分—ma-/-ma-构成否定式。例如:uorqopsl...  相似文献   

11.
从乐观、高调的全方位接受到悲观,低调的独立审视,陈独秀前后两个时期的民主观念为20世纪思想史写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资源,将陈独秀纳入精神文本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走近民主,更要提防民主。  相似文献   

12.
李石曾是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生活四个主要方面建构了其理想中的无政府主义,他这种思想经历了正统的无政府主义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义思想时期,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选举思想,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选举思想构成,具有丰富内容,涵盖了民主选举的所有主要方面。要以中国马克思主义选举思想为指导,认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发展”的思想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充满活力”的和谐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充分表达了邓小平理论蕴涵的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6.
民初旧的封建专制被打破,而新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又因民主基础薄弱无法建立起来,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袁世凯在政治上专制集权,同时推行一系列具有现代导向的行政改革,使中国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时期;在经济上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迎来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教育化方面,鼓励现代教育化的发展同时用传统化整合意识形态,使教育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洪宪帝制前袁世凯的这一统治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是具有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的教育理念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由封建向民主转型的过渡时期,袁世凯推行兼有现代与复古双重特点的教育理念及政策。一方面,重视现代教育,以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行复古尊孔以整合失范的意识形态;契合了民初中国民智未开、实业落后、价值失范严重的现实国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同时又不能否认复古尊孔有为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毛泽东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开创者.邓小平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推进者.他们分别在政治思想、制度安排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促进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它的两次嬗变对社会民主主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民主主义受到自由主义的全面侵蚀。社会民主主义开始摸索一条在强大资本主义环境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罗莎·卢森堡民主思想独特而深刻,主要观点包括: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健康的公共领域等。这些思想重新解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