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来嫒  纪燕 《英语广场》2020,(13):36-39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是生态话语研究良好的语料来源。结合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以及语料库研究方法,按话语表层架构-深层架构的分析步骤,发现其代表性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各有4种。由表层架构激活的深层架构即价值观主要包括:绿色发展观、生态经济观和生态民生观。此外,本文对架构策略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生态话语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16年《经济学人》关于社会法制方面的报道为语料,运用MIPVU隐喻识别机制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原理,识别并归纳了语篇中的隐喻性架构,再运用架构理论对语篇中的隐喻架构进行深层分析。研究发现,表层架构上,各隐喻性架构的使用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深层架构上,外媒对中国婚姻和生育政策、老龄化问题和城市化进程方面的评价与报道多为消极,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体报道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用隐喻架构理论和美国两党道德模式分析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理解政治话语,剖析政治演说中蕴含的深层内涵。通过对布什与奥巴马国情咨文关于税收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发现布什主要使用了两个隐喻性表层架构:旅程架构和财务管理架构;奥巴马主要使用了三个隐喻性表层架构:旅程架构、商业架构和灾难架构。在架构的使用上,布什能够使用更加恰当的架构来强调共和党的执政理念,并使用能够能激起人们不满的架构来评价民主党,而奥巴马更加容易陷入共和党的陷阱,减弱了其演说的接受度。政治家在其政治演说中智慧地使用词语驾驭架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也是人类认知的模式之一。谚语具有隐喻性的特点使人们对其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喻理论的帮助。本文以认知隐喻为理论框架,以壮泰隐喻性谚语为切入点,分析了壮泰隐喻性谚语的认知性、普遍性和民族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ICM(理想化认知模型)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被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文本理解的研究中。以文本理解为基础,创新性地将ICM理论应用于隐显翻译中,指明隐显翻译研究不能局限于表层的语码转换研究,而应深入到探知其认知本质,挖掘文本的“物境”、“情境”、“意境”和“象境”。通过ICM理论在隐显翻译上的创新应用,为ICM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空间,并为隐显翻译探索了一条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认知隐喻理论是近年来隐喻研究的重要派别之一,主要从人们日常的认知思维角度研究隐喻性话语。本文围绕隐喻思维与隐喻性话语的关系,从原始人类神话思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从思维和言语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思维是在隐喻性话语中实现出来的观点;最后,简要论述了作为日常思维实现的隐喻性话语的表达与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菲 《英语辅导》2011,(3):78-81
文本阅读理论揭示了阅读中的认知、记忆和逻辑推理过程,对语言学习和文化建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现有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条件下,通过解构文本阅读过程,分析文本中的词汇选择、语境、体裁安排等,有助于解析跨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从而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孙红梅 《考试周刊》2007,(22):34-35
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语言教学是当今隐喻研究的七大主题之一。隐喻的认知观和语言的隐喻性使得隐喻研究的各种成果应用于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本文在简要阐述隐喻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词的理据、一词多义、词义变化、词义的理解等方面讨论了隐喻的认知观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和学习在本质上都是隐喻的,这为隐喻认知理论在语言学习包括二语学习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习得、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隐喻性表达的学习等三个方面可以有效促进以汉语为母语背景下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即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隐喻和转喻理论,立足量词语料库,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汉英身体名词作量词的认知机制及其搭配原则的异同。研究发现:第一,汉英身体名量词都存在隐喻性和转喻性的认知聚焦方式;第二,汉英身体名量词的隐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主要有外聚焦和单聚焦两种;第三,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转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主要表现为部分聚焦和容器聚焦两种。  相似文献   

11.
石磊  刘著妍 《海外英语》2011,(10):214-215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性复合词,但他们在隐喻构词方面的差异给翻译理解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为了探索汉语隐喻性复合词翻译新视角,该文首先阐述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影响,指出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其源于文本的最佳关联这一原则,然后探讨了汉英隐喻性复合词的基本类型及现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语隐喻性复合词的常见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理论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遑论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实践。隐喻本应是比较文学研究自觉的方法论选择,因为在隐喻自身理论发展进程中,突破了原初的修辞学范畴进而成为认知手段,并且最终达到隐喻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隐喻化的程度。汉字天然地具有丰富的隐喻性,汉字的字形、所蕴藏的中国文化含量、所能激发的思考空间,是汉字丰富的隐喻性的体现。法国诗人保尔.克洛岱尔和维克多.谢阁兰受汉字隐喻性的启发,创作了同样具有隐喻色彩和极高艺术价值的诗歌,成为法国诗坛上中西合璧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是现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系列Ⅱ欣赏类的课程。英语文学阅读因其具有思维培养的价值取向而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结合,形成"输入文学文本—激活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操作思维活动—表征文本意义—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课堂教学架构,是基于思维过程来研究学生英语文学文本解读新认知结构形成与思维能力发展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架构不仅突出学习者对英语文学文本意义的分层次表征,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层次思维操作活动使学习者在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中发展各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自身特性。语言的这种隐喻性来自于认知的隐喻性。语言的隐喻性,具体表现在词语产生的隐喻性、词义发展的隐喻性和语言运用的隐喻性上。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关于翻译错误的概念和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分析了山东省景区概览性旅游文本汉译英问题,其现有译文普遍存在着语用、语法、文体和文化信息处理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与目标读者认知世界中语言、文化等百科知识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产生冲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旅游文本汉译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隐喻理论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十分独到的认知视角。通过词汇的定义,隐喻概念的发展、特征以及分类等方面的探讨,从构词和语义两个角度进一步就英语词汇的隐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隐喻方式在语言词汇习得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李新姣  马玲 《考试周刊》2010,(3):108-109
在外语学习中,隐喻能力的培养一直未得到学习者和教授者的真正重视。本文就从认知角度的隐喻理论出发,解释隐喻性语言,以培养学生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使用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隐喻将已知概念和未知概念联系起来,使语义的扩展和演变得以实现,而始源域和目标域里概念之间相互交织的联系,又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概念场。隐喻性词汇的教学应该从隐喻性词义生成演变的特点和隐喻词义的认知框架出发,推进学生对隐喻性词义的深加工,从而使隐喻理论在词汇深度教学中获得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研究。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人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Forceville(200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全部或主要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表征的隐喻。本文在分析图像隐喻过程本质的基础上,选取国外时政漫画为研究材料,以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其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机制,阐释了时政漫画通过各种不同的意象组合方式来实现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合成,从而使作品产生引人注意、出人意料或唤起共鸣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隐喻性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性是语言的自身特性 ,来自于认知的隐喻性。语言的隐喻性 ,具体表现为词语产生的隐喻性、词义发展的隐喻性和语言运用的隐喻性。从语言的隐喻性出发 ,探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而说明隐喻思维能力与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一样 ,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