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当下报业的生存环境可谓是"微"机四伏,莫道"微"不足道,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无"微"不至的"微"时代,既包括了传播媒介的改变,采取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动漫等碎片化的形式,也包含了日益碎片化的个性化"微"需求内容.面对微时代,破解报业"危"机的或许就是"微"机,要好好把握微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把微当作策略和机遇,借助微的形式推动报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有的手术已经不用开膛破肚,用微创手术即可完成;百十来字的微小说大受追捧;与此同时,微信、微电影、微话题、微访谈、微直播、微支付、微消费等等一系列词语开始大量传播,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更是把"微能量"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媒体悄然推出"微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微信、微博等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催生出了不同以往的微时代现象,以往的大众传媒已经无法像往常一样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媒介已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是一种解构性质的传播媒介形态的跃迁。i本文以报纸业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基于新媒体指数的数据,通过WCI(V11.3)微信传播指数的指标属性,来对报纸传统媒介在微时代下的影响力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传统媒体在新媒介文化背景下的建设、可持续性发展、传播影响力做出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摄影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的呈现形式直观、形象而真实,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思想性和导向性功能。随着微博、微信的盛行,特别是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微时代"催生微摄影,目前,一场数字化的变革正在新闻摄影事业中如火如荼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实现人际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文章从微时代读者需求特点出发,在开展嵌入式的个性化微服务、导读微服务、"真人图书馆"服务、微博链接服务、数字资源推介互动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微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把我们带入一个无法抗拒的"微传播时代".微传播时代改变了信息交流的方式,对政府话语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如何正确使用这把双刃剑拷问着政府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基于微时代下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构建,通过分析微时代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构建的基础,探讨了构建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流程,旨在为图书馆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汤集安 《青年记者》2013,(12):23-24
如果一部剧、一个栏目、一次活动,在当下能够提供受众耳熟能详的热词或话题,就会带动微力量的关注和集聚。如今,很多消息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微博或者微信快速发散和传播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懒得到门户网站上去浏览新闻了。当今时代,已经是一个进入移动传播的微时代。我觉得只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营销、微电影、微招聘、微小说等应运而生。尤其随着电脑网络的逐渐普及,手机网络用户的广泛化,"微时代"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而传统媒体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使传统媒体在"微时代"的环境下良好运转,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陈冰心 《视听》2018,(6):144-145
微文化依赖人际互动而产生,它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形式,更是一种与主体相契合的艺术表达和审美理想,人们对于自由精神与个性表达的追求也充分展露在微文化当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微文化借助新型技术装置,塑造了独特的微文化时代,构建了全新的网络生态系统。微信公众号即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一角。将"策展"的概念应用于微信公众号,探究"策展"的内涵与演变,在当下微文化畅行的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传播"时代,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人际沟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微传播"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行为产生的正负效应,并提出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已经势不可当地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视等一大批带着“微”字头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蔓延,继互联网之后,掀起了一场对传统媒体包括纸媒的二次革命.传统媒体包括纸媒将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又如何与时俱进地探索出独特的生存之道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微时代下纸媒的比较优势,分析了纸媒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揭示了纸媒在微时代下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对纸媒的长足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辉 《晋图学刊》2014,(6):36-3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各种"微"事物应运而生,改变了这个时代我们的阅读形态和文化传播方式,给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提出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中引入"微"理念,分析了微服务的"微"特质,并从微服务体系、个性化微导读、学科微服务、微宣传和微书评等五个具体实践中详细阐述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微"策略,以实现微时代用户的个性化、特殊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的城市微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已经进入到以"微"著称的新阶段,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网络应用正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城市文化传播要应时而上,见微知著,利用新事物,把握发展机遇。城市微传播的概念及典型代表1.城市微传播城市微传播指城市文化在微传播时代的传播。城市文化的概念比较复杂,学术探讨往往会把它具化到一些具体的研究对象上。本文采用《中外城市知识辞典》中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包括物  相似文献   

16.
微信、微博在当下已经成为公众应用最为广泛的即时通信软件,档案机构可以以微信、微博及其相关功能作为载体,开发信息服务平台。由于其投入资源少,搭载于微博、微信等其他工具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微平台。探索微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运用现状及优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档案事业与时俱进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媒体时代"是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代表,以微内容的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为传播方式,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普适性的时代。本文从微媒体出现、微内容生产、微传播涌现,到微产业萌生的时代现象入手,通过对四个传播关键词的分析释义,勾勒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微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网络传播方式下高校真人图书馆微服务的调查,分析了微媒体时代高校真人图书馆微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双微”平台的高校真人图书馆微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微时代"背景下,微博以及微信和微视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微"开头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传播时代,基于互联网客户端的快速扩展,使其逐渐成为当下的主流传播模式,而且向各领域渗透。新时期读者的阅读习惯发展了变化,更加趋向网络化,而且新闻阅读状态碎片化现象严重。本文先对微传播背景下的报纸编辑工作新挑战与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报纸编辑思维,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锦 《出版广角》2015,(11):90-91
网络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加大,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微"型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体育营销手段也层出不穷.本文基于微时代对体育营销的影响,通过总结微时代下体育营销手段的作用及特点,分析了微时代下体育微博营销的优劣,最后论述了体育营销手段在微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