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近代汉语被动句,先根据有无主语进行分类,分出“有主语被动句“和“无主语被动句“.然后根据受动者出现的次数,对有主语被动句作第二层次的分类,分出“受事一现被动句“和“受事二现被动句“;同时根据有无受动者,对无主语被动句作第二层次的分类,分出“有受事无主语被动句“和“无受事无主语被动句“.通过这么两次两层次的分类,近代汉语被动句的句式就形成了系统,具备了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解决古汉语中被动句式难以识别和处理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章从古汉语语法实际出发,在分析古汉语语料的基础上认为,无标志被动句是古代语言中的客观存在,不应否认它作为被动句的真正性质,这种被动句中的及物动词不仅能带宾语,而且宾语的类型还比较复杂,进而对似是而非的无标志被动句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用被动句表达,只不过使用形式要比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复杂得多,这些被动句式往往会成为阅读文言文的障碍,所以,在古汉语的的学习中,应特别注意这些特殊句式,掌握其用法特点,对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和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本文主要是从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方面来探析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实际上,被动句是叙述句的一种,被动句之所以被归为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是因为句中的主语受到了动词谓语的动作支配和干预。古汉语中的被动句有两大类型,即有标志的被动句和无标志的被动句,本文针对以"于、为、见、被"为标志的被动句的使用策略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当代英语被动句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言语交际中英语被动句因其特定的语篇、语用及修辞功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动句的分类(分别依据被动句的结构特征和是否带有施事)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1、Be-型一般被动句占据了绝大多数,其次依次为Be-型复杂被动句、Get-型一般被动句和Have-型复杂被动句;2、无标志被动句是英语被动句的常规形式。施事可以是专名、不定的名词词组、非生物性名词词组,同样也可以是动名词和从句。专名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相似文献   

8.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9.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旬,又叫意念被动旬。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一直是语法学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对被动句的认识,汉语语法学界还存在较大分歧。本从功能角度对被动句的研究作了回顾,认为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虽然对汉语被动句的研究有颇多贡献,但由于将句法分析和意义分析割裂开来,因而未能真正找到被动句研究的出路,更忽视了对无标志被动句的研究。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句子的功能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初创阶段,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尚需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贯彻。  相似文献   

11.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调解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类型、运行机制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训释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训诂材料的主要形式在于训释,其训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要的训诂学论著中学习并且归纳基本的训释方法,从分类的角度简述对于训释方法的理解,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典籍分类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且是中国传统知识系统向西方近代知识系统转变之重大问题 ,是中国知识系统在晚清时期重建之重要体现。所以 ,以杜威十进分类法替代四部分类法之过程 ,既是将四部分类体系下之典籍拆散 ,归并到十进分类体系的各种学科门类中之过程 ,也是将“四部”知识系统整合到西方近代知识系统中的过程。正是在典籍分类法之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中 ,“四部之学”逐渐被分解、消融、整合到以学科为骨干的近代新知识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散文若干焦点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古代散文的总体特征、古典散文的分类、中国散文史的分期和发展规律,近二十年来,有许多学者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宾语前置和焦点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马氏通》开始,对此讨论就比较热烈。近年对宾语前置的性质做探讨的,比较突出的是石毓智、徐杰等,他们认为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表达焦点的一种类型特征。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对宾语前置的分类、性质、发展阶段等进行回顾与分析,探讨了宾语前置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从焦点性质和句式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宾语前置应该分为两类三种,即陈述句类和疑问句类,陈述句类内部又分肯定句类和否定句类;宾语前置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各阶段还有内部的不平衡,疑问句宾语前置的规则最为严格,其次是否定句,再次是肯定句,不平衡的原因是因为否定句受到肯定句的类化,而疑问句受到的类化则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疑问句和肯定句不属于一个大类。最后,对以前宾语前置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纠正了一些与语法事实相悖的看法,并对更深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英译和跨文化阐释,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在西方思想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节选该书关于《诗大序》中两段文字的翻译和阐释,讨论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通过详细地比较和对比,找出英译中国文论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对中西文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事中国隐逸文化研究者历来代不乏人,有关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的言论也很不少。然而.基于笔者个人对中国隐逸思想的理解,对前人的相关言论总感到不慊于心,因而在此提出一些个人新见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中的用途也是相应确定的,但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不仅常见,而且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在名中充当谓语或状语中,其词性即发生变化,活用如运词,形容词或副词,其活用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作动词,其活用规律有八种;一是用作状语,其活用规律有三种。  相似文献   

19.
始于四世纪的中国传统音韵学对语音的分类方法与现代音系学中的区别语音的二分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我国古代的音韵学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区别特征给语音分类了。文章对布拉格学派的区别特征理论和中国传统音韵学中的区别性特征理论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语文课程”的提法内涵丰富,厘清其内涵,澄清相关认知误区,有利于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语文课程的实施质量。第一,“传统”强调文化贯通古今的特征,“古代”则是时间维度的分类结果,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有可能造成育人目标的偏颇并使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局限。第二,“优秀”是传统文化的成分而非标签,传统文化教育要关注文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第三,“进语文课程”兼具增量、提质两种意思,当务之急是找准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重要交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中高考相关命题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