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教育界人士和高中生对现行高中语文课本课文选取的看法,以及本人对课文的审视,可以发现现行高中语文课文选取存有下列问题:1.关注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够;2,政治思想性过强;3.时代气息太淡;4.关注社会的视野不够开阔;5.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反映有欠全面、客观。对于课文选取存有问题人们可以说没有多少异议,但对于这些问题的危害人们的认识却是或多或少、深浅不一。那么,课文选取不当有无危害?危害是什么?大不大?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尤其是语文教科书,从来都是面对广大的人群,直接影响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其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久、程度之深,古今中外没有什么书籍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最具普及性的读物也是望尘莫及。”[1]而我们知道,中学语文课本主要由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四大块组成,其中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基本围绕课文系统来设定,因此,语文课文的选取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文选取较以前有较大发展并逐步完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如尽人意之处,对于课文选取存在的问题虽已有很多人予以揭示,但总的看来…  相似文献   

3.
戏剧有序幕,小说有前言,语文教学中的起始课有导入课文的环节.课文导入得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习课文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正如古人云:引而不发跃如也.那么导入课文有哪些方法呢?当然是因课文而异,无统一的模式,但悉心研究一下,以下五种方法也许是大家常用的.一、题眼质疑法:如教《白杨礼赞》教师板书课题后,可问学生;对白杨树“赞”它还不够,在赞前加个“礼”是什么意思?同学回答说:礼是表示敬意.那么为什么要对白杨树表示敬意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4.
授完《逍遥游》,教师提出课后要求:请同学们按教学要求背诵全文。学生们哇地一声后,议论纷纷: “太长了,哪有时间背?”“文句理解上还存有疑问,哪背得下来?”“太难了,背了课文就没时间温习其他功课了。”……授完《离骚》(节选)一课,教师提出同样的要求,学生们又是一片诉苦声。诗歌朗诵会上,老师提议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诗与大家分享,结果学生们选诵的大都是现、当代诗人,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诗。这样的镜头经常出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对于长篇大段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学生望而生畏,教师爱莫能助。面对数量多、难度大的必背课文,即便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也皱眉头,这难道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目睹的吗?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新教材的编者们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文学习中的疑难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学生中来。那种由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设置问题进行回答的模式必须彻底摒弃。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领悟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选取解疑方式。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概括出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点就是教师在讲授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设问的地方很多,但又不能随意设问,这就要优选问点.1、问点要着眼于突山重点.这就是说设问要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这“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知识点;这“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目标.如《将相和》可抓住题目发问:“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闹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我的战友邱少云》可抓住“纹丝不动”一词发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怎样“纹丝不动”?“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设问,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完整的了解,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相似文献   

7.
辨“攻守之势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攻守之势异”是什么意思.课文后边的注释这样说:“[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四国.守,指二世和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我觉得这说法不够清楚.以至和课文的意思有所抵梧.比如课文中写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这是说二世时秦朝威力的强大,也是陈涉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陈涉起义后,其部将周文曾率兵攻进函谷关,但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兵驱出函谷关,全军覆没.而后章邯又相继打败了陈涉、项梁,陈涉、项梁相继死难,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这说明秦朝当时的兵力并不弱.课文  相似文献   

8.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注重读写结合。可是单从课本上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给学生留一个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总有些与课文内容和文章结构关系不大,甚至根本无关的问题。如:“母亲节”是哪一天?“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是个什么典故?敌人占据的那个山头为什么叫“三九一”高地?这些问题课堂上不一定解决,也可以说根本无需解决。但它却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材料。在学习每篇课文进…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教案一、揭题,认识白鹭,了解作者1.齐读课题;你见过白鹭吗?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关于白鹭的知识介绍给大家?2.出示白鹭挂图,使学生对白鹭有个感性认识。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效果。注意“喙”“嗜”“蓑”的读音,辨析“框与眶”“蓑与衰”的字形。3.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的美?哪些段落内容相关,联系比较紧密,可以合在一起?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单元精读文章后面都有一篇略读文章,而这些文章的阅读价值不亚于精读的文章。略读课文是精彩内容的延续;它不容轻视、更不容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什么该“略”,什么不该“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2.
《背影》感人至深.但是对于人生体验和阅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背影》却并不容易感动他们.要读懂这篇文章,我认为应先从结尾看起.结尾段表明了什么?可以让学生总结.我想学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就是两条:其一,父子关系有一段时间并不好;其二,“我”思念父亲,思念父亲的背影.那么接下来我要问:这两条之间是如何实现转换的?父子间的心结是如何解开的?学生肯定会回答:父亲的背影感动了“我”.我将接着问:父亲的背影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多半会说,意味着父亲对儿子的感情.但是,仅仅如此吗?由此,我们再从头读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比比谁的问号多———培养问题意识《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从发现“谜”到揭开“谜底”,充满着悬念和智慧的思考,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习课文可从质疑课题入手。如:谜底?山谷中有什么谜?怎样揭开谜底?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作“鸟瞰全景式”的朗读,看他们了解哪些问题,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在与文本“远距离”对话中,学生不难发现山谷中特有的现象,知道山谷之谜是什么。但由于个体经验不同,关注点不一样,阅读困惑也不同,教师要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如:东坡的雪松为什么能完好无损的保留…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问题是必要的;但不要忘记,预设什么问题,应该听听学生的意见.教学,要教学生不懂的、不会的、有困惑的.那么,面对文本,学生有什么疑惑呢?怎么去了解学生的困惑,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步骤?从上学期开始,我搞了一个"问题本"的举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我一般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脉络有个初步的了解.我不安排预习,我认为这些教学目标理应在课内完成.第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安排学生默读,有疑问的地方在课文上做个记号;有问题提出来,写在书本上.然后,每个学生至少提出一个认为最难的问题,写在问题本上,课后交给老师.  相似文献   

15.
去年十月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杭州为四年级学生上了《惊弓之鸟》 ,课堂上高潮迭起 ,精彩纷呈。学完第9节后 ,贾老师“亮”出了这样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 :贾老师 :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可是这篇课文有一个小缺陷 ,比如第9节 ,大家读一读 ,看一看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问题?”学生 :(大吃一惊 ,课文怎么也有问题?但在老师指导下读书、思考后发现了课文的不足)“它一使劲 ,伤口又裂开了 ,就掉下来”这句话不够准确 ,“就掉下来”应该改成“就掉了下来”或“就掉下来了”。贾老师 :改得好啊!学习语言就要…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是继新编教材试行而修订成的,对语文教学有着指导作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修订时间仓促,不免有粗疏之处。例①,高中语文第四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思考和练习四,要求辨别两种不同说法,哪种是课文中的说法,课文中如果换用另一种说法好不好?为什么?其中一道题是: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高中语文新教材(粤教版)的内容编排方式和高考试题中阅读题的比重说明了阅读教学非常重要.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呢? 一、提倡质疑性阅读,培养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疑点,有的给予点拔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如我在教授《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剧本改编,再自筹小组在课堂上演出,其中有学生就问到,难道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就一定非得死吗?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通过写作教学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也是难以攻克的难点,因为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思路,不知道要写什么,从何下手,这就使学生对写作越来越抗拒.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策略引入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解决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了一些尝试,初见成效.这里谈谈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分析课文之前,提出一些预习思考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讲《庖丁解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这篇寓言故事本意是要说明什么道理?今天我们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②通篇是怎样紧扣“道”宇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③仔细揣摩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境界以及三类解牛者的用刀方法,这样描写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④说说课文“怵  相似文献   

20.
董燕 《学周刊C版》2010,(11):44-44
高中散文教学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剖析普高学生散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散文本身和学生对散文感知、欣赏、体验的特点,探讨情境教学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问题。据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结构表显示:高中语文教材共36单元,每单元4篇课文,总共144课。其中明确标有“散文”字样的有11个单元,共42课;科技说明文2单元,8课;杂文1单元,4课;文学评论2单元,8课;哲学论文、随笔1单元,4课;诗歌4单元,16课……该统计显示散文在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篇目最多,比重最大。可见,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