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睿 《新闻采编》2009,(2):29-29
我在一家地方报纸副刊做编辑整整二十三载,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做副刊编辑不容易,尤其想做好,做得完美,既要让管你的认可,又要让你面对的作者和读者都满意,确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能在一个副刊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使副刊能在读者不断分流的尴尬中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副刊如何走出困惑?这是每一个地方党报副刊编辑不能不去思考的严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行业报副刊的实际,从依托行业放眼社会、精心设置好栏目、建立一支高品质的作者队伍、副刊编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四个方面,一一阐述怎样做好一份行业报副刊。文章有对行业报定位的分析,有对读者阅读需求的解读,有结合自己工作实践的感悟,有对栏目设置和培养基层写作队伍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日益挑战纸媒的生存,媒介融合是一种趋势,但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也是当下各媒介必须面对的问题.纸媒的发展除深度开掘,还有一个法宝就是重新重视副刊.新闻史上的名记者严怪愚在鱼龙混杂的媒介环境中,坚持自己的副刊理念,如副刊要承担传播、传承文化的使命,副刊虽以读者为中心,但不能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副刊应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发扬本地文化等.他的理念贯穿于长沙《力报》的副刊园地,成就了该报的辉煌,为湖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对严怪愚副刊编辑理念的考察,或许能够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0):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由于报纸副刊的版而减少或在文化事件报道、对所在城市人文历史、城市地理、本土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的弱化等因素,使报纸副刊的作用在读者眼里越来越淡化,报纸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更是被逼向一个日益逼仄的空间里,这就需要报纸文化类专副刊的编辑在策划、选题、编稿等方面能够发挥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报纸的副刊办得更活更好,将精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使读者能在茶余饭后得到一种审美的愉快,是对副刊编辑工作的巨大挑战。报纸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要吸引更大范围的读者,副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新闻版的补充,在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作品问世、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报纸副刊编辑,在办刊理念中应该具备三种意识,即新闻意识、主动策划意识和与读者互动意识。  相似文献   

9.
坚 持先 进 文化 的前 进 方向 ,努 力 使报纸 副刊 贴近 实际 、贴 近 生活 、贴 近 群众 ,为人 民放 歌,为 时代 立言 ,这是 副刊 所 遵循的 道路 ,企 业报 副刊 也 不例 外 。 一 、版 面定 位要 与 时俱 进 办 副刊 要 与时 俱进 ,适应 时代 前 进的步 伐和 读者 需求 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承载着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文学副刊,如何在内容上、形式上创新,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真正使文学的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是文学副刊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编辑对版式的美化和内容的策划。是保持报纸文学副刊个性与文化品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副刊三问     
李伟明 《新闻窗》2012,(5):57-58
由于笔者做过较长时间的副刊编辑,又是副刊的热心作者,且一直是副刊的忠实读者,虽说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不再具体从事副刊编辑工作,但对报纸副刊的感情不变,故以书面形式提出如下问题,看看是否值得副刊界同仁关注或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苏畅 《视听》2016,(11):148-149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编辑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时代要求编辑人员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学习框架,以实现整体行业的高效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从思想观念层面提高编辑素质,也要有效地推动编辑自身的编辑力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分析美术编辑编辑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路径,以期为美术编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对报纸副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报纸的副刊版面必须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要求副刊编辑开拓新的视野,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读者的阅读需要.当今,本土化--已成为报纸副刊的发展趋势之一,有专家讲办报真谛,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国的,也正如那句小品所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以这样说,报纸的本土化是其生存的基础.报纸副刊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何办好副刊,体现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作为川北地区的主流媒体--《南充日报》,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巴蜀文明,体现报纸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图书编辑如何实现文化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华根 《出版科学》2010,18(2):25-26,33
图书编辑要实现文化价值追求,应紧跟时代步伐,贴近读者需求,遵循《编辑规程》。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新型报纸副刊名家云集,积极引领时代文化潮流.它们在传播新思想,建设新文学、促进现代中国文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当时影响较大的<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为个案,把副刊作为一种媒介文化方式,从副刊文化主体与副刊文本建构这一视角,探讨副刊文化主体的形成,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对副刊编辑理念、编辑形态等文本建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丽君 《青年记者》2003,(7):41-41,56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没有时间去一一细读报上的信息,党报副刊欲将读者的目光牢牢吸引住,必须紧追读者的阅读趋向,从理念到运作,从内容到形式,创新求变。内容:从知识性、文学性到新闻性、服务性强调知识性、文学性和娱乐性,是党报副刊传统的编辑理念。与之相适应,要求副刊内容丰富多彩,格调轻松活泼,好比是大餐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报的副刊该如何面对新世纪的受众,使我们的副刊走出传统文学副刊的怪圈,面向大众,引导大众,服务大众,愉悦大众,从而使党报副刊成为党报这个整体的一块不可或缺的、有吸引读者魅力的独特的园地?这是摆在每个党报副刊编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文学副刊普遍存在格调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和人们在情感观念上的起伏变迁视而不见,认为小小的副刊无法担此重任-而对生活中的小情调、小情感,却极尽铺张与渲染.这显然是文学副刊的误区,要让文学副刊真正成为反映社会文化思想的标尺,就要求编辑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副刊,在革新求变中为它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要论述的《副刊》,是指狭义的副刊,即文学性质的副刊。第一,副刊编辑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