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页《平移》及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能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2.能初步认、画平移后的图形;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移现象。教学难点:能初步认、画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具准备:课件、箱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小朋友们,这儿有个大纸箱,现在咱们要把它放到另一边去,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把纸箱放到另一边)2.刚才,有的小朋友把它抬起来搬到另一边,…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作为实验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2——15页,是“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的第一节。本单元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而“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结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作品,展开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左右对称)。认识并能找到其对称轴,体验左右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权松爱 《考试周刊》2011,(20):229-22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学生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运用对称的知识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3.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叙图形的变换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知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观察、操作,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1.分类,感知。(1)教师依次出示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缆车、钟摆6个运动画面(见教材第26页),提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1、4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平移现象的理解,认识平移。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平移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感知平移特征及方向,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生活中的旋转》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图形转换现象,是探索图形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的重要方法。本章的基本定位是对“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学生已经学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此,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并使他们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平移、旋转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培养空间观念。3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知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观察、操作,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1.分类,感知。(1)教师依次出示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缆车、钟摆6个运动画面(见教材第26页),提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2.能写出图形平移变化后的坐标;3.能由图形的坐标变化,判断图形的平移过程。过程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概括出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平移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教材说明: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该内容不怎么多,教学要求:第一,要掌握这两种运动现象的含义、特征,能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第二,要掌握平移图形。画平移后的图形是难点中的难点,而在这一次的教学中却收获很多,下面就简单地说一说是怎样教学画平移图形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4~26页。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实验课本《数学》(北京景山学校编著)第五册“空间与图形”中“平移和旋转”一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旋转和平移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两种变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图形的平移”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本节课的教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要素刻画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运动,另一方面则要鼓励他们基于对图形平移的认识探索并掌握将方格纸上的简单图形按指定要求进行平移的方法,进一步提升通过图形运动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张天海  石伶 《贵州教育》2011,(13):29-31
1.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表覆盖的总次数,能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付培兵 《江西教育》2010,(10):38-39
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是新课程新增的一个内容。小学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其目标定位是直观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不对概念进行理性分析和阐述。因此,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它们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2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感悟、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在观察比较、操作体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2日教学场合:第八届教育家论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学对象:常州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