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许渊冲对文学翻译提出许多理论思想,对翻译的本质、标准、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论述。研究许溯冲的文学翻译思想,不仅对了解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能起到管窥之见,还能给文学翻译实践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翻译不是纯语言的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据.许渊冲先生在李清照英译本中善于兼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达到了两者的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译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系列文学翻译理论。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文旨在研究许渊冲翻译思想及其对文学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吕春敏 《考试周刊》2012,(27):20-20
随着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功能翻译理论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以汉斯.弗米尔为代表人物的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此,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者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于《尖尖的枞树之乡》的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Skopos目的论,引起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颇多争议,但在国内从翻译实践来批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文章仍然较少。从翻译实践来看,目的论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比较《洛丽塔》的两个译本后发现,译者并未前后一致地按照翻译目的进行翻译,目的论也无法为译文质量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诠释了许渊冲的诗词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表明,许渊冲诗词翻译思想与实践主要体现了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翻译过程的“弱汰强留”、以及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等生态翻译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金凤 《华章》2008,(15):62-63
翻译目的论的提出被认为是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它被引进中国也为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的论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包括它的形成和发展,优点和局限性,它与传统翻译理论的主要区别以及它在实践领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于贻清 《海外英语》2022,(20):71-73
该文以许渊冲和王玉书唐诗英译中的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两个译本,旨在看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译文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1979-2007年间与许渊冲有关的研究论文进行述评,旨在呼吁国内学者运用翻译学理论对中国伟大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下文简称许氏译论)进行系统性研究,进而客观、公正地了解许渊冲。  相似文献   

10.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本文以翻译目的论和电影片名的特点为基础,结合大量的电影片名翻译实践,试图分析证明电影片名翻译的特殊目的必须与翻译理论——目的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片名翻译的首要目的:向目的语观看者传递原电影的“信息精华”并最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颇高成就.在他提出的系统翻译理论中"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理论在译界影响深远,得到很多学者和译者的推崇,成为译文评判的重要标准.本文举例论证了许渊冲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传达了原作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文学批评领域大放异彩,意境说更是影响深远.然意境之说由来已久,前人早有论及.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宝贵的珍藏,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于古诗词的英译,已是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他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理论。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古诗英译,不但可以使译品更富有诗意,而且也会丰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世纪诗歌发展史上,庞德所译汉诗有过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这些译诗内各诗歌主体间的互动、东西文化元素的并存与交织、以及由庞译 引发的东西方诗学思想的融汇,指出庞译尽管瑕瑜互现,但体现了东西方诗歌与文化的主体间性关系,因而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古代一位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并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而现代文学史中,有一位在诗、文、翻译、评论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并在处世、创作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的作家--余光中.可从"静"与非"静"、"随物赋形"、以"气"驭文三方面着手,来分析余光中的苏轼情结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古典诗论对“韵”的论说,二是古典词论对“韵”的论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我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俄克拉荷马大学英语文学系的助理教授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的研究专长是20世纪当代美国诗歌、比较文学和东西比较诗学。他参加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刘倩同学就诗歌与翻译等问题对石江山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石江山谈到了自己的学术与翻译理论及实践,介绍了他的新作《吟歌丽诗》的灵感来源,分享了翻译中国著名诗人食指的诗歌的心得体会,并阐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在诗歌翻译中传递音韵之美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