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看云起时     
非常喜欢王维的那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穷处。没有水的地方,也就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绝境。魏晋时的阮籍率意驾车,至无路处,恸哭而返。大概他想到的是人生的穷途末路吧。王勃对此有自己的看法:“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相似文献   

2.
近日,湖北省南漳县委书记高全明、县长程宝清在反映全县档案工作的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县委书记高全明的批示是:“南漳的财政是吃饭的财政,但再穷不能穷档案,再苦不能苦档案人”;县长程宝清的批示是:“尊重档案就是尊重历史”。  相似文献   

3.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府(今南京)后,采纳了儒生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动用百万余民工,历时28年,在南京矗立起一座举世无双的城池。有人形容这是“人穷其谋,地穷其险,天造地设”,此言不虚。城池向世界展示了金陵真正成为一国之都时的气魄,共有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垣。京城城墙就是今天人们俗称的南京城墙,依山傍水、蜿蜒盘亘于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间,全长33.676公里,有13座城门、两座水关。  相似文献   

4.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藂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藂,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藂”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藭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藂”似为“芎藭”之误。芎藭,与“穹穷”为同义异  相似文献   

5.
坐看云起时     
人的一生中,大抵都会有"行到水穷处"的时分.就是走着走着,忽然看不到路在哪里了. "穷"是什么?台湾作家蒋勋这样说,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每天要找一条路走,走到没有路了就哭,叫穷途而哭.这个故事的出处是在《晋书·阮籍传》里,原文是"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相似文献   

6.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和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好的人像水那样,水帮助万物而不与它们争利;水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水,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宋人韩元吉《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词云:“登临自古骚人事。”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喜欢登山临水。登高临远这样一种现象。阮籍“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晋书·阮籍传》);陶渊明归田后醉心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的生活;来之间被流放后写下过“越中山海高且深,兴来无处不登临”(《桂州三月三日》)的诗句;高适也曾自得于“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陆以寄傲”(《陆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序》)的日子;白居易则说:“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龙门下作…  相似文献   

8.
百斛金陵     
“瓮中百斛金陵春”。南京有书香,也有酒香。阮籍的冢墓,孙楚的酒楼,酒仙的纵饮狂欢,还有杏花村的传说。  相似文献   

9.
元明 《兰台内外》2009,(2):64-64
某记者到一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所到之处尽是这样的大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心里很欣慰,从中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白雪 《新闻天地》2010,(10):38-39
悬梁刺股、孔融让梨、曹冲称象。这些王文蕾一代“80后”童年时耳熟能详的小小偶像,如果放在这个时代,马上会被贴上新标签:穷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世袭”现象如此敏感,以至于影响了对未来的想象——“穷二代”是否应该生出“穷三代”。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记者在采访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撰写新闻稿件时,往往会出现虽余兴未尽,但力不从心的窘境。因此,平时积累”家底”应成为记者的基本功。记者的工作主要是现场采访,发布新闻。工作流程大体一致,但却有“穷”“富”记者之分。所谓“穷”记者,“家底”空空,既缺乏采访分工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又没掌握多少新闻线索,写稿时想用的背景材料一时又无处可得;相对而言,“富”记者有  相似文献   

12.
神奇美丽的大兴安岭,这里与“大”字结缘: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大界江;这里与“最”字相关:最北的山,最北的水,最北的风土和人情,最北最北处,有神州最北的人家。  相似文献   

13.
从南京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壁画谈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六十年以来,在被称作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地区,陆续发现了多处具有大型拼镶砖质壁画的六朝墓葬。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著名的魏晋文人“竹林七贤”为主题的大幅作品。六十年代首先发现的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六朝砖墓中,南北两侧墓壁上嵌着对称的精美画面,每侧4人。根据人物旁边的文字题榜,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季、刘灵(伶)、阮咸”,以及不列入“竹林七贤”的荣启期。在此以后,南京西善桥油坊村、江苏丹阳胡桥鹤仙坳、江苏丹阳建山金家村与胡桥吴家村等大型六朝墓葬中也陆续发现了大型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上篇谈到基础性准备,首要的是建设“思想库”。现在来谈谈建设“资料库”。记者和通讯员写新闻报道,主要是靠现场采访,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在记者(通讯员)的队伍里却有“穷”与“富”之分。所谓“穷”记者(通讯员),是指“身无分文”。要新闻线索,两手空空;制定报道计划,只好“临时抱佛脚”;投入采访,更是“两眼漆黑”,对报道对象一无所知。“富”记者(通讯员)则不然,家底厚,储存的资料丰富。要新闻线索,伸手可取;采访时需要背景材料,呼之即出……。一个记者(通讯员)怎样才能由“穷”变  相似文献   

15.
春之别称     
春为岁首,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历代文人墨客以种种雅号别称来赞颂春光。青阳:《尔雅·释天》云:“春为青阳。”晋郭璞注云:“气清而温阳”;唐陈子昂《感遇》诗说:“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即本子《尔雅》的。九春:阮籍《咏怀》有“悦怿若九  相似文献   

16.
调来新疆叶城第十八医院政治处工作已有一些时日了,这段时间,你们多次打电话来,劝我早点离开这个穷地方,你们还在电话中说:“只要想到大城市工作,调动的活动费用不用我操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 (1996年修订版 )收入成语 (包括部分固定结构 )约三千条,在释义上绝大部分都做到了穷原竟委,溯源及流,注文准确,分寸得当,而且文字简洁,详略适宜。也有少数成语注释不尽确切,考证有所疏略,在此提出商榷。   步人后尘 注:“踩着人家的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112页 )按: 526页:“后尘 (书 )走路时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比喻别人的后面:步人~。”两处注文都有误解。“步人后尘”不是“踩着人家的脚印走”,而是在别人后面追赶却拉得很远。“后尘”不是“走路时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是指车马奔驰扬起…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财政“飞增”应防国富民穷,“量化指标”的悖论,减少职能交叉势在必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是否有地圆说,这个问题是在明末传入了西方地圆说并且被一部分中国天文学家当作正确结论接受之后才产生的。而答案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有”——非常热衷于为祖先争荣誉的中国人是决不会将一个谬误“栽”在祖先头上的。然而,这一问题并非~个简单的“有”或“无”所能解决。被作为中国古代地圆学说的文献证据,主要有如下几条:1.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引惠施)2.浑天如鸡子。天体国全。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嘉黄。(东汉·…  相似文献   

20.
编辑职业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世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从宋朝三位大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阐发开去,道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是说成事治学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目标专一,苦心孤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意谓确立目标后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兀兀穷年,不辞艰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乃指不懈地付出终有所得,历经风雨而见彩虹。只是由于王老先生的“三境界”说把人生目标定位于“成大事业大学问”上,因而“第一境”就已“独上高楼”,于常人而言,起点和境界过高了,难免让人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的欷歔慨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