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汤达的《论<红与黑>》,对《红与黑》这部作品进行了具体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小说的写作初衷和主题,论述了于连、德·瑞那夫人及木尔小姐等主要人物形象,阐述了小说的原形,并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小说艺术上独特之处,揭示了小说现实主义性质。论文对《红与黑》所作的具体介绍和分析,对现实义创作方法和文艺观所作的进一步地具体而生动地阐述,使其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这部我国古代小说的巨著,已在民间流传了近七百年。作为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在作者的极力烘托下,以眼光远大、雄才大略而又足智多谋、未卜先知并带有某种“神秘感”的“光辉”形象已在众多的读者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作者罗贯中不仅对诸葛亮施以直接礼颂般的描述,更是通过对曹操、司马懿、周喻、鲁肃、  相似文献   

3.
(一) “奇正”,本是兵家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奇正”应用到文学理论批评领域,赋予它以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他常常用“奇正”来说明文章的某种总的特点和要求,或对文章作总的评价。例如,《正纬》篇概括儒家六经和纬书的根本区别是“经正纬奇”,《辨骚》篇说屈原的诗歌中存在着“奇”和“正”两种因素,要求人们学习屈原时要“酌奇而不失其真  相似文献   

4.
杨俊光 《职大学报》2003,3(3):84-86
本文认为《人物志》这部以品鉴人物的才能和情性为内容的作品,在有关品评人物的论述中,对于古代逻辑学的问题——“同异”、“名实”和“辩”等等,都作出了一定的论述,有些地方是作得非常细密的,并充满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容;这种思想,是适应着当时如何识别、评定人才的现实政治需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要发展中国文学理论,研究者在“无我”与“有我”两种方法中更应当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中研究方法与研究者生命形态同一的精神。中国文学理论只有在接着讲即寻求理论形态的发展自新和创造中才可更好地继承其传统,发挥其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文学理论创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它的创建人首推亚里斯多德,因为他是“第一个用科学的观点、方法来阐明美学概念,研究文艺问题的人。欧洲较为系统的,科学的文艺理论之所以建立得这样早,其原因是在公元前五、四世纪前“古希腊文艺巳经历过一段黄金时代,成就巳很可观”,它为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建立提供了客观对象和条件。我国系统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研究和欧洲相比,则起步较晚,如果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  相似文献   

7.
"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的新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学理论的危机在于脱离现实文艺状况。文学理论的新发展要从联系现实问题入手。“文化诗学”是要求把对文学文本的阐释与文化意义的揭示联系起来,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贯通起来,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揭示出现实所需要的文化精神,最终追求现代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诗学”有三个维度、三种品格和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8.
钱谷融“文学是人学”这一主张真正的发生期并不是它产生的1957年,而是在新时期初年。因为这时它才真正参与到文学理论的建构中来,并对新时期文论中人学话语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钱谷融的人学话语在文论中的确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从特殊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个人”、“个性”在文学理论中的存在、地位和价值;从普遍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一种以人生幸福和自我完善为旨归的价值观,以想象的“情感共同体”取代想象的“阶级共同体”,以此来形塑文学理论的学科品格。  相似文献   

9.
“赛先生”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大的历史语境。出于对“赛先生”的崇拜,五四新文学家一方面从众多的西方文学流派中,选择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作为新文学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从狭隘地“科学实证”角度来解读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夸大了“写实主义文学”与“赛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了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误读。这种误读也使得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绘画的造型性是美术的根本特征之一。此外还有瞬间性和表现生活的并列性等。 绘画的本质特征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多年来,在国内外都有不少专家论述过,但从未有过统一的结论。 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美术界,由于长期受苏联的影响,一般都以文学理论代替美术理论,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忽视绘画自身的特点,拿文学理论去硬套美术,从文学形式特点的角度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教材和考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文章还阐释了文学理论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从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和德育渗透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界对于探讨文学的意义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文学争论的本质是对历史中的文学作品进行阐释,使文学作品的意义得到不同的理解。"白兰滞留"和"牧师之死"这两个事件的设置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由于书中巧妙的写法从而使霍桑的这部小说叙事更加典型,对《红字》作品的理解也更加多样性,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创作性。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从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对我国西部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谋划与设计,确定了国家应当给西部以“有力的支持”的大政策,并对我国西部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着眼点”、途径和方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系统的科学论述。这些重要思想,应该成为西部省区加快改革与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当然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决定作用;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自然也受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也决不能忽视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文学艺术的指导和促进。近几年来,有不少论“赋、比、兴”的文章见诸报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但对“比、兴”在各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及与当时诗歌创作的关系却少有论及者。譬如,唐初“四杰”及陈子昂针对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高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倡导“风雅比兴”、“汉魏风骨”,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化战士和文学巨匠。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更为新文学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茅盾是从一个“为人生、为社会、为大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者的。他的文学理论建树,经历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从自然主义经现实主义,逐步演变、发展到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健美操发展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健美操有着自身的固有价值和魅力,深受群众喜爱,在我国蓬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为了进一步对健美操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指导教学训练,笔者通过对1996年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扳倒井”杯健美操大赛的研究,对当前健美操发展的“新、巧、难的统一性”,“身体运动形态的优美性”,“竞技能力的综合性”,“训练的长期性,科学性”等主要特征,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旷世名著《爱弥尔》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教育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在这部论著中,对于人的道德培养方面,他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将道德教育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之上,按照自然法则设想了道德教育的阶段和任务,道德教育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等。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我国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论《桃花扇》的人格意识孙丕文汤国梁孔尚任历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而成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名著《桃花扇》,借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形象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灭的必然性,从中张扬、赞颂的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人格意识。人格一词的涵盖面较广,通常...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是我国唐代的伟大医学家。孙思邈不仅学识渊博,“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时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九十三岁撰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医学名著《备急千金要方》,而且医德高尚,从不贪慕名利,曾经受到三个皇帝的御请而不顾,“不恋玉墀走穷山,唯向民间施丹散”,只愿救死扶伤而不屑高官厚禄。所以,他赢得了历代人的尊敬,是皇帝眼中的“真人”,人民心中的“药王”。  相似文献   

20.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它的评价截然不同,本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的背景上分析,张爱玲在这篇小说中以她的眼光描写了“饥饿”现象和生活中的“虚假性”,而这部作品自身的虚假性却在于小说情节的构成,主要在于小说结尾的处理.《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时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