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内隐记忆是相对于传统的外显记忆而言的,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事情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其研究起源于对健忘症患者的实验观察.早在六十年代研究者们(E.K.Warrington & L.Weiskrantz)发现,当健忘症患者不能再认.或回忆近期学过的项目时,他们却能够在一些间接的记忆测验中表现出对这些项目的记忆效果.心理学家科非(Coffer)把这种现象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随后在对正常人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启动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回忆  相似文献   

2.
内隐记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以来,记忆研究已经具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记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意识范围内的记忆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记忆,而且它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这种记忆就是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目前,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认知心理学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自己不能意识到的但又能自动地对任务产生影响的记忆,而与之相对的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则是指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的反映。 内隐记忆研究中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分离主要是通过指导语(在外显测验中要求被试回忆过去的事件;而在内隐测验时只简单地要求被试尽可能地完成某项任务而不需有意识地回忆过去的经验)来控制的。有人认为这不足以完全区分这两种加工过程,在加工中存在意识与无意识提取的相互感染等诸多问题。例如,在外显测验中可能存在先前学习过的项目对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加工分离实验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分别考察了即时回忆(实验1)和延时回忆(实验2)条件下,不同阶段的情绪唤醒对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发现:(1)学习前情绪唤醒对即时的外显记忆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即时的内隐记忆;(2)延时回忆中,学习前情绪唤醒促进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不受影响。本研究表明,学习前后的情绪唤醒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5.
内隐认知(implicit cognition)指的是在认知过程中虽然认知主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他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内隐认知对信息的加工是快速并行的传入过程,是不能用语言表达、不受认知主体意识控制、不需付出心理努力的,它包括内隐知觉、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三个方面。与之相对的是外显认知,  相似文献   

6.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积累,学生就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在外语学习中,记忆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中对记忆的研究从实践角度来讲,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主要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就近十几年来对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谈一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简介 关于记忆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展开的:一是外显记忆,二是内隐记忆。自艾宾浩斯以来,传统的关于记忆的研究大多是对外显的、意识到的过去经验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内隐记忆则…  相似文献   

7.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采用的是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已有的研究揭示出社会知觉,刻板印象,性别差异,印象形成中存在内隐社会认知,与学习其他材料比较,社会认知学习具有更强的内隐性。目前,内隐社会认知已成为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是学生在技能学习中的两种记忆方式,它们相互协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内隐记忆具有抗干扰性、耐久性.本文通过对声乐学习中的内隐记忆现象的分析,探讨了内隐记忆对提高音乐修养、声乐演唱能力和更新学习观念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该文回忆了15岁那年叶老为"我"精心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形象,抒发了"我"对叶老的深深敬意和无限追思。阅读教学要有效需坚守"三不教、一教"原则: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学生不懂但教了学生能懂的才  相似文献   

10.
内隐记忆是研究影响个体品德形成因素的新视角.基于内隐记忆理论,学校和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外显学习的效率,也要注意内隐学习的效果.必须协调好二者,使之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所从事任务产生的无意识影响。其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又被称作无意识记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资料。概括起来,内隐记忆主要来自五个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隐记忆理论的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记忆是当代记忆研究的重点.外语学习离不开内隐记忆的参与,重视内隐记忆的存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既有意识地学,又无意识地学,使之所学知识长时间的保持.通过论述内隐记忆的研究历程、概念和特点,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不论在内隐测验还是在外显测验,编码干扰与提取干扰对随后的记忆行为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表现出编码加工与提取加工的分离现象.这种分离现象在两类测验中又存在着差异:即编码干扰影响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而提取干扰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表现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80):58-59
<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识过程,构建比较全面的数学现实,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升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出台,基本活动经验在课程目标中被进一步明确,老师们认识到"数学活动经验"是通过创造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思考和回忆的素材,是感悟了、思考了,形成的下意识的一种结果;数学活动经验构成了回忆、联想、直观的基础,最终可让学生形成一般的思维模式。下面就结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  相似文献   

15.
内隐记忆是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参与的记忆。本文阐述了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内隐记忆的涵义和理论解释。理论解释主要有多重记忆系统理论、迁移恰当加工理论和激活扩散理论,并对其作了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内隐记忆作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学科教学方面。英语词汇的学习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内隐记忆、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及内隐记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有效运用内隐记忆的相关策略,对英语教学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Schacter和Graf首次提出了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内隐记忆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中记忆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内隐记忆的特点。经过心理学家的不断努力,内隐记忆的理论构建逐步趋于成熟,研究方法日益完善。内隐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是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这里所提到的问题不是那种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强调对不同个人智力的挑战,是因人而异的,概括起来是指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面临的、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直接  相似文献   

19.
内隐记忆是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参与的记忆.本文阐述了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内隐记忆的涵义和理论解释.理论解释主要有多重记忆系统理论、迁移恰当加工理论和激活扩散理论,并对其作了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焦虑对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加工分离的研究方法 ,以视障运动员、盲生和低视力学生为被试 ,以非言语材料为实验材料 ,考查了在焦虑状态下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的特点。结果显示 :(1)焦虑对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均有影响 ,动作外显记忆对焦虑更敏感 ;(2 )在焦虑状态下 ,有利于盲生的自动提取 ,而不利于意识性提取 ,实验出现了交叉双重分离观象 ,盲生的自动提取成绩优于视障运动员和低视力学生 ;(3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所需要的最佳焦虑状态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