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著名的幼儿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始于游戏,孩子把音乐作为娱乐游戏,孩子想玩时才愿意练习".只有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中"玩"起来,通过活动来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满足他们"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才能使音乐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新课标实施以来,笔者潜心钻研教材,打破以往死板、沉重的教学模式,让游戏贯穿整堂课,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器乐教学,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音乐课上体验到了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江秀美 《考试周刊》2014,(83):182-182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浪潮中,一切都是"新"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积极实践。作者针对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选择谈自己的看法:音乐教育专家紧扣新课程方向选择风格、流派、地域、体裁不同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以满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但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异疑,他们喜欢音乐的"流行美"、"直观美",对时尚的旋律、明星的表演、浪漫的意境、动听的配器等方面充满期待。他们想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音乐,渴望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画、舞等方面的全方位欣赏,以满足他们的感观需求,从而对音乐鉴赏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演"这种形式,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中来.无论他们的舞姿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合拍,都是他们对音乐发自内心的感受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演"的机会,就会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有的学生乐感较好,训练也很正规,但一到台上,就会紧张失常,大打折扣,甚至"抛锚";有的学生并不突出,但上台却很稳,发挥得较为出色.我们常说,这是"心理素质"作用的结果.如何使学生在舞台上正常发挥,完美地反映平时的练习成果,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心理诸因素入手,分析常见现象及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演唱、演奏等表演、比赛、考试"怯场"心理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与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动力。教师在设计“歌唱”模块教学的时候,要激发学生参与歌唱的主动性,避免直接灌输音乐知识;在指导发声技巧的时候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理条件,进行哼鸣练习、气息练习、跳音练习,结合演唱形式让他们体会独唱、重唱、合唱的细微差别;在设计教学策略的时候则要加强自主排练、整合鉴赏活动、鼓励个性处理。  相似文献   

6.
1 音乐课中"情感"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是音乐教学中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是音乐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孩子们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教学,他们希望老师将音乐作品的喜和悲、爱和恨渗透在音乐课的每一个环节,使他们沐浴在情感的海洋中,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7.
歌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我们的学生歌唱得更美,让他们的表现力更为生动,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逐句拿出来练习时学生掌握得还可以,演唱效果也比较好,但一旦完整演唱时,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总会有不少遗憾。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我在实践中发现,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音乐教学是向学生实施美育、优化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爱好音乐,从而达到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之目的,是每个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儿童的天性决定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富有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一旦对音乐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他们的内心世界会变得充满才智和丰富多彩.音乐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少年儿童.孩子们怀着对"音乐王国"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踏进音乐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常规、故事、律动、击乐、游戏、表演、图画、欣赏、电教诸形式引进课堂,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这样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现行使用的<音乐>教材,是一本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教材."视唱练耳"是音乐技能的基本功,处于音乐教学的先导地位.通过视唱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通过听音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这些能力.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7):145-146
本文中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中"高效"重点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更为热爱生活、坚强勇敢,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让他们用真情实感去演唱歌曲。与此同时,本文分别从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以及生活教学的方式,构建音乐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连接,让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更让学生形成优良品格,从而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高师的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学生唱歌的音准、节奏、速度等具有规范作用,而且对他们今后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具有极其实际的意义.因此.对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应作为钢琴教学的重要课题予以高度重视.钢琴伴奏能力是通过伴奏的弹奏训练来培养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功的训练.首先是手指的功夫.这是钢琴技巧最基本的一环.钢琴伴奏练习和独奏钢琴练习要求都一样.要掌握塑造各种音乐形象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如弹奏抒情、轻柔、优美歌曲伴奏和舞蹈性节奏的乐曲的伴奏),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意境.让学生在弹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几个环节应该了如指掌,音乐教学由组织教学、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传授、巩固、小结七大步骤组成,但在教学中这种模式缺乏变化,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长期下去课堂显得呆板、无生气.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就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仍需要广大音乐教师的自身努力.通过音乐教育,在实施目标中对学生实行分层要求,分层测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一独共唱自指挥"的自我练习,使学生抓住机遇自我提高.运用自教自唱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歌、舞、奏"法使每位学生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4.
刘红 《中国成人教育》2007,(18):144-145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钢琴教育中许多钢琴教学陷入了纯技法训练这种误区.鉴此现状,钢琴教学的内容必须在原有的技能学习、识谱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听音弹奏、移调练习、视奏练习与合奏练习.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训练,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听觉体验及感受力.学生的演奏技巧才能演化为能唤起这种体验的、高度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地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要"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可以把游戏教学融人音乐课堂,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让学生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使自己成为游戏中的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音乐教学模式,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无法激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如果从低段音乐教学开始,充分利用乐器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使用游戏、舞蹈、绘画、故事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在"动"起来的实践中,尝到用音乐取得成功的喜悦,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课堂,甚至是终生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教学中,中国舞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人们可以通过舞蹈捕捉美,认识美,享受美。尤其是对于舞者来说,无论是在感受伴奏的过程中对音乐的欣赏,或是在经历各种舞蹈服饰的体验中对美学的认识,还是在练习舞蹈动作和诠释舞蹈的过程中对于肢体的舒展与姿态的展示,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指人们在面对美的事物的时候,对于"美"的一种感知和领悟能力。儿童期处于人的情感、认识、领悟能力发展的初期,他们的审美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无疑,舞蹈就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对于审美这种能力的价值和意义不会立刻显现,它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成长慢慢产生影响。本文针对中国舞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现状,就中国舞教学对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培养师范生创编儿童舞蹈的原因及重要性.如何培养:1.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什么是儿童舞;2.要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注意掌握并切实体会儿童的心理特征;3.注重练习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牛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