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恩格斯说过:黑格尔哲学对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它“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加以消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始终主张要批判地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民族文化遗产.他对儒家人生价值观的扬弃,使得他的人生价值学说既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里,又紧紧联结在马列主义理论的大树上,从而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记载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的丰富的古代典籍。训诂学是阅读古代典籍,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门重要学科。“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出于篡党夺权的卑鄙目的,歪曲训诂学,践踏文化遗产,无所不用其极,流毒  相似文献   

4.
近来学界对由德语aufheben意译过来的传统哲学用语“扬弃”的释义争论分歧较大。“扬弃”在日常使用中,词义已经发生变化,其义项应包括三个: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吸收);②辩证的否定(有选择性地抛弃);③抛弃。②③义项的产生,是对以“扬弃”意译德语aufheben时概念上所存在的偏差的修正,而中国人的中庸心理和爱面子心理对其推行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扬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精髓,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它告诉我们,在对待事物时,应批判地接受,吸其精华,剔除糟粕。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我,常常在思考:课改并非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也应是一种扬弃。那么,对于传统教学,哪些应该去继承,哪些又该去创新呢?一、新知——重视“探究”但不忘“告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在体验科学探索的同时,形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数学中的法则、性质、公式等…  相似文献   

6.
对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批判地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重要方法和突出特点。这一方法和特点,在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中,再一次得到集中体现。《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下面拟就该文中有关批判地继承问题略加论述。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主要是按照“要批判地消灭它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源自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实现了对后者的扬弃。马克思用唯物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就是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结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颠覆了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实事求是”辩证逻辑内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本质关系,客观上要求从辩证逻辑方面对该哲学内容加以全面、深入地探究。辩证逻辑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哲学思想具有全新的内涵:“实事”是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并受其决定、派生的意识形式,即概念;“求”是在概念的发展中对其进行批判、继承、扬弃,探索概念、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稳定联系;“是”是概念、思维的内部联系,即概念、思维的规律性;“实事求是”既是概念发展规律,又是思维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如何运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美学与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鉴赏与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祖国文化遗产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是中学语文课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现行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选有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一段作为教材;如何本着上述精神进行教学,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现在根据试教的情况谈谈我们的体会,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拿来主义”是在我国三十年代文艺界大论战的背景下产生的,是鲁迅先生根据当时文艺思想斗争的需要提出来的。鲁迅署名霍冲发表的《拿来主义》一文,用生动的语言,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同时,批判了对待西方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其中之一就是“接受一切”,即“全盘西化”,鲁迅称这种人是“废物”。当然,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也提出:对待外国文艺“一把火烧光”的“虚无主义”和“不敢走进门”的“避主义”也是错误的。显然,《拿来主义》精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内容是丰富而又深刻的。“拿来主义”的实质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然后,加以“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区别对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批判地继承文艺遗产。这些思想,在《拿来主义》中本来是十分清楚的,然而,却被一些人误认是“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种教参几乎认为: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那“一所大宅子”,是用来比喻“文化遗产”的,而且比喻得“非常贴切”.新编高语一册关于此文的“预习提示”,更进一步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所谓“继承文化遗产”,是从时间的纵向关系而言,当是指后人继承自己的前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而鲁迅的《拿来主义》,却立论于中外地域的横向关系,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对外问题而发的.  相似文献   

12.
对待文化遗产要实行“拿来主义”,是《拿来主义》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在正面论证时,鲁迅先生集中使用比喻进行论证。喻中设喻,前后四步,喻喻勾连,层层深入,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抽象道理,说得十分生动,非常形象。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活的教育”方法论有其明晰的发展轨迹和内容体系。陶行知“活的教育”方法论是基于杜威对传统教学方法批判的扬弃,其内容是“教学做合一”,其精髓是“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陶行知“活的教育”方法论对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梁子湖地区的民居民俗艺术设计进行探讨,重点为该地区的晚清民宅、砖瓦房和新式洋房,旨在发掘、抢救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民居民俗艺术设计师应该对传统民居民俗设计批判地继承,对新文化和新观念的冲击和影响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5.
论柳宗元的“德治”与“民本”思想及其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宗元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德治”“民本”思想,其源头是尧舜、孔孟之道.对儒学既有继承、扬弃。又有创造、发展,在中华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立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之间,历来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王、张、江、姚“四人帮”同刘少奇、林彪一样,长期以来,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歪曲地利用文化遗产,为他们篡党夺权的罪恶阴谋服务。一九二○年,列宁在揭露波格丹诺夫等一伙机会主义者时,尖锐地指出,他们“在‘无产阶级文化’的幌子下偷贩着资产阶级的反动的观点。”“四人帮”玩弄的也正是这种卑鄙伎俩。他们口头上大叫大嚷,要建立纯粹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无产阶级文化,把文化遗产一笔勾销;实际上却制造种种借口拼命推销腐朽的、反动的破烂;他们时而兜售“全盘否定”的谬论,妄图在自己的鬼脸上涂几点“左”的红斑,时而不遗余力地大搞借古讽今,颂古非今。这些言词,这些表演,看起来似乎变幻不定,“左”右摇摆,剥其画皮,看其实质,全都贯串着一条极右的黑线:颠复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在对前人、同时代人甚至自己的理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的,马克思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全新的批判理论。马克思批判的实质是求真和“扬弃”,其批判的目的是为了理论创新,而贯穿于批判之中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异化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正是在对黑格尔意识异化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并通过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不断扬弃和对异化劳动内涵的不断丰富,最终在异化劳动的真正根源、扬弃异化劳动的正确道路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转型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弘扬教育传统?一言蔽之,我们的批判应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20.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