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对道德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在他的著作和谈话中多次提到和论述了道德教育,并把它看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死攸关的问题之一.他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重要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问题.邓小平的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本教育内容.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开辟了一条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邓小平人才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正是因为辩证法贯穿于他的整个人才思想体系中,所以才使邓小平人才思想活起来.人才这着棋活了,经济建设就活了.所以,能不能把人才这个棋子走活,是关系着全局的大问题.而懂不懂得、会不会运用人才的辩证法,又是能否搞活人才建设的关键.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唯物辩证法娴熟地运用于人才建设之中,促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成千成万地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学校道德教育和师德建设是属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抓好学校道德教育和师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一、道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历史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尽管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和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苏州大学吴利亚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他反复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认识和论述教育问题,提出并回答了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目标任务、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指针。本文作者通过对邓小平教育理论形成的根本动因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关键所在、核心思想、中心内容等方面的探析,认识到学习和实践邓小平教育理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关系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大事,认识到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好邓小平教育理论,为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四有”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规划、决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特别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尊重人才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列宁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化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需要的高度.”因此,坚持和不断地发展、完善劳动教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新的“任人唯贤”的人才思想。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几乎用1/3以上篇幅讲人才问题,阐述他的人才思想。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的具体运用与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人才工作。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一系列人才新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对我们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来源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高校造就“四化”人才的客观要求。 我院是为石化工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一部分富有理想和知识的群体,是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和骨干。但是,由于他们对我们  相似文献   

11.
1.从战略高度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从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为了扭转“文革”十年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导致人才奇缺的困难局面,邓小平要求“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上,第4l页)1977年8月,在科技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又一次明确提出要尊重人才。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文革”结束后,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他把科技和教育立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提出了“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的。为实现教育目的,他十分强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是在小平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在他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3.
略论邓小平的人才思想郑勇翻开《邓小平文选》,谈及人才问题的文章比比皆是,几乎凡讲到中国的现代化,必讲到人才问题,这些论述形成了系统的人才思想体系,并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对于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张茹兰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认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的内在逻辑联系及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系统地阐明了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人才质量的战略标准、人才选拔的战略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等问题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战略思想。从而为跨世纪的人才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郭江平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B07):105-10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始终十分重视教育。他认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是教育。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步伐的双重任务。因此,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步骤及实现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及实现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实践检验并逐步完善,已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战略构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一、“三步走”战略的形成及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作风,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事实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因此,开始提出的战略步骤是分两步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报告会上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是1982年以来这十年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面广,给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小平同志在这关键的十年中,一再强调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我们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这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们也理所当然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可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农”字的特色很浓。在中国特色中,邓小平始终突出“农”字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党一贯重视加强理论建设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在加强理论建设问题上都有不少真知灼见 ,尤其是邓小平同志 ,在中国处于 10年“文革”后理论出现“真空”的转折时期 ,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提出和创新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点 ,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