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美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近十年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研究生教育形式.同美国相比,我国的工程硕士产生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在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两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西方早期的工程教育主要是企业培养模式,即学徒制。为了适应工业的发展,学徒制演进为学校工程教育模式,以"学院模式"和"实践模式"的相互妥协来平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矛盾。美国当代的工程硕士教育注重实践,中国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工程硕士教育应从改革教学模式、设计更有效率的实习机制、探索实行更为灵活的学制及推行有特色的差异化教育模式等四个方面优化工程硕士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产生背景、其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定义上的不同,分析了造成目前两者区别较小状况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对两者进行界定的方法,并对区别于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门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在呼包鄂地区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存在的困难,介绍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的生源组织、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培养特点等情况,提出在呼包鄂地区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一些做法,说明了工程硕士教育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是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之一。本文从培养目标、招生、学制、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四种模式 ,并针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生源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佼佼者,在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有其独到之处。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学院与科尔曼·冯工程领导研究所联合开设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未来工程的领导者为导向,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入学申请、课程设置、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形成了完整、鲜明的特色体系,对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工程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得到显著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71所高校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源、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三个方面。美国工程硕士生培养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二是复合型人才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三是优化工程硕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系统是一个集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多组织活动的联合,是一个包括政府、大学、生源单位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生源单位和社会各界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工程硕士学员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教育质量保障的期望、价值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需要在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权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所有质量是由过程完成的,过程质量决定着输出质量。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的过程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管理质量的优劣,而管理质量又决定着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质量。本文结合在职工程硕士的特殊性,阐述运用"PDCA循环法"对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组织的过程管理,有助于提高对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管理过程的系统性,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构建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过程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看工程硕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硕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工矿企业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的关心和参与是保证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着眼于工程硕士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从文化传统和体制、政府、企业、学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健全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工程硕士教育招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必要补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并完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善工程硕士的招生管理,探索工程硕士招生的新思路,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稳定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师资配备以及科研论文等培养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拓展学位培养通道、优化学位培养方案及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双导师”培养制的实施路径,能推进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4.
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与创新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两大主题,本文从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深化内涵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阐述了转变观念与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指出树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采取新举措,办出新特色是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新型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一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新型工程创新人才,其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文章以航空工程为例,在剖析当前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创新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引导其全方面发展""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培养体系"和"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服务是工程硕士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应以该取向为基础.本文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工程硕士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表现.同时,还从政府和培养单位层面,提出将社会服务质量作为考察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15年国家增设全日制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培养工作的实践情况,分析了当前职教硕士培养中面临的招生、课程体系、指导模式及培养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形成更符合中职师资需求的生源结构、构建“高层次工程应用性、职教师范性、学术研究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提升导师队伍的教育学素养和专业化指导水平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实现职教硕士培养工作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竞争的核心,地矿类工程硕士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年来地矿类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学校十年来地矿类工程硕士教育的特色,从服务经济建设、坚持培养质量标准、坚持科学高效管理三方面探索了地矿类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探讨及有关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朔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1):21-24
职教师资的培养必须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保证职业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职教专业师资的培养必须区别于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建立独立的职教师资专业,使培养对象既掌握职业专业能力,又掌握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职业教育能力,在专业技术教育中淡化“工程性”,强化“职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