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纵观近年来大学生们的读书生活,不难发现一个颇为发人深省的规律,这就是:“热点不断,此起彼伏,余热未消,新热又起。”80年代上半叶首先出现了“萨特热”,不久又出现了“尼采热”,接踵而来的是“弗洛伊德热”,与西方思潮热并列兴起的是港台“言情小说热”和“武侠小说热”。“读书热”是一种群体读书现象,它与个人的读书的意义截然不同。作为一种群体价值倾向的反映,“读书热”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深圳又敲“读书锣鼓”———(摘自《中华读书报》1996年11月6日)朱建国定于11月8日在深圳隆重开幕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标志着深圳第四次敲响“读书锣鼓”。深圳第一次读书锣鼓似乎应以“刘学强热”为代表。1981年,移民作家尚未光临深圳,那时在深圳领先的...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这就是“大学生”这一概念的内涵。进大学读书以前和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就不宜称其为“大学生”了。但是,现在有些报刊误用“大学生”一词的现象较为多见。例如,山西日报去年11月15日第一版《退职还乡的大学生》,其所指“大学生”,并非现在在“高等学校读书”者,而是1958年从某矿业学院毕业分配当技术员,五年后因病退职回乡的一位同志。又如,工人日报1月15日第二版《大学生陆敏贤甘下小厂捧“帅印”》的报道,其所称“大学生”原是“1970年从上海交大毕业的”。人们若只看标题,不看报道内容,就会以为是在校大学生中途跑到工厂去当“官”了呢! 诸如此类的对“大学生”一词的误用,有损于汉语的规范化,应当避免。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这就是“大学生”这一概念的内涵。进大学读书以前和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就不宜称其为“大学生”了。但是,现在有些报刊误用“大学生”一词的现象较为多见。例如,山西日报去年11月15日第一版《退职还乡的大学生》,其所指“大学生”,并非现在在“高等学校读书”者,而是1958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兴起的“读书热”,至今热浪滚滚,方兴未艾。其间高潮迭起,海内外读书界为之瞩目,象“萨特热”、“三毛热”、“琼瑶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后浪推前浪,一浪热过一浪。“读书热”使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视野日益开阔,它带来的巨大社会精神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读书热”作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盛行于世,经久不衰。然而近一二年来,整个社会的“读书热”呈现降温态势,读书活动在不少企业出现了“滑坡”现象。据最近统计,上海市读书活动参加人数已从高峰时期的100万跌至60万。如何分析“降温”和“滑坡”的  相似文献   

7.
淮北煤师院图书馆根据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开展2005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结合本院情况,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书沙龙”、“沙龙讲座”、“沙龙聚谈”、“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征”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该校领导重视,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与支持,图书馆组织得力、策划新颖、内容丰富、宣传面广、参与多,达到了引导大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全国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发展迅猛。包括“微信读书”在内的移动阅读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使用“微信读书”的现状、大学生对“微信读书”的使用态度、“微信读书”对大学生阅读产生的影响等。最后对“微信读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加强资源建设,打造生态阅读;完善平台设计,提升服务功能;改变营销策略,增加线下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几年前那种拥有广大对象的读书热,已经悄然降温。许多部门的同志反映,大多青年人的读书劲头已不像过去那样高。即便是看一些书的人,也都五花八门,什么书都看。为了真正了解广大青年目前的读书状况,捕捉青年人读书的兴趣所在,1991年6月下旬,我们对我区的青年读书状况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活动。一、调查的对象、形式及准备工作我们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三部分青年:一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在校大学生,一般来讲,他们是读书的“主力”;二是人  相似文献   

10.
一任何一种“流行热”,都要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图书发行中的“流行热”也不例外,是在一定的政治气候、社会风气和经济环境中发生的。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近十年来几次大的图书“流行热”的形成过程。数理化热。粉碎“四人帮”后,十年动乱中流行的“读书无用论”被尊重人材、尊重知识的大海洋所淹没,高考制度的恢复、干部“四化”条件的提出,便促进了人们读书热潮的掀起。多年未出版的数理化,是图书市场的紧俏书。出版跟不上,供需差距大,又加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大学生的读书掀起过许许多多的“热”,大多是昙花一现,而有一种“热”与众不同,始终保持着“恒温”,这就是“人物传记热”。从政治名人传如《拿破仑传》、《铁托传》、《卢卡奇自传》、《希特勒外传》,到科学家、艺术家传如《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富兰克林传》《英格丽·褒曼》、《卓别林》,从外国的文学家、哲学家传如《歌德自传》、《黑格尔小传》、《忏悔录》,到中国历史人物传如《毛泽东传》、《林则徐传》、《曾国藩传》,真是各领风骚。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崇尚的历史名人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意志坚强、扭转乾坤的政治领  相似文献   

12.
王雪梅  刘彤 《青年记者》2016,(11):115-116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创客”一词,并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两会上大学生创业成为热议话题.2015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创新创业”上.全国政协委员温思美在2015年政协会议发言中说到,我国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刚刚起步,表现为创业率低、创业层次低和创业成功率低.造成大学生创业不振的原因之一就是创业教育普遍滞后,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理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3.
《书林》是评介图书、引导读书的书评性质的读书杂志,以广大读书爱好者为对象,内容为评介中外图书,交流读书心得,传播图书信息,丰富读书生活。《书林》创刊于1979年9月,原为双月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应读者要求,自1986年1月起改为月刊。《书林》创办以来,始终以“绐人老老实实的知识”,“不语‘怪、力、乱、神”,不发假大空的文章”为自己办刊的宗旨。在刊物如林的激烈竞争中,有些刊物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竞相刊登一些格调不高的言情、武侠、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随着读书热带来了工具书热。于是乎,各出版社纷纷出版各种各样的辞书。但是,在工具书热中,也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已出版的有些辞书,质量实在不怎么样。一是辞书编写工作中抄袭现象严重。《文汇读书周报》1987年8月1日,曾揭露福建人民出版社在1987年3月出版的《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小学教师丛书”之一)一书的  相似文献   

15.
1979年4月,《读书》石破天惊地打着“读书无禁区”的旗号创刊了。《读书》编辑沈昌文和陈翰伯、陈原、史枚等人,谨奉“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办刊宗旨,力将《读书》做成“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加之《读书》作者如丁聪、王蒙、费孝道、金克木、董鼎山、刘晓枫、辛丰年等国宝级学者参与,《读书》在当时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第15个“世界读书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贵大图书馆读书会于2010年4月19日至4月25日举办了以“多读书,读好书,做个快乐读书人”为主题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晨读经典,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晨7时在图书馆罗马广场组织100余人,  相似文献   

17.
青春年少莫虚度,正是读书好时节.为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学校形成良好读书风气,培育大学生良好读书习惯,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4月23日前后,湖南大学图书馆重磅推出了的三大阅读计划:阅读援助计划、图书精读计划、阅读学分计划. 阅读援助计划设“阅读专项奖励基金”和“PDA读者决策采购”两个项目.“阅读专项奖励基金”设“湖大读书人奖励”和“林甄溪阅读奖励”,阅读专项奖励基金根据湖大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数量、阅览图书次数、参与学校阅读活动次数等3项指标,采用“资格评审+个人申请”的方式产生.奖励数据采集时间为上一年4月23日至本年度4月23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纸﹃读书版﹄概览︵上︶■徐雁进入90年代,报纸扩版潮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的日报、晚报和专业报大多数都办起了自己的“读书版”。这些“读书版”加上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民“求知热”和“文化热”的勃兴而创办的《读书》、《书林》、《博览群书》、...  相似文献   

19.
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激励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2008年,上海师大图书馆决定建立毕业生“阅读档案”,记录他们阅读图书的册数和种数,并为阅读数量最多的前30名毕业生制作了装帧精美、永久纪念的《大学时代的阅读档案》。该馆认识到图书馆是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担负着“服务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积极营造大学生读书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总结家庭读书活动经验推进阅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这是“知识工程”工作提出的目标,是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大兴勤奋学习之风”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和重要举措。今年“知识工程”又把开展家庭读书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此,总结10年来开展家庭读书活动的经验,对实现这一目标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区组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自1990年5月24日揭开帷幕至今,坚持了整整10年,全区组织的“家读”活动计54次,参加的家庭有2.4万余户,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