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性散文。作者是元末明初有名的诗文作家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1310—1381年)。自幼聪慧,才识过人,通晓政治、军事、哲学、历史、法律、天文、历法。元末中进士,曾任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后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晚年遭朱元璋疑嫉而去职赋闲,忧愤而死。刘基文学造诣很高,诗歌以古朴雄放见长,散文富有形象性。一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1470年,御史戴用等人将他的著作编刻成书,共二十卷,名《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就选自这一文集。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作者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高安丞,为官廉洁、正直。弃官归里后,受明太祖朱元璋聘召至金陵,他“陈时务十八条策”,朱元璋把他安置在建礼贤馆。后来,他辅佐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召降了方国珍,北伐中原,统一了中国。授太史令之职,以后累次升迁,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当时,明朝的许多典章制度都由刘伯温与李善长、宋  相似文献   

3.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未进上,并做过官(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到排斥和压制,怒而归隐。元至正二十年(1360)后,刘基同章溢、叶琛被朱元璋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  相似文献   

4.
工之侨献琴     
背景链接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郁离子》是刘基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后,所写的寓言体散文故事集。  相似文献   

5.
在刘基故里青田,以《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祭诚意伯碑》、《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诚意伯庙"、"刘文成公祠"三碑、二庙(祠)为代表的有关刘基的多处遗迹,是刘基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组成部分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通过考辩、梳理,还其历史事实,突出人文价值,从而对深入研究刘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4、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明刘基撰.十二册二函.明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林富重刻本.北大、复旦图书馆皆藏有此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残本(存一至八卷、十一至十八卷).该本为雕板印本,四周双边,黑口,双鱼尾.板心题“××集卷×”及页码、刻工名或本页所刻字数.一至十六卷、十九至二十卷卷端题“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集卷×,处州府知府林富重编”,十七至十八卷卷端仅题“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集卷之×”,卷尾皆有“太师诚意伯文成刘公文集××卷终”字样.正文行款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  相似文献   

7.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犁眉,浙江省文成县人.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瓯越文化、江浙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工之侨献琴》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这篇寓言是这样写的。一个叫侨的乐器制造工人,他以“良桐”为材,做成一张琴,弹起来“金声而玉应”,于是便献给管礼乐的官员。乐工们看后斥为“弗古”而退还。侨回来后请漆工在琴上涂了似古的“断纹”,请篆工刻了似古的款识,装进匣子,埋在地里。一年后再献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①封号式 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②谥号式 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  相似文献   

10.
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县南田(现属浙江文成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中进士,三年后步入仕途,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江浙行省都事等官。由于与执政者意见不合,大概于至正十四年(1354)便弃官归里。至元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金华、括苍,再三聘请刘基出山。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于至元二十年(1360)到了应天府(南京),向朱元璋陈  相似文献   

11.
在诚意伯庙中,保存着古今士官名流、邑人、裔孙、文人墨客从不同视角撰联赞颂和缅怀先贤勋业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保存之全,为国内其他名人纪念建筑中所罕见。这些楹联匾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墨客政要对刘基认识与评价。从诚意伯庙楹联匾额的内容出发,结合史实,分六个角度探究楹联匾额所反映出的刘基成长环境、智谋形象、功业、文学成就、总体看法以及庙享千秋的荣誉,表达钦建诚意伯庙宇楹联匾额也是刘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初文学家。明朝初年,刘基曾封为诚意伯,他的文集就命名为《诚意伯文集》。刘基号为“郁离子”,他的一些寓言故事等又编集为《郁离子》。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本篇是一则寓言故事,情节生动,寓意深刻。人所训养的猴十分聪颖,舞蹈水平很高,引起一小儿嫉妒。小儿悄悄投几个茅栗,群猴因纷争茅栗而原形毕露。作者借用这个故事批评“不制之师”的“见物而争趋之”的现象,讽刺一些人为争名争利而斯文扫地的丑态。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学交往最初从寓言开始,伊索寓言是第一个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文学作品。最初的伊索寓言汉译,是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为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而做的。据考证,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在其文言著作《畸人十篇》中,已经介绍了伊索(厄琐伯),并引用了两三则伊索寓言。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伊索寓言汉译。(1)到明朝末年(明天启五年,1625)就有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口授、中国文人张庚笔传的《况义》问世。这  相似文献   

14.
《工之侨献琴》选自明代刘基的寓言专著《郁离子》。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县南田(现属浙江文成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元文宗  相似文献   

15.
相煎何急     
[鉴赏引路] 今天的小古文《九头鸟》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了明朝,因而驰名天下.  相似文献   

16.
刘基,字伯温,文成人.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封诚意伯;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刘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有"策士无双,文臣第一"之誉,和姜太公、诸葛亮并为"三大军师",人称"千古人豪",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文学家、思想家,在广大民众中,他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刘基强调"穷理修身,涵养本心",力行"诚意、正心".刘基一生,无论是待人、处事、治吏治军、治国安邦、赋诗作文、出处进退、人格人品,无不是以"诚"、以"信"."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这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刘基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 ,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 ,学会怎样阅读寓言、理解寓言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2 .掌握寓言的特点。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 :点拨法 ,讨论归纳法。一、课内自读检查预习。1.查字典 ,解释下面的词语。(1)彼岸 :对岸。  (2 )暮色 :傍晚昏暗的天色。(3)作孽 (ni埁) :造孽 ,作邪恶的事。(4)受惑 :受到迷惑。(5 )屈从 :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2 .阅读课文 ,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二、导入新课1.关于寓言①讲述《老人和他的儿子们》寓言故事。 (选自《伊索寓言》) :…  相似文献   

18.
《明史·顾锡畴传》谓顾寓居温州江心寺,为温州总兵贺君尧所杀;而卢若腾《留庵文集·东瓯稿》却云浙东总督刘孔昭(诚意伯)发兵南下,杀顾于江心寺。顾锡畴为何人所杀,当时即成为疑案。此中事实,涉及南明隆武时的温州各派利益,真伪尚须考辨。  相似文献   

19.
刘基军事辩证法思想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字伯温(1311——1375),浙江省处州府青田县人(今文成县南田)。1360年刘基应召出山,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创造了许多以劣胜优、以少胜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光辉战例,为统一中国,建立明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间老百姓把他当成了“神”,能“未卜先知”,其实这是因为他的战略、战术思想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早具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表,读懂寓言,比较寓言,发现寓言的写法。2.运用学到的写法,学会自主创编寓言。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观察,领悟寓言故事的写法,创编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师:(板书:寓言故事)提起寓言,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吧。我们以前就学习过寓言,一起跟随图片来回忆一下吧。(出示图片: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南辕北辙、守株待兔)这些都是中国的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